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2.
大麻叶蜂是安徽麻区大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性,以幼虫咀食大麻叶片形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残留叶柄和主叶脉,致使麻皮产量锐减.据室内饲养及结合田间定点观察,大麻叶蜂在安徽六安每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于土内结茧越冬.两性或孤雌生殖,幼虫六龄、三龄前食量小,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幼虫有趋嫩性和假死性.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喷洒杀螟松、乐果、西维因和敌敌畏1,000倍液,对三龄前幼虫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杀螟松效果更佳,杀虫快速,药效期长,即使对高龄幼虫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有乾  冯小三 《昆虫知识》1990,27(5):292-297
<正> 茸毒蛾 Dasychira pudibunda(Linnaeus)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城镇四旁林木上新发生的一种暴食性害虫。1987~1988年在长葛县城关内的街道、庭园和住宅区的泡桐树上暴发成灾。老熟幼虫下树后到处乱爬,迁入住室,令人厌恶,并在房檐、屋顶、墙角等处吐丝结茧,影响居民生活安全。  相似文献   
4.
自陕西省安康县采到的栎尺蠖感病虫尸上分离到一株病原真菌,经室内生物学测定为簇孢霉属一新种——安康簇孢霉,其致死中量LD_(50)为3.1776×10~9孢子/mg虫体,用3亿孢子/ml悬液与5000倍敌百虫混合防治栎尺蠖,死亡率达83.1%。  相似文献   
5.
杨培昌 《昆虫知识》1992,29(4):212-212
<正> 根据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将分散在原歙县、徽州区农村各地的10项古代建筑,其中有明代祠堂、民居、路亭、石拱桥、石坊等,拆迁到潜口、重建复原,加以保护,成立了潜口民宅博物馆(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拆迁复原过程,发现木结构中,大树、地基范围内有家白蚁Coptotermes sp.、散白蚁以Reticu-litermes sp.及土栖白蚁 Odontotermes sp.严  相似文献   
6.
陈振富 《昆虫知识》1992,29(6):328-331
<正>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 异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在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般百株有虫100~300头,多达1000头以上,损失20~40%,受害严重的稻田颗粒无收,1989年新桥、蓬莱、南阳、  相似文献   
7.
陈祖佑 《昆虫知识》1992,29(1):61-63
<正> 在70年代,根据当时稻飞虱的发生发展,繁殖为害情况和生境条件等提出对稻飞虱“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对当时防治稻飞虱为害、确保水稻丰收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稻飞虱优势种群的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水稻品种的更换、肥水条件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使稻飞虱的生境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80年代继  相似文献   
8.
高智龙 《昆虫知识》1992,29(2):69-72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该虫在陕南稻区可完成3个世代。第一、二、三代2~3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上旬。常年以第二代危害较重,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但在5~6月份雨量≥400mm以上的年份,第一代也要及时防治。防治药剂为25%杀虫双水剂,每亩0.2~0.25kg防治两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苏芸金杆菌(B.thuringiensis,B.t)的科学和工业前景出发,并注重未来,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自从1911年发现苏芸金杆菌以来,它对科学和害虫防治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50年代后期,由于苏芸金杆菌具有很大的好处而对工业产生了予期的影响。这包括它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安全、并由于其在孢子形成时形成独特的毒素蛋白结晶,专门对重要的害虫有效且作用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