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和粤东北若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远新发现10株仙湖苏铁野生植株;伯乐树在连州的种群数量达160株,以幼苗为主;在仁化篦子三尖杉达300株;平远半枫荷有100株;任豆新见于清新和始兴,数量1000株以上;和平、河源和蕉岭发现苏铁蕨种群,合计数百株;始兴新发现57株银鹊树.最后分析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等级和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9,(4):5-5
生物学家日前发现,一种无脊椎动物——灯蛾毛虫——在患病的时候竟然也知道“自行服药”。该发现意味着野生动物的行为远比人们理解的要复杂。  相似文献   
3.
《人与生物圈》2012,(Z1):22-35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瞬间,而不能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刻意营造所谓的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氛围。这不是要摒弃生态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强调不能为了艺术性变得非生态。因为生态摄影的目的是用摄影真实地展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当然,自然并不总是平和、美丽的,所以并非只有美丽的摄影才是生态提影,那些展现自然的残酷、毁灭、荒芜的摄影作品,只要真实地记录生态、只要是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都可以是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4.
《人与生物圈》2008,(1):86-89
1986年,在兴凯湖这块湿地上,同时成立了两个保护区.而且都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件,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在这种矛盾下建立起来的。这两个保护区最初建立时的保护对象各不相同,密山县政府成立的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湖岗的森林植被,兴凯湖农场成立的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5.
刘阳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08,28(4):1354-1365
扩散是生物个体之间相互远离的单线性运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种群的分布、动态及遗传结构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扩散有出生扩散和繁殖扩散等主要形式.动物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包括:避免近亲繁殖、减少竞争、改变繁殖地点等.近年来,扩散已经成为鸟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评述了鸟类扩散行为的性别差异、体质对于扩散的影响,阐述了扩散的基本过程及栖息地选择、长距离扩散等内容,同时介绍了环志标记、无线电遥测、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鸟类扩散的主要方法.展望了鸟类扩散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成为扩散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未来研究将更加重视对鸟类扩散理论问题的探讨,而对鸟类扩散行为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悲剧”明星 提起濒危鸟类,多少带有一点“悲剧”色彩。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而且是濒危鸟类里的明星物种。不仅因为它具有绚丽的羽毛和优美的姿态,更因为它曾经有过“在野外灭绝”的悲惨经历,使得人们对朱鹮的命运充满了关心和好奇。  相似文献   
8.
郭耕 《生命世界》2008,(12):1-1
某日,在三环路上行车,蓦然瞥见一只大鸟划过天际,“红隼!”我脱口喊出其名,令旁边的朋友惊愕不已。其实,隼这种猛禽在城市楼宇间的亮相并非罕见。夏日黄昏,京城上空不时会出现三五成群的夜鹭,不慌不忙缓缓飞过,一副安详舒展之态,令人赏心悦目。冬季城市的楼头树梢,总有乌鸦桀骜不驯的身影,这些,无不构成了城市野生动物的一部分,也许你会说,城市里除了麻雀、喜鹊,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汶川地震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2008年10月中旬,选择在龙溪虹口和千佛山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在调查的20条样线中,发现次生地质灾害体100处,平均面积为(12±2.5)hm^2。地质灾害体按基质成分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裸岩、流石滩、地被残留物,其中部分灾害体上已经长出草本植物。地质灾害点发生比例与坡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地质灾害体的面积和影响范围也呈显著正相关。野外调查中共发现动物活动痕迹点52处,没有发现因地震直接导致伤亡的动物个体,约60%的动物活动痕迹位于距地质灾害体100m的范围内,表明地震后动物的活动区域并未远离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体;与震前相比,在旅游景区发现更多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表明人类活动停止后,野生动物重新利用这些栖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