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绿色裸藻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对绿色裸藻类植物8个形态性状进行祖先重建分析,以明确绿色裸藻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为研究该类植物的起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贝叶斯法构建的绿色裸藻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双鞭藻属与拟双鞭藻属互为姐妹群,扁裸藻属、鳞孔藻属和盘裸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囊裸藻属和陀螺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裸藻属、隐裸藻属、柄裸藻属和旋形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表明裸藻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2)基于形态性状的祖先重建结果显示,绿色裸藻类相对原始的7个性状包括:表质柔软易变形,出现螺旋形线纹,细胞后端渐尖或尖尾刺状,无囊壳,叶绿体为片状、盾状或大盘状,具无鞘蛋白核,副淀粉粒为小颗粒状且数量不定,而鞭毛长度不能推断可能的祖先状态。(3)综合8种性状祖先重建结果发现,裸藻属和眼裸藻属植物具有所有原始性状,可能是最先出现的绿色裸藻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溶磷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抗性及系统发育和促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大豆根瘤进行内生菌分离纯化、溶磷性筛选试验。根据能否产生溶磷圈及溶磷圈直径(D)、菌落直径(d)和D/d值大小确定菌株溶磷能力,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平板筛选法对筛选菌株进行耐盐性、耐酸碱、重金属等抗性测定,并对筛选菌株进行理化特性、16S r DNA、rec 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的324株内生菌中筛选出36株具有溶磷特性,其中20株有较强溶磷性。菌株DD291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452 mg/L),发酵液p H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达2.92。大部分溶磷性内生菌具有较强耐盐碱性,对Pb2+、Cr6+和Cu2+有较高耐受性,对Ni2+和Hg2+抗性较弱。结合细胞形态、生理生化、16S r DNA、rec 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确定为Bacillus cereus,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E.cloacae和Pseudomonas putida。部分溶磷菌株对大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8个敏感菌株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湛江硇洲岛(20°52′N~20°56′N,110°33′E~110°38′E)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中的72株细菌的发酵液进行抗菌筛选,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继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菌株中有23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阳性率31.9%),其中有5个菌株(JSM 111024、JSM 111027、JSM 111029、JSM 111076、JSM 111083)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23株菌具有较高的类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属于3个系统发育群/门(Alpha Proteobacteria、Gamma 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中的8个科(Aeromonadaceae、Flavobacteriaceae、Halomonadaceae、Idiomarinaceae、Phyllobacteriaceae、Pseudoalteromonadaceae、Shewanellaceae、Xanthomonadaceae)的8个属(Idiomarina、Halomonas、Myroides、Nitratireductor、Oceanimonas、Pseudoalteromonas、Shewanella、Wohlfahrtiimonas),可分为11个物种。优势类群为Gamma Proteobacteria亚门(14株),其中优势属为Oceanimonas属(6株);第二大类群为Bacteroidetes门(7株),都属于Flavobacteriaceae科的Myroides属。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5个菌株中,有4个菌株(JSM 111024、JSM 111027、JSM 111029、JSM 111083)属于Alpha Proteobacteria 亚门Phyllobacteriaceae科〖WTBX〗Oceanimonas属,而菌株JSM 111076属于Gamma Proteobacteria 亚门Aeromonadaceae科Nitratireductor属。  相似文献   
4.
金鱼起源及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证据表明,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金鲫鱼和草金鱼是由野生鲫鱼进货为金鱼的中间环节,金鱼的各品种(品系)可能是由草金鱼(或由其发展来的文种鱼)逐渐分化出的,对于各品种间的微观差异以及明确的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还有待于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 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 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 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若干问题, 特别就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总体框架、混交林的界定以及土壤在植被分类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60年侯学煜在《中国的植被》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制定了分类等级和划分依据等更加完善的系统, 之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1 000 000植被图说明书》和《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以及很多省区的植被专著对该系统进行过修订。2017年宋永昌在《植被生态学》中提出了一个分类等级单位调整的方案。本次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基本沿用《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分类单位及系统, 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主要以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 包含三级主要分类单位, 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低级单位); 在三个主要分类单位之上分别增加辅助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 在植被型和群系之下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差异和实际需要可再增加植被亚型或亚群系。修订方案包含了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草地)、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湿地)、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和无植被地段9个植被型组, 划分为48个植被型(含30个自然植被型、12个农业植被型、5个城市植被型和无植被地段)。自然植被中有23个植被型进一步划分出了81个植被亚型。  相似文献   
6.
