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种子脱水试验表明,25℃下萌发24h种子脱水耐性开始丧失,丧失50%和100%的时间分别为33h、58h。萌发过程中随着吸胀时间增加,玉米种子脱水耐性逐步丧失。显微观察显示,种子吸胀过程中,胚根细胞的贮藏物质逐步减少,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分化程度则不断提高,尤其是脂类物质的分解程度与脱水耐性变化的关系似乎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激光对玉米陈种子萌发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贮存三年的玉米种子。结果表明,适宜的激光可有效地提高玉米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3.
以低温敏感型的"丰禾1号"和耐低温型的"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GA3浸种的处理方式("丰禾1号"为20 mg·L-1、"郑单958"为5 mg·L-1),探究了GA3对低温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和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GA3浸种处理显著提升了玉米种胚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增强了低温胁迫下细胞的渗透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了苹果酸脱氢酶(MDH)、丙酮酸激酶(PK)、联合酶(G-6-PDH和6-PGDH)的活性,提高了糖酵解(EMP)、三羧酸循环(TCA)、磷酸戊糖途径(PPP)途径的运转效率,保证了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供应;GA3浸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从而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对能源作物的期待日益高涨。2005年.美国全国玉米酒精产量已增至1520万升。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举行的BIO2006的研讨会上.负责玉米种子开发和销售的美国Monsanto公司、瑞士Syngenta公司、美国Pioneer HiBred Intenational公司老总们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5.
《生命世界》2005,(2):16-16
与人类一样,玉米不仅具有“指纹”,而且不同品种的“指纹”绝对不会雷同。根据这种特性,我国农业专家已成功掌握了鉴别玉米种子真伪、判断玉米种子纯度等国际尖端技术。一项科研计划表明,我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已进入筹备阶段。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播前用吸水珍珠岩处理后,其种子萌发力、活力和抗冷能力都提高;种子吸胀阶段电解质的渗漏量降低;幼根生长受到促进,效果比聚乙二醇明显。吸水和吸营养液的珍珠岩处理种子的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泳技术介导玉米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采用脉冲电泳技术进行外源基因转化玉米种胚并直接成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通过除草剂抗性初步筛选,再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电泳时间对种子出苗率影响显著,外源DNA浓度对种子出苗率影响不显著,确定了除草剂对玉米幼苗(3~4叶期)适宜筛选浓度为50μg/ml,To代植株除草剂处理存活率与外源基因导入率呈显著相关(r=0.9623),且与外源DNA浓度呈二次曲线关系,近似于正态分布,外源质粒DNA浓度为300μg/ml时,外源基因导入率达最大值,为11.36%。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子胚的观察是“种子的结构”一节的一个难点 ,由于玉米种子胚小 ,加上子叶与胚芽和胚根的包卷式结构 ,学生观察时 ,找不到胚芽、胚根和胚轴 ,也弄不清哪个部位是子叶。笔者在该节的教学实践中 ,利用经过如下处理的材料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材料 :玉米种子 用具 :培养皿、双面刀片 药品 :碘液方法 :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 (或新鲜种子 )用双面刀片纵向剖开 (与教材实验切法相同 )放入培养皿中 ,稍加水 (也可用吸水后的吸水纸铺垫在培养皿底 ,然后把种子放在潮湿的纸上 )盖上培养皿 ,放置一夜 ,第二天即可发现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胚…  相似文献   
9.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5):788-788
10年前《科技日报》(1997.10.9,头版)首次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工程微生物植酸酶工业化生产在望”,随后采用微生物反应器生产植酸酶(“工程菌生产者”)进入产业化、商品化,技术工艺趋于成熟,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之后,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长达7年的公关,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主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公司,Iowa州的Hi-Bred国际公司已放弃使用多年的化学杀虫剂,转而用生物防治剂苏芸金杆菌(Bt)来防治公司种植场的玉米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