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台湾位于热带至亚热带之间,周围海域有黑潮流经,海水终年都很温暖,因此沿岸海域只要有硬底质的地方,大多有珊瑚分布。位在台湾南端的垦丁海域,以及纬度较低的兰屿和绿岛,拥有相当发达的珊瑚礁;而在台湾北部沿岸海域就只有珊瑚生长,并没有明显的珊瑚礁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水温太低和侵蚀作用强烈的限制。早在一千多万年前,当台湾还未露出海面时,珊瑚礁就在台湾岛的基底上发育;后  相似文献   
2.
斜带石斑鱼MyD8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RACE-PCR技术获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795 bp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ORF 870 bp、5' UTR 243 bp和3' UTR 682 bp,3' UTR存在1个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AATAAA)和两个mRNA不稳定基序(ATTTA).SMART软件预测该蛋白N端和C端分别存在死亡结构域和TIR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homology domain,TIR);与其它脊椎动物MyD88的序列同一性达57.1%~78.7%;用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斜带石斑鱼MyD88和其它已报导的鱼类MyD88聚为一枝.qPCR检测结果显示MyD88基因mRNA主要表达于肝脏、脾脏、头肾和胸腺等组织.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MyD88在斜带石斑鱼TLR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LAAO)具有广泛的抑菌杀虫效果,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LAAO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该试验克隆得到2个石斑鱼LAAO基因: EcLAAO-1和EcLAAO-2, 它们的ORF长度分别为1536和1569 bp, 编码511和522个氨基酸, 均含有氨基酸氧化酶(Amino_oxidase)结构域以及LAAO保守序列: DBM和GG motif。多重序列比对显示石斑鱼LAAO与其他鱼类LAAO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斜带石斑鱼的LAAO与硬骨鱼类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EcLAAO-1和EcLAAO-2在石斑鱼各组织均有表达, 其中皮肤、鳃、胸腺、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丰富; 在感染刺激隐核虫后, 鳃和脾脏EcLAAO-1, EcLAAO-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 这些结果暗示了石斑鱼LAAO参与先天性免疫, 并在抗御刺激隐核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及RACE法分别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DNA全序列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cDNA全序列.鳜鱼CRP基因cDNA全长为914 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49 bp,3'非翻译区(3'-UTR)为19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6 bp,编码22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推测的鳜鱼CRP氨基酸序列与小鼠(Mus musculus)、人类(Homo sapiens)、大鼠(Rattus,norvegicus)、非洲蟾蜍(Xenopus tropicalis)和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CRP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33.2%、32.4%、31.5%、24.9%和22.4%.斜带石斑鱼肝脏ATT基因cDNA全序列长1 785 bp,其中,5'-UTR为13 bp,3'-UTR为530 bp,ORF为1 242 bp,编码414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推测的斜带石斑鱼AAT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laevis)、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s)、大鼠、人类、狒狒(Papio papio)和小鼠的AA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9.2%、40%、38.6%、38.5%、37.7%、37%和36%.鳜鱼CRP基因和斜带石斑鱼AAT基因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其疾病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今后进一步进行种苗育苗的研发,并以此为依据提高其人工育苗仔鱼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自然产卵受精。2002年繁殖季节,共获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14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受精率平均81%,最高97%;(2)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精子头径约3.7—6.1gm,尾长12.4~44.5μm;在水温26℃、盐度3%、pH7.9条件下,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58min,精液中90%精子在31min停止游动,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3)在东山岛,产卵期由4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产卵高潮集中在4月底至5月底、9月底至10月初。在24h内,自然产卵通常从16:30持续到次日1:30;(4)产卵适宜水温为23.5—28.6℃,最适产卵水温为25.5—26.5℃;(5)水温26℃时,受精卵在盐度2.82%~2.96%,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盐度2.82%以下时下沉,盐度2.96%以上时上浮;(6)在水温24.9—27.6℃、盐度3%—3.3%、pH7.6—8.2的情况下,胚胎发育时间为21h。  相似文献   
6.
