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莲洞所处的柳州拗陷在古生代为一南北向的大海槽,处于海水淹没之中,早中晚石炭世,柳州沉积了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白莲洞由浅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蜓类、珊瑚、海百合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土壤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风化而来,植被生长及其分布究竟怎样响应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以人为干扰影响较小的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监督分类法对1990年和2011年两期TM影像进行植被分类,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岩性上植被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和2011年研究区内两种母岩上均以乔木林和乔灌为主,草灌和草丛分布少,白云岩上乔木林的面积比例大于石灰岩上的比例,而草灌和草丛小于石灰岩上的比例;近20年来白云岩与石灰岩上草丛、草灌、灌丛和乔灌均以正向演替为主,但白云岩上正向演替比例大于石灰岩上的比例;两种岩性上植被斑块连接性均增强、破碎程度均降低,白云岩上植被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和多样性指数较石灰岩上低,内部连接性强。由此可见,喀斯特白云岩较石灰岩有利于草丛、草灌的自然恢复,岩性引起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养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差异制约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3.
英格兰喀斯特瀑布苔藓植物水生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Karst)是指在可溶性碳酸盐岩(主要石灰岩和白云岩)上发育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地貌类型[1,2].  相似文献   
4.
晏妮  张腾  熊康宁  陈倩  郭丁力  刘之威 《生态学报》2021,41(24):9593-9603
藻类是真核生物进化、植物起源与进化、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研究藻类物种多样性对理解生命起源与早期进化,探明地球地质地貌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两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赤水丹霞的陆生藻类为研究对象,通过G-F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Bray-Curtis矩阵比较分析了不同地质地貌的两世界自然遗产地陆生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及种组特征,结果如下:(1)两地陆生藻类丰富,均以蓝藻为优势,共有优势科为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施秉云台山还具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优势,优势属为粘球藻属Gloeocapsa、色球藻属Chroococcus,赤水丹霞仅以粘球藻属Gloeocapsa为优势。(2)施秉云台山G-F多样性指数高于赤水丹霞。(3)两地陆生藻类泛热带成分明显,施秉云台山中国特有成分较赤水丹霞丰富;两地科、属、种相似性系数依次为:56.25%、44.05%、37.62%,科的相似性达到中度水平,与同纬度范围其它地区的Bray-Curtis矩阵聚类结果显示不同地质地貌的两地首先聚为一类。从陆生藻类多样性组成上,初步反映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质历史、地层岩性及地理位置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著名遗址,石制品原料以就地取材的白云岩为主。本文利用水洞沟地区的白云岩生产细石叶和石片,进行了29组复制使用实验。对使用痕迹的观察表明:不同加工对象和使用方式导致细石叶上出现不同的微痕特征,细石叶适于装柄使用,以刮、切、削等利用侧刃缘的运动方式效率为高,尖部用于加工硬度较低的动植物效果较好。对比燧石、黑曜岩等不同石料的微痕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石料的产品,其使用痕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白云岩细石叶的微痕实验,探讨了其适宜的使用方式和加工对象的范围,为分析水洞沟地区出土的白云岩细石叶功能提供了可资参考、对比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连续带指数法等,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的白云岩喀斯特区6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样地的植物种组组成、以及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白云岩喀斯特区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为深入研究白云岩喀斯特区植物群落自然恢复规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各种组的优势种组成不同,种组替代规律依次为先锋种、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顶极种替代的过程。(2)群落的高度、密度、生物量等结构特征随植物群落演替发展呈逐渐增大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0.58~9.54m、585~3 145株·hm-2、8.45~128.56t·hm-2。(3)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演替阶段的发展呈下降趋势,从草本群落阶段到顶极群落阶段物种数由48种降低到10种。(4)随着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发展,生物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由草本群落的3.48升高到草灌群落的4.73,后降到顶极群落的3.46;均匀度指数呈降低趋势,最高为草本群落阶段的0.95,最低为常绿阔叶林阶段的0.78;生态优势度指数逐渐升高,顶极群落达到最大,为0.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