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6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11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围用于筛选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11月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共100例,男性颈围以38 cm为临界值,女性以35 cm为临界值,分为颈围正常组和颈围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颈围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颈围异常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数值高于颈围正常组,尤以甘油三酯明显,高密度脂蛋白数值低于颈围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围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围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评估糖调节受损患者的早期指标,为早期社区筛查及诊断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进化中,植物响应环境刺激,以初生代谢产物为底物,衍生出许多次生产物,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调节、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源环境因子对植物次生物质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外源刺激影响细胞不同区隔Ca2+浓度变化、活性氧(ROS)爆发的机理,Ca2+、ROS爆发与SA、ET、JA等植物激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以及SA、ET、JA等对植物次生物质合成的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系统归纳了植物响应外源刺激的次生代谢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3.
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14.8%;干物质、粗纤维和多酚含量的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别于花后95、67和95 d达到峰值(26.49%、14.96%、81.843 1 mg/gDW),并分别于花后165、179和179 d降至最低值(18.3%、6.47%、42.014 6 mg/gDW);黄酮、多糖、齐墩果酸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略有下降,其中多糖和齐墩果酸含量均于花后137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431 2 mg/gDW和10.312 1 mg/gDW,黄酮含量在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3.201 1 mg/gDW.(2)多酚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多酚含量一致,于花后95 d多酚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5.448 6 g);齐墩果酸、多糖及黄酮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期间逐渐增加,花后165 d多糖的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8.508 1 g),花后179 d黄酮和齐墩果酸的单果产量均达到最高值(0.261 2 g和0.747 4 g).研究表明,花后137 d(8月25日)至151 d(9月8日)木瓜果实青绿,齐墩果酸、多糖、黄酮含量最高,为加工木瓜饮片等的最佳采收期;花后165 d(9月22日)至179 d(10月6日)时,木瓜果实基本转黄,其中齐墩果酸、多糖、黄酮的单果产量最高,且多酚和粗纤维含量最低,是药用有效成分提取和加工果酒、果脯、果醋等木瓜食品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细菌主要通过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调控系统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Cpx系统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双组分调控系统之一,作为双组分调控系统的重要一元,它由细胞膜组氨酸蛋白激酶CpxA、细胞质响应调节蛋白CpxR以及细胞周质空间辅助调节蛋白CpxP构成。本文着重介绍了Cpx系统各组分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前人的文献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Cpx系统信号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科研人员对Cpx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血糖平衡的调节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且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教师如何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建构和不断修正动态的物理模型,再建构抽象的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概念模型,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血糖调节的机制,更好地理解体内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不仅是突破教学难点有效途径,对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介绍“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教学设计和“概念模型”的教学组织策略两个方面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7.
脑脊液(CSF)PCO2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在CSF酸碱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在CSF变化过程中,与PCO2无关的任何可检测到的的改变,一定同时伴有某种主要离子浓度的改变。本文系统介绍了CSF的离子组成、离子调节以及在各型酸碱紊乱中CSF的主要离子变化,展现了目前国外对CSF酸碱调节离子机制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GM—CSF基因的表达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M-CSF基因的表达调节分转录水平上的调节和转录后水平上的调节。启动子和增强子的保守序列及其结合蛋白质和3′非翻译区的AUUA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质分别构成了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上的主要调节元件。  相似文献   
9.
水稻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杰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张玉森  朱艳 《生态学报》2009,29(12):6561-6571
叶片叶绿素 (Chl) 状况是评价植株光合效率和营养胁迫的重要指标,实时无损监测Chl状况对作物生长诊断及氮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生态点、不同年份、不同施氮水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4个田间试验为基础,于主要生育期同步测定了水稻主茎顶部4张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Chl含量,并计算了350~2500 nm范围内任意两波段组合而成的比值(SR[λ1,λ2])和归一化(ND[λ1,λ2])光谱指数以及已报道的对Chl敏感的光谱指数,进一步系统分析了叶片Chl含量与上述光谱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红边波段的比值和归一化光谱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水稻上部4叶的Chl含量(R~2>0.9),但对于不同Chl指标其最佳组合波段有所差异.估算叶绿素a (Chla)、叶绿素总量(Chla+b)和叶绿素b (Chlb)的最佳比值光谱指数分别为SR(724,709)、SR(728,709)和SR(749,745),方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是0.947、0.946、0.905;最佳归一化光谱指数分别为ND(780,709)、ND(780,712)和ND(749,745),R~2分别是0.944、0.943、0.905.引入445 nm波段反射率对上述光谱指数进行修正,可以降低叶片表面反射差异的影响,提高模型的应用范围.利用不同年份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型比值光谱指数 mSR(724,709)、mSR(728,709) 和 mSR(749,745),以及修正型归一化光谱指数mND(780,709)、mND(780,712) 和 mND(749,745) 预测 Chla、Chla+b 和 Chlb 的效果更好,其测试的RMSE分别为 0.169、0.192、0.052、0.159、0.176、0.052,RE分别为8.18%、7.74%、13.01%、8.26%、7.59%、12.96%,均较修正前降低,说明修正后的光谱指数普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年龄级、部位和叶位珙桐叶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珙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级同一生长时期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同年龄级同层的POD活性随叶位增大先升后降,MDA含量随叶位增大逐渐升高;同叶位不同层及同层不同叶位的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对生长期敏感,同年龄级同叶位的珙桐叶随叶片的生长、衰老,POD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即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显著,且不同年龄级、叶位、层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