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瀚曰  包维楷  胡斌  胡慧 《生态学报》2023,43(16):6878-6888
植被类型变化强烈影响着土壤碳循环。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是微生物将从环境中获取的碳分配给自身生长的比例,是土壤碳循环的综合指标。研究植被类型变化对CUE的影响有助于从微生物视角理解该过程中的土壤碳动态,可以为评估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质量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通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CUE变化情况,以及该过程中影响CUE的因子与机制。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林地、草地和农业用地为起点或终点的植被变化类型。天然林(原生林、次生林)变化为人工林、林地变化为草地后CUE普遍下降,随终点植被的发展CUE可能恢复至起点水平。植被成熟度越高,发生转变时CUE变化越剧烈。植被类型变化以农业用地为起点或终点时,CUE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及幅度的变异性均增加。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CUE变化主要受到植被、土壤、微生物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驱动,指示CUE的指标、采样季节和土层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CUE的变化。今后相关研究应采用直接的CUE测定方法,拓宽研究气候区及植被变化类型,关注植被变化过程中CUE变化的土层差异及动态监测,深入对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与CUE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的特殊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呼吸(R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然而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上的RE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高寒湿地2004—2016年的CO2通量排放动态及影响机制,对预测高寒湿地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湿地在2004—2016年的月平均RE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年RE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年RE均值为(608.9±65.6) g C m-2 a-1;生长季RE约是非生长季RE的2.7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RE(r~2=0.66,P=0.001)、非生长季RE(r~2=0.47,P=0.01)与全年RE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月尺度上,分类回归树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月RE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暗示高寒湿地的土壤呼吸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在年际尺度上,生长季积温与生长季RE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生长季降水(PP...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4):405
Aims
Plantation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difying regional carbon budget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carbon balanc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larch plantation (Larix gmelinii var. principis-rupprechtii) carbon dynamics in Weichang Coun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forest biomass-soil-wood-products chain. Our objectives were to elucidate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larch plant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of biomass, soil and wood product pools on carbon balance.
Methods
CO2FIX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arbon storage and flow of larch plantation over a time span of 120 years. Input data for model were derived from pract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ublished papers. We valid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found that this model was suitable in the region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reliable.
Important findings
(1) Soil was the largest carbon pool for larch plantation and the wood product pool had the smallest carbon storage. Meanwhile, carbon storage in wood product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ime. (2) In a rotation of 50 years from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 to larch plantation, 250 t C·hm-2 was sequestrated by the larch plantation. 70% of the carbon was transferred into soil in the form of litter and logging slash and the other 30% was transferred into wood products. (3) Larch plantation was a carbon sink during most of its growing period and turned to temporary carbon source when it was harvested. Larch plantation could sequestrate about 0.3 t C·hm-2·a-1 in the long term.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wood product carbon pool in carbon dynamics of plantation, which facilitated our understanding in the carbon dynamics and capacity of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4.
鼎湖山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鼎湖山若干海拔部位土壤剖面薄层取样样品有机质含量、14C测年及δ13C结果,研究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深度特征受控于剖面发育进程,与有机质组成及其分解过程密切相关.植被枯落物成为表土层有机质以及表土层被埋藏后的有机质更新过程,均存在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有机质δ13C显著增大.相对于地表植被枯落物δ13C,表土层有机质δ13C增幅取决于表土有机质更新速率.表土有机质δ13C与植被枯落物δ13C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说明植被构成随海拔升高呈规律性变化.这与鼎湖山植被的垂直分布一致.不同海拔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深度特征类似,有机质含量深度特征一致,有机质14C表观年龄自上向下增加.这是剖面发育过程中有机质不断更新的结果.土壤剖面有机质δ13C最大值深度与14C弹穿透深度的成因和大小不同,均反映地貌与地表植被对有机碳同位素深度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菀  郗敏  李悦  孔范龙  孔凡亭 《生态学杂志》2013,32(6):1613-1619
碳作为滨海湿地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滨海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稳定同位素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滨海湿地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研究中,提高了其研究水平,并推动了其研究的进程.本文从有机物质生产、土壤有机质来源、食物链传递、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输出5个方面,综述了滨海湿地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通过植物及土壤δ13C值的测定进行有机质的生产机理研究及外源追溯,通过对比各生物种群的δ13C值分析碳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通过湿地排放温室气体及可溶性有机碳δ13C值的测定揭示影响碳输出的环境因子.最后,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贠娟莉  王艳芬  张洪勋 《生态学报》2013,33(21):6774-6785
好氧甲烷氧化菌是一群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好氧甲烷氧化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人类已从土壤、淡水和海洋沉积、泥炭沼泽、热泉、海水和南极环境分离到甲烷氧化菌的纯培养。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14个属,包括研究较为深入的隶属于变形菌门Alpha和Gamma纲的细菌,以及属于疣微菌门的极端嗜热嗜酸甲烷氧化菌。最近,好氧甲烷氧化菌还被发现存在于苔藓类植物(尤其是泥炭苔藓)共生体中,兼性营养好氧甲烷氧化菌也被发现。本文通过对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微生物生态学中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对甲烷氧化菌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氧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际沉积及其在植物-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植物根际沉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与土壤交换的界面过程,在土壤碳周转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际碳的沉积也是联系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桥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根际沉积中碳平衡、碳循环等相关研究,阐述了根际碳沉积的机制,探讨了相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植物品种、种类和生育期根际沉积的差异和根际沉积物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指出了根际沉积在植物 土壤体系中碳循环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领域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吕富成  马建勇  曹云  延晓冬 《生态学报》2022,42(7):2810-282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是认识和理解全球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的关键。碳循环模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有效工具。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4种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2003-2012年观测数据,评估FORCCHN模型对生态系统呼吸(ER),总初级生产力(G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模型效果。结果表明:(1) FORCCHN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中国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碳通量。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ER和GPP的逐日变化模拟效果较好(E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2,GP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4);(2)4种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季节动态模拟值和观测值显著相关(P<0.01),ER、GPP、NEP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的R2分别为0.77-0.93、0.54-0.88和0.15-0.38;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季节碳汇(NEP>0),碳源(NEP<0)的变化规律;(3)4种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吻合度,但在数值大小上存在差异,模型高估了常绿阔叶林的ER和GPP,略微低估了其他3种森林生态系统ER和GPP。  相似文献   
9.
短期氮添加对东灵山三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以北京东灵山的阔叶林(辽东栎林)和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式(10g N·m-2·a-1,大约5倍于大气氮沉降速率),探讨了不同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降低了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但其短期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P0.001)和生长季土壤呼吸释放总量(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温度是引起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双因素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野外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与温度和水分间的关系,解释率约为47%~87%。此外,氮添加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氮添加后在较高温度且较低水分情况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上升,此时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实验结果揭示了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但其复杂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时间序列修订对森林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生长季的涡动相关实测时间序列进行了去倾修订与超声风速仪倾斜修订,并分析了不同修订方法对森林CO2通量计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未修订时间序列计算得到的森林CO2通量(Fcraw)被高估.线性与非线性去倾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1.6%、1.8%,两者差异很小.平面拟合坐标变换与流线坐标变换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3.7%、4.7%,两者差异较大.对线性去倾后的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流线坐标变换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二者对Fcraw的修订量分别为5.5%与4.6%.建议对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去倾与平面拟合坐标变换综合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