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8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2):1131
生态过程模型的发展为研究者在长时间序列和区域尺度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但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受到模型自身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合理性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能够定量或定性筛选出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敏感参数, 是模型参数校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也是建模和应用的先决条件。该文以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EFAST)对Biome-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分别分析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阔叶树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蒸散(ET)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1)模拟红松NPP的不确定性高于阔叶树, 但二者的模拟ET的不确定性均较小。阔叶树的NPPET对生理生态参数的敏感性总体上都小于红松。(2)无论是红松、阔叶或其他植被类型, 模拟NPP均表现出对叶片碳氮比、细根碳氮比、比叶面积(SLA)和冠层截留系数的敏感性, 这4个参数的高敏感性主要是由模型自身结构所决定的, 与植被类型和研究地区的关系较小。对模拟ET而言, 细根与叶片碳分配比、新茎与新叶碳分配比和SLA均是影响红松和阔叶树ET的敏感参数, 但红松ET主要受参数与参数间的二阶或多阶交互作用的间接影响, 而阔叶树ET则主要是受到敏感参数直接效应的影响。(3)除了上述影响红松和阔叶树碳水通量的共性参数外, 诸如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中叶氮含量、叶片与细根周转率、所有叶面积与投影叶面积之比等也是对模拟结果有影响的重要参数, 但是其敏感程度随物种不同和研究区不同而不同, 所以这类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本地化, 对于其他不敏感参数则可以采用模型缺省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4.
我们以前的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离体主动脉磷酸肌醇蓄积在无激动剂存在的基础状态下就显著增高。根据G蛋白偶联受体固有活性假说,推测SHR主动脉中介导肌酸磷脂水解的主要受体-α1D和α1B-肾上腺素受体的第三细胞内环可能存在点突变。本实验通过PCR-SSCP鉴定,表明上述突变并不存在。从而提示SHR主动脉磷酸肌醇蓄积基础水平增加并非因α1D和α1B-肾上腺素受体第三细胞内环区域突变所引起的受体固有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5.
保罗 《生命世界》2008,(8):62-64
马克·贝内克很清楚,蛆和尸体检验的关系只能用“密不可分”来形容。这位美国法医昆虫学家多年来和尸体上的蝇蛆为伴,虽然蝇蛆是如此令人作呕。以前,人们会在尸体解剖之前把这些东西用水冲掉,实际上,它们是推断受害人死亡时间和移尸等作案情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对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诸暨市中心医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的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 600例。采用生理盐水镜检法和革兰染色法对分泌物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对分泌物病变的检出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革兰染色法对分泌物病变的检出率为32.50%,生理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为28.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检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61%、96.34%、97.87%,均高于生理盐水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检验是诊断阴道炎最便捷的方法。与常规的生理盐水镜检法相比,革兰染色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对阴道炎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突变p53 (mutant p53, Mut-53)聚集体的形成是p53突变后使原本包裹在其疏水核心内部的黏附序列暴露,黏附序列迅速成核组装,形成无定形的原纤维. Mut-p53聚集体不仅可以以显性负效应(dominant-negative effect,DN)的方式使野生型p53 (wild type p53,Wt-p53)失活,还表现出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GOF)特性,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了Mut-p53的异常聚集,其与肿瘤的转移、耐药和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p53聚集是逆转化疗耐药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设计和发现靶向Mut-p53聚集体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p53疏水核心内部黏附序列的暴露,恢复p53的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p53聚集体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目前靶向Mut-p53聚集体的研究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探讨影响水质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做好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标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生化检验中要对其影响作用尽可能的减少,以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植被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器",在能量交换、水循环、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Hust指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对发展率(RDR)指数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NDVI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和Pettitt检验方法的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方法,识别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突变点,探讨了降水对NDVI变化的影响以及造成NDVI与降水关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73.49%面积的NDVI在1998-2017年有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大部分地区NDVI在未来依旧呈现增加趋势;(2)黄土高原地区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NDVI增加幅度大于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的增加幅度,而北部风沙区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边界区域的NDVI增加滞后于区域整体变化;(3) NDVI与降水耦合协调程度逐年增强,两者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P<0.05);(4) NDVI呈现显著增加区域降水明显高于不显著变化区域(P<0.05),降水对NDVI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北部和东部河谷及土石山区北部NDVI和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然而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并不存在显著变化趋势(P>0.05),因此造成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类活动(P<0.05)。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