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4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丽  邓子新  陈实 《微生物学报》2016,56(12):1831-1839
DNA硫酰化修饰是DNA骨架上的第一例生理修饰。该修饰由dnd ABCDE编码的5个蛋白协同作用,以硫原子取代DNA酸二酯键上一个非桥接的氧原子。研究发现,DNA硫酰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各种微生物中,在不同细菌中存在序列特异性,且具有R_P空间构象专一性。近年来,对DNA硫酰化修饰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了对DNA硫酰化修饰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本文将就这一特殊生理修饰的发现过程,研究进展,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尽管国内外对养殖污水处理已提出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但因经济原因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在我国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为了解长期畜禽养殖污水直灌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选择了养殖污水直灌不同年限(0、4、7、13年)的稻田,比较研究了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对稻田土壤不同深度土层中各形态氮和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长期养殖污水灌溉对氮、在土壤剖面中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中氮和的积累,积累量随灌溉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其中素的增幅高于氮素.养殖污水灌溉4、7和13年后,土壤表层中全P和全N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6%、95.2%、1484%和7.7%、17.0%、28.4%.土壤氮素的变化为NH4+-N、NO3--N>酸解有机氮>非酸解有机氮;土壤有效的变化明显大于全.长期养殖污水灌溉可促进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增加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积小月菌(Microlunatus phosphovorus)是重要的聚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积累聚酸盐并在厌氧条件分解聚酸盐,这个过程可能受到精细的基因调控。【目的】利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分析调控蛋白Mlp21700结合的多聚酸盐(Poly-P)代谢基因启动子,找到Mlp21700可能的调控靶点。【方法】以积小月菌JN459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lp21700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21700并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a(DE3)菌株,诱导表达后采用非变性方法纯化获得Mlp21700融合蛋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各个Poly-P代谢基因的启动子,用生物素标记后作为探针。采用EMSA分析Mlp21700在试验条件下是否结合启动子以及结合强度。【结果】DNA测序和酶切验证表明p ET28a-21700携带正确的Mlp21700编码序列。SDS-PAGE分析显示试验条件下Transetta(DE3)菌株大量表达可溶性Mlp21700,纯化的重组Mlp21700蛋白纯度大于90%,含量为0.64 mg/mL。EMSA分析表明在试验条件下Mlp21700能够结合Mlp26610基因ppgk和Mlp44770基因ppx的启动子。【结论】调控蛋白Mlp21700可能参与Mlp26610和Mlp44770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调控Poly-P的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5.
胡宁  袁红  蓝家程  袁道先  傅瓦利  文志林 《生态学报》2014,34(24):7393-7402
为分析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无机的形态特征,评价植被恢复的土壤供潜力,阐明有机碳及钙素在无机形态转化中的作用,选取研究区内8种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蒋柏藩无机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与速效含量分别在0.25—1.35 g/kg、1.05—53.01 mg/kg范围,无机总量在123.94—934.61 mg/kg,耕地与退耕地以及各退耕地之间全、速效、各形态无机含量水平差异明显,各退耕地素含量水平介于耕地与次生马尾松林地之间,退耕地中桃林地、花椒林地素含量水平较高、樟树林地、柳杉林地、撂荒草地次之、撂荒灌丛地较低。各样地土壤无机占全比例在51.2%—72.4%,不同形态的无机含量表现为O-PFe-PCa-PAl-P,其中Ca2-P、Al-P对速效的贡献率大,Fe-P、Ca8-P贡献较小,O-P、Ca10-P献率最小。不同活性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钙素对各形态无机在总无机中比例的影响较大,p H、容重、粘粒含量、含水量等其它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湖南会同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对湖南会同不同年龄(7年生、17年生、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全、有效、无机组分和有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全和有效的含量分别在317.06—398.56 mg/kg和0.82—1.38 mg/kg之间,土壤全和速效含量均属低水平;杉木林土壤全含量从7年生幼龄林到25a近熟林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并且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分别增加了19.68%、15.75%,土壤有效含量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提高了45.55%左右;土壤素活化系数均小于2.0%,这表明本研究区土壤全向速效转化较难,土壤中素的有效性较低,但该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出现增大的现象;无机含量分别为:7年生169.50 mg/kg、17年生182.03 mg/kg、25年生175.94 mg/kg,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增高,中龄林以后降低;土壤中无机组分以O-P含量最高,其次是Fe-P,Ca-P,Al-P最少;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无机形态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幼龄林到中龄林阶段林木以吸收Al-P为主,近熟林阶段林木以吸收Fe-P和Ca-P为主;有机含量在全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变化来看,杉木生长过程中有部分的有机矿化为无机。土壤不同形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效与有机相关系数为0.667,呈极显著相关性,是研究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污水处理领域,藻菌共生有同步脱氮、除效率高、排放温室气体量低、生物质可资源化回收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目前鲜有综述污水处理中藻类与细菌、真菌及混合藻菌间互作机制的文章。本文从藻类-细菌、藻类-真菌、混合藻-混合菌3个方面介绍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藻菌间营养物质交换、信号传导及生物絮凝3种不同互作机制,总结污水处理中常见的藻菌共生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效果,并从互作机理研究、规模化应用及生物质回收利用的角度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应用灭菌的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为培养基质,研究8个丛枝菌根真菌菌种(株)对沙打旺生长及根系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自江西和新疆的Glomus mosseae的2个菌株在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上能够显著提高沙打旺的生物量,并能有效改善植株的、氮营养;其侵染率均在50%以上,且根外繁殖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说明此两个菌株在该土壤上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有助于露天煤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等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以YG培养基为基础,考察不同条件对聚菌JPA1菌株生长及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JPA1菌株生长的对数期为3-9h,9h后进入稳定期,12h到达衰亡期。在单因素试验中,麦芽糖为JPA1菌株最适生长和聚的C源,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pH为8,Na+、Ca2+、Mg2+、Mn2+和K+等离子有利于JPA1菌株的生长;最适聚温度为30-35℃,pH为7,Fe2+、Na2+、Mg2+、Mn“和K+等离子有利于JPA1菌株的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JPA1菌株去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1.5g/L,温度37℃,pH6.5,装液量50mL(300mL摇瓶);菌株最适扩增培养基为麦芽糖1.5g/L,温度37℃,pH6.5或7.5,装液量150mL(300mL摇瓶)。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63
全球氮沉降不仅改变土壤氮和的有效性, 同时也改变氮比例。氮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植物种子性状。该研究在内蒙古草原基于沙培盆栽实验种植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设置3个氮供应量水平和3个氮比例的正交实验来探究氮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灰绿藜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氮供应量对种子氮浓度、浓度和萌发率影响的相对贡献(15%-24%)大于氮比例(3%-7%), 而种子大小只受氮比例的影响。同时氮供应量和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种子氮浓度和浓度。同等氮比例情况下, 低量养分供应提高种子氮浓度、浓度和萌发率。氮比例只有在养分匮乏的环境中才会对种子大小和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总之, 灰绿藜种子不同性状对氮或限制的敏感性不同, 同时种子性状也对养分限制表现出适应性和被动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