畸胎学--浅谈发育生物学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幼祥 《生物学通报》2003,38(11):14-15
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 ,畸胎学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有机体胚胎的发育怎么就会形成一个畸形呢 ?引起畸形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 ?一个有机体的发育是细胞分裂、细胞迁移、细胞的相互作用、基因调节、以及分化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发育过程。如果对于这一过程稍稍有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 ,那么就会造成胚胎的畸形。据估计 ,事实上大约有一半胚胎不能正常分娩而死亡 ,只是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在受精活动的早期就表现出不正常而根本就没有可能植入到子宫中。其他的一些虽然只是在子宫着床 ,但无法正常怀孕。实…  相似文献   
7.
Trichoderma harzianum及其近缘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choderma harzianum是木霉属内最常见的一个“集合种”。本研究对来源不同的T.harzianum及其相似种的46个菌株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将其ITSl—5.8S—ITS2序列与来自EMBL的参考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此外对其中的18个菌株进行了RAPD多态性分析,试图明确T.harzianum的多样性以及与其相似种之间的关系。ITS结果表明,T.harzianum及其相似种可分成2个群(A、B):A群由T.hamatum、T.asperellum、T.at-roviride、T.koningii和T.viride组成,并形成2个分支,表明T.viride和T.koningii、T.atroviride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T.hamatum、T.asperellum较远;B群由T.spirale、T.hamatum、T.inhamatum、T.harzianum和T.anam。Hypocrea vinosa组成,并形成6个分支。T.inhamatum可分成2个群(Ti1、Ti2)、T.harzianum至少可分成5个群(Thl、Th2、Th4、Th5、Th6)。结果还表明T.hamatum的遗传差异较大,T.hamatum的模式菌株归属于A群,而其他的T.hamatum的菌株归属于B群。RAPD结果与ITS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一株氯氰菊酯降解菌16SrDNA,gyrB和GyrB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中分离得到一株氯氰菊酯降解菌,在30℃,pH7.0的条件下,无机盐培养基中100mg/L的氯氰菊酯,经过7.5天,能够降解大约52.3%,外加碳源能够明显提高其降解性能。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rDNA,册诏和GyrB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Gordonia菌属。在16SrDNA水平上,其与G.amicalis DSM44461和G.hydrophobica DSM44015^T的相似值最高,为98.1%;而在gyrB和GyrB水平上,其与G.hydrophobica JCM10086的相似值最高,分别为86.8%和91,1%。通过对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行评估,表明16SrDNA序列适用于将分离菌株鉴定到属的水平上,而gyrB和GyrB更适用于在属内种的水平上进行系统发育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趋磁细菌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红苗  武洪庆  肖天 《生态学报》2009,29(4):2107-2114
趋磁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的有氧-无氧过渡区.趋磁细菌的分布与其环境中的氧、硫化物及铁等的浓度相关,不同种类分布在不同的物化梯度范围内.趋磁细菌的生长、磁小体的合成及磁小体的成分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指示作用.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针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同时结合本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做初步的分析,并对趋磁细菌生态学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表达鱼腥藻苯丙氨酸脱氨酶(AvPAL),并经分子改造降低其最适反应pH。【方法】PCR克隆AvPAL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Ni2+亲和层析柱和凝胶柱纯化重组蛋白。利用GETAREA软件筛选与催化残基距离较近的暴露于酶分子表面的氨基酸位点,将其突变为带电性质不同的氨基酸,并对突变体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AvPAL,纯化后得到电泳纯的重组酶。突变体E75Q和E75R的最适反应pH从8.5分别偏移到7.5和7.0。E75Q在pH 7.5时的比酶活较原酶提高了25%,在pH 6.5–9.5之间酶的稳定性良好,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C,在此温度下保温1 h酶活无显著变化。在最适反应条件下,E75Q的kcat/Km值较原酶提高了26.6%。【结论】改变AvPAL酶分子中起路易斯碱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质子受体)附近与之有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的带电性质,降低了AvPAL的最适反应pH,提升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