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茧蜂亚科已知有123个属(Quicke,1987),其中窄腹茧蜂属Angustibracon Quicke是Quicke(1987)根据分布在印度的1个种Bracon leptogaster Cameron重新组合为1个新属而建立,迄今已定名种仅此1种。我们整理广西茧蜂标本时,鉴定出该属1新种。这是本属种类在我国分布的首次报道,现将该属属征和新种形态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淡水、土壤自由生活线虫国内新记录11种,即:田园素矛线虫Achromadoraruricola,半棘素矛线虫Achromadorasemiarmata,叉齿烙线虫Ironusdentifurcatus,好逸烙线虫Ironusignavus,亲邻三孔线虫Tripylaaffinis,球形三孔线虫Tripylaglomerans,谢氏小三孔线虫Tripylinasheri,墙根绕线虫Plectusparietinus,似疑绕线虫Plectusinquirendus,愁容筒咽线虫Cylindrolaimusmelancholicus,小柄拟绕线虫Paraplectonemapedunculata.  相似文献   
3.
窄口螺侧殖吸虫的发育史及早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描述从福州闽江泥滩采集的图氏窄口螺体中发现一新种侧殖吸虫,定名为窄口螺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stenothyrae sp.nov.)并与其他相近虫种作详细比较。2.窄口螺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各期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其各发育期形态特征。3.本文对窄口螺侧殖吸虫早熟现象及其他吸虫类的提早发育现象进行讨论,并将复殖吸虫亚纲曾经发现有提早发育现象的虫种及其中间宿主列表比较。我们的结论:早熟现象在吸虫类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的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疗效观察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部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尿素乳膏涂于患处,观察组采用NB-UVB皮损局部照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EASI评分、血清IFN-γ、IL-4,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2.50%(P〈0.05),EASI评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且观察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WN-γ水平降低,几4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手部湿疹的皮损状况,调节了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手部湿疹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掌跖脓疱病患者63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钙泊三醇 倍他米松软膏联合NB-UVB 治疗,对照组单纯照射NB-UVB,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 周,治疗4 周及8 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 定血清中TNF-琢、IL-17 的浓度。结果:治疗4周和8 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和8 周时,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2.58 %和45.16 %,治疗组为53.13 %和78.13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停 药后3 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 %,治疗组复发率为12.50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lpha、IL-17 的浓度均较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辅助治疗可以更 有效提高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琢和IL-17 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CU感染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比较本院ICU与非ICU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120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痰),占69.17%。临床分布以ICU多见,占30.00%。在20种抗菌药物中有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仅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有较低耐药率,耐药率分别为0.00%、16.67%、1.67%、9.17%;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ICU与非ICU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67%;97.22%,75.00%;100.00%,40.48%;97.22%,33.33%;100.00%,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感染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ICU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临床应高度重视,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最短距离法等5种方法,红绒毛白蜡15个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形态分类相吻合,其中5种方法中以离差平方和法和最长距离法为最佳,从而为进行绒毛白绒毛白蜡种下系统分类和无性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尹亮  李绍蓉  周敏  王乾  吴彦  罗鹏 《植物研究》2010,30(6):737-741
在四川西北部松潘县卡卡沟对青藏高原东缘高海拔地区3个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窄叶鲜卑花灌丛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干扰对卡卡沟东南坡的窄叶鲜卑花空间结构影响显著,植株的总生物量、总叶面积和茎的边材面积在重度放牧下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放牧梯度样地。中度和重度放牧情况下叶片长度、宽度以及面积均比轻度放牧显著提高;植株高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而顶部枝叶生物量分配则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虽然植物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单位边材面积上支持的叶面积并没有变化,中度放牧使植株枝叶生物量更加均匀分布。放牧干扰下植物空间结构的塑性变化依然受到Huber数的制约,使叶片蒸腾耗水与茎的供水能力上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E1-毛边滑锈伞(Hebeloma mesophaeusm)、E2-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ns)、E3-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floccopus)和E4-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对沈抚灌区土壤石油烃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白蜡不同组合双接种及混合接种中,以混合接种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比对照提高23.6%;其次为双接种中的E1E3和E2E4组合,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0%和12.7%。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促进白蜡生长,尤其可明显提高其根生物量,增加侧根数,接种E1E3、E2E4和混合菌使白蜡侧根数分别增加了100%、67%和81%。相关分析表明,石油烃降解率与白蜡的侧根数呈显著相关,可能是其降解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医院和自然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其分离率与耐药率逐年增加。噬菌体是一类能特异性感染并杀灭细菌的病毒。【目的】分离一株新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噬菌体,为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防控提供补充手段。【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宿主菌,用点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鉴定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噬菌体基因组并进行注释。【结果】分离到一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v B_Sma S_P11。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小于5 min,快速增殖60 min后达到平稳期,暴发量为100 PFU/cell。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和不可收缩的尾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44 600 bp,GC含量为63.7%,无抗生素耐受基因、毒力基因和t RNA,与NCBI数据库中所有已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噬菌体相比同源性很低。基因组注释显示该噬菌体含有6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