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Ⅰ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新琼寡糖对小鼠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新琼寡糖对小鼠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新琼寡糖是否具有美白性能。方法:以小鼠B16黑素细胞作为受试细胞。选择曲酸和熊果苷为阳性对照物,测定不同聚合度的A、B系列新琼寡糖对细胞增殖、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对不同聚合度的A、B系列新琼寡糖美白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A、B系列新琼寡糖对B16黑素细胞具有低毒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3000μg/L。低聚合度的A系列新琼寡糖对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较为平稳,抑制率大约为20%,低于曲酸但与熊果苷接近;高聚合度的B系列新琼寡糖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B系列新琼寡糖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高于A系列新琼寡糖,与熊果苷接近。结论:提示了A、B系列新琼寡糖可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功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ICR小鼠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 将100 μL H5N1 禽流感病毒原液(EID50为105.37/0.2 mL) 鼻腔接种ICR小鼠,设生理盐水组、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 d内每隔12 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体征、体重和体温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检测 (ELISA方法).结果 被感染的ICR小鼠的病程可以划分为潜伏期 (第0~1天)、急性感染期 (第2~7天)、恢复期 (第8~14天),急性感染期表现出活动明显减少,弓背,反应性差,扎堆;接毒后第1天开始体温和体重下降,第6天体温和体重停止下降;接毒组ICR小鼠累计的死亡率为60%;急性感染期ICR小鼠的肺部病变最严重,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充血和单核细胞浸润;接毒后第1天至第8天可在小鼠的肺、脑、气管和心、肝、脾、肾分离到病毒;接毒后第6天从ICR小鼠血清中检测到抗体.结论 本实验室建立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模型在临床表现、体重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复制指标能达到禽流感病毒疾病模型的造模要求,符合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观察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病理学、免疫学以及病毒的复制与外排情况变化,探讨其能否作为有效的SARS动物模型。方法SARS病毒感染9只Lewis大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研究;用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外排与复制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情况。结果在SARS-CoV感染Lewis大鼠后,肺组织出现一定的与人类SARS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在动物体内可检测到活病毒或病毒核酸,并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的存在。结论Lewis大鼠出现了特异的免疫反应及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做为灵长类SARS动物模型的有益补充用于SARS发病机理及疫苗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7.
NOD/SCID小鼠模型在实验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以NOD/SCID小鼠逐渐成为血液学实验研究的有用工具。本文从NOD/SCI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人类白血病模型、干细胞移植、药物研究及NOD/SCID小鼠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良等方面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8.
香灰菌黑色素对真菌生长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DB培养的香灰菌丝体为材料,提取、纯化香灰菌黑色素,并测定香灰菌黑色素对六种真菌生长及对其胞外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灰菌黑色素对六种真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而对其多酚氧化酶活力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在不同的香灰菌黑色素浓度范围内,六种真菌胞外多酚氧化酶最大酶活的出现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鼠辈亦英豪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坛上,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该项荣誉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γ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