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红芽芋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2,4-D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NAA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红芽芋再生苗最好的移栽基质为发酵后的腐锯木屑。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再生苗移栽时最佳的PP333浓度为20~50 mg·L-1。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红芽芋脱毒苗转基因的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 var.cormosus‘Hongyayu’)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快繁体系,并对其再生苗的形态指标、染色体数目、生理和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红芽芋球茎片单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6-BA 1 mg/L+NAA0.1mg/L,诱导培养30d后将单芽从球茎片上分离,再接种到生根培养基(MS+KT 2mg/L+NAA 0.1mg/L)上培养30d即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成活率高达98%;(2)由球茎片单芽、丛生芽、不定芽离体快繁获得的红芽芋再生苗在形态指标、叶下表皮气孔参数、染色体数目、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叶片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红芽芋球茎片两步法离体培养的再生苗繁殖系数高、染色体数目稳定,该离体快繁体系可应用于江西铅山红芽芋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试验开展了花魔芋早期诱变效应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照后的植株苗期发育观察和根尖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辐射诱变效应显著:辐照诱发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且变异频率与剂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低剂量时对细胞分裂有刺激作用;辐照抑制芽体发育、苗期生长,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直至产生致死作用。依据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建立了魔芋辐照诱变体系,以催芽球茎为诱变材料,诱变剂量范围为0Gy~50Gy,剂量率为1Gy/min,中等适宜剂量为7Gy~10Gy,致死剂量50Gy。  相似文献   
4.
芋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魁芋和多子芋腋芽、侧球茎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分析了主球茎顶芽和不同发育期腋芽中蛋白质的组成。结果表明,魁芋每一叶轮上腋芽数目为1;多子芋为3或3个以上,其中一个体积较大。魁芋侧球茎发育初期伸长的速度大于增粗,首先形成圆柱型,然后顶端膨大形成体积很小的侧球茎。多子芽腋芽伸的同时茎部明显变粗,首先形成圆锥型,然后发育成品种特有的形状。根据发育进程将腋芽发育分成AB1-AB9个时期,将主球茎  相似文献   
5.
小苍兰试管球茎的低温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wTemperatureInductionofFreesiaCormsinVitroHUANGMin-Ling,ChENShi-Lin(OrnamentalHorticulturalLaboratory,G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350013)1植物名称小苍兰(Freesiahybrida)品种“Aurora”2材料类别茎尖。3塔共条件将萌芽的球茎剥去外皮,用70%洒精消毒5min,再用0.l%HgCI。加入数滴吐温一80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3次,切取0.5~0.8cm的茎尖。以MS为基本培养基,(互)例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BA3~4mg/L(单位下同)+NAA0.2~0.4,光强1000!X,温度24士ZC。(2)诱导试…  相似文献   
6.
八倍体小大麦新物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均康  汪丽泉 《遗传》1989,11(3):1-4
本研究从[(Tritisum aestivnm c. v.、中国春“Hordeum bulbosum) F,“T.“,“““,c.,·中 国春5B单体]BC,F,连续自交而获得的78个一13C,F,单株中筛选出8株染色体数为%的植株,经细 抱学鉴定,这些植株是2n=8x二56的八倍体小大麦。按其形态差异分成二类、Ap-1.AP-2)o两老 都具有球茎大麦甸伏生长,对白粉病、小麦黄花叶病免疫和蛋白质含量高(2001o)等特性,而且从苗期开 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杂种优势。二个八倍体的终变期配对正常。中期I平均每细胞有2.9个单价体和 4.9个棒状二价体。后期和末期出现了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和微核。二个八倍体的稳定性分别是80% 和8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试管球茎膨大期间糖类物质积累特点,以红香芋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浓度蔗糖诱导条件下,红香芋试管球茎形成及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红香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糖含量在诱导至第27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总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第34天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培养第48天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2)红香芋试管球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膨大后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淀粉总含量约占干重的76%,并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主。(3)解剖学观察发现,随着试管球茎的形成与膨大,贮藏组织中淀粉粒密度不断增大,至球茎膨大后期,淀粉粒布满薄壁细胞,并且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4)诱导培养至第41天时,试管球茎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2.39μmol·g~(-1)·min~(-1)。相关性分析发现,从茎基部开始膨大(20d)至ADPG焦磷酸化酶和Q-酶活性达峰值(41d)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总淀粉含量、Q-酶活性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和0.738,二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淀粉的积累以及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变化与红香芋试管球茎的膨大发育密切相关,并受到相关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成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为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诱捕器诱捕研究了海南省澄迈县香蕉园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田间活动规律。【结果】香蕉球茎象甲成虫主要在香蕉叶鞘及叶柄附近飞行,距地面16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为26.5头,显著多于距地面25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14.3头和距地面0 cm的单个诱捕器的香蕉球茎象甲诱捕量14.2头。在田间飞行时,香蕉球茎象甲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的成虫诱捕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成虫没有明确的偏好方向。在昼夜节律上,香蕉球茎象甲成虫集中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其中16:00至翌日4:00之间雌、雄成虫的诱捕量分别占全天的100%和92%。【结论】香蕉球茎象甲成虫在田间的昼夜活动和飞行高度上呈现明显规律性,为引诱剂、性诱剂的使用等成虫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外源激素对魔芋多叶、多球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素是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6-BA、IBA、NAA、2,4-D、GA3等外源激素均能影响魔芋侧芽和根的分化, 形成多叶或多球茎,复合作用能够抑制或促进某些器官的分化,利用外源激素的作用,有意识地诱导多叶、多球茎,在栽培上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钾对番红花球茎膨大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贵中药番红花球茎的大小是决定其入药器官—柱头多少的关键,用4个不同K水平的营养液培养番红花,结果表明,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叶片中的钾含量、叶绿素含量、ATP相对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也相应提高,使得叶片作为“代谢源”的能力加强.随着施钾水平提高,新球茎富集钾的能力、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也增加,致使新球茎作为“代谢库”的功能也增强,球茎膨大速率加快,本文对钾元素通过加强“源”和“库”的功能来提高番红花球茎膨大速率的机理进行探讨,为番红花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