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在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采自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铁、镍、镉、锌、铜、锰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以上元素在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镍和锌主要分布于骨骼组织中 ,铁在肺部含量较高 ,心脏中的铜含量较高 ,锰和镉主要分布于肾脏中 ,以上六种元素在肌肉组织中的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n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肾脏中的Cd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两种锦鸡和环颈雉线粒体DNA(mt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亚平  陈欣 《动物学研究》1991,12(4):387-392
本文以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雉科中环颈雉,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线粒体DNA(mtDNA)。雉属与锦鸡属之间的遗传距离P为0.076(0.067-0.085),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P为0.012。推算雉属和锦鸡属的分化大约发生在3.8×10[6]年以前,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分化大约在6×10[5]年以前。这些结果表明:1.在雉科系统发生中,雉属与锦鸡属是近缘的属;2.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化较晚,关系密切,可能只是两个亚种。  相似文献   
4.
环颈雉的饲养与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颈雉的饲养与雏鸟生长发育尹祚华,刘如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饲养繁殖,生长发育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suehschanensis)别名,雉鸡、野鸡、山鸡、角鸡。作者对环颈雉的饲养、繁殖行为、卵在孵化期间...  相似文献   
5.
周庆萍  黄倩 《生物学通报》2010,45(2):50-52,F0003
应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环颈雉血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图示、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环颈雉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长径18.88±1.54μm,短径10.00±0.79μm。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中性粒细胞长径16.84±0.92μm,短径16.35±0.73μm;嗜酸性粒细胞长径17.94±1.00μm,短径16.80±0.62μm;嗜碱性粒细胞长径15.82±0.27μm,短径14.25±1.36μm;单核细胞长径19.60±1.67μm,短径14.89±1.58μm;小淋巴细胞长径12.15±1.41μm,短径10.97±1.58μm;大淋巴细胞长径16.39±0.53μm,短径15.29±1.04μm。凝血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径12.28±1.22μm,短径9.00±1.05μm。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m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  相似文献   
7.
环颈雉的配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旺 《生物学通报》1990,(4):11-13,29
环颈雉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鸟类,对其交配系统及配偶选择机制的研究近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雄鸟距的长度是一个不仅与雄鸟自身的存活力有关,而且与雌、雄雉的繁殖成功率都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是雌雉选择配偶的唯一的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野生褐马鸡代孵环颈雉卵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旺  武建勇 《动物学研究》1997,18(4):366-366,376
野生褐马鸡代孵环颈雉卵现象观察@张正旺@武建勇@郑光美@杨向明@李新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环颈雉,巢寄生,孵卵野生褐马鸡代孵环颈雉卵现象观察*OBSERVATIONONWILDBROWNEARED-PHEASANTIN...  相似文献   
9.
环颈雉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1989年4月至1990年4月作者对6只健康成年环颈雉消化系统组织采用常规方法制成显微和超薄切片。研究表明:环颈雉消化管的粘膜层,肌层和管状消化腺发达。食管为角化的覆层扁平上皮,角化层厚0.72-0.80μm,粘液腺丰富,腺细胞内充满粘原颗粒。腺胃内有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腺二种腺体;单管腺由颈粘液细胞、长柱状细胞和内充泌细胞组成。肌胃内有肌胃腺,无粘膜肌层。十二指肠绒毛长而密集且分支明显;无中央乳  相似文献   
10.
自动录音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可以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范围内对物种的活动进行有效监测的设备。2019年4至6月,在北京小龙门地区(40°00′ N,115°26′ E)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栖息地内布设了songmeter自动录音机,对三种雉类的鸣声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收集。利用Kaleidoscope软件(Wildlife Acoustics公司,美国),对不同雉类鸣声进行了人工辅助的机器学习和自动识别,从录制的22 536 h录音数据中提取了褐马鸡、勺鸡和环颈雉的鸣声。优化鸣声提取的时频参数后,勺鸡鸣声提取的正确率为73.32%,探测率为52.91%;环颈雉鸣声提取的正确率为89.32%,探测率为67.36%;褐马鸡鸣声提取的正确率较低,仅为8.69%,探测率为58.54%。结合三种雉类的繁殖资料,揭示了三种雉类的鸣声节律:褐马鸡和环颈雉有早晚两个鸣叫高峰期,但高峰时段不尽相同,勺鸡只存在鸣叫早高峰;褐马鸡、勺鸡和环颈雉在交配期、孵卵前期具有一个鸣叫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