以斜带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分别作为检验组和驱动组,构建了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的抑制性差减杂交cDNA文库。以α-tubulin作为检测指标,显示差减效率分别高达28和27。分别取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各192和960个PCR阳性克隆进行斑点杂交,得到15个囊胚期和131个尾芽期的斑点杂交阳性克隆。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囊胚期15个阳性克隆中有11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没有同源性的4个cDNA片段;而在尾芽期的131个阳性克隆中,有123个已知基因的cDNA片段和8个没有同源性的cD-NA片段。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部分基因片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和组织分布情况。这些差异表达片段的呈现为进一步揭示石斑鱼胚胎发育、早期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取75尾网箱养殖的2~3龄雌性赤点石斑鱼,分为3组(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各25尾。高剂量组埋植促黄体生成索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缓释剂,剂量为300μg/kg体重,低剂量组为100μg/kg体重,对照组埋植不含LHRH—A的药丸。分别在实验开始和埋植药丸后0、10、20、30、40天抽血,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类固醇激素(E2、T);解剖鱼体测定相关指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取性腺和肝脏组织常规组织学切片并透射电镜观察。埋植后第10-30天,两种剂量处理组的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在第10天性腺成熟系数高剂量组为1.055%,卵母细胞已有部分迅速发育到Ⅳ期末(核偏位);低剂量组相对缓慢。第20天性腺成熟系数高剂量组达1.858%,低剂量组为0.987%;处理组卵母细胞基本发育成熟。埋植后第10天,两处理组血清E2和T水平显著升高;第20天显著下降;此后E2保持在较低的水平,T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观察证实脑垂体GTH细胞在LHRH—A缓释剂诱导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过程中处于活跃的合成与分泌状态。LHRH—A缓释剂能有效诱导赤点石斑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排卵,而性类固醇激素(E2、T)只与卵黄生成有关,与排卵无关。  相似文献   
8.
SRIF及CSH对斜带石斑鱼脑垂体生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属于雌性先成熟、具有性转变的雌雄同体鱼类。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SRIF)是鱼类生长激素 (GH)分泌的主要抑制性调节剂 ,半胱胺 (CSH)可抑制SRIF的作用。本文采用静态孵育系统 ,应用RPA及RIA研究SRIF及CSH对斜带石斑鱼GHmRNA表达及GH分泌的调节。结果显示 ,SRIF能以剂量依存方式抑制斜带石斑鱼脑垂体释放GH ,时间越长作用越强。但SRIF作用 2 4h对GHmR NA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表明SRIF是斜带石斑鱼GH释放的抑制性调节剂 ,对GH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较低剂量的CSH (10 -4- 10 -2 mol/L)使斜带石斑鱼的GH释放量增加 ,较高剂量 (10 -1mol/L)的CSH引起的GH增加趋势减缓 ,这种现象可能与较高剂量的CSH不仅抑制下丘脑SRIF的释放 ,同时影响GHRH的释放 ,使得GH的分泌量增幅下降有关 ;无论是较高剂量还是较低剂量的CSH都不能使GHmRNA的水平增加 ,表明CSH只能引起GH的释放量增加 ,不影响GH的合成。GnRH与CSH共同作用引起的GH释放量明显高于CSH单独作用的效应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GnRH促进GHmRNA的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精氨酸作为一种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碱性氨基酸,是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1],对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维持细胞形态结构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2]。对陆生动物如羊[2]、仔猪[3,4]和鼠[5]等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能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从而提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目前,在鱼类的相关研究中,Cheng等[6]报道在饲料中添加精氨酸或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杂交条纹鲈(Motone chrysopsxMorone,saxatilis)和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7]前肠和中肠的皱襞和微绒毛高度,增大肠道吸收面积。肠道是动物吸收利用精氨酸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发育,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充实青龙斑生物学研究文库,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苗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青龙斑苗种培育于2012年6~8月期间进行。水温为(30±1)℃,盐度为28±1。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40日龄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消化系统发育可划分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0至3日龄为内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管,卵黄囊大,椭圆形,口和肛门尚未与外界相通;口腔中出现鳃弓的雏形,3日龄仔鱼食道由2~3层的复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形成较低的褶皱;胃与小肠和食道的分界明显,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肠道分化,肛门开通体外,开始摄食;肝细胞团和胰腺细胞团形成。4~5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6日龄之后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卵黄囊已经完全被吸收,前、中、后肠和直肠区分明显,肠黏膜上皮中出现少量的杯状细胞,由肠腔面向深层依次可以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肌层不明显。至25日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较为完善。38日龄时,胃、幽门盲囊、肠以及直肠各段分界明显,黏膜褶皱高度为前肠中肠后肠;肌层厚度为后肠前肠中肠;消化道和消化腺组织结构与成鱼基本相同。青龙斑的消化系统发育和分化是与其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同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