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梁素海湖滨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瑞芳  李靖宇  赵吉 《微生物学报》2014,54(10):1116-1128
【目的】了解乌梁素海湖滨湿地水陆过渡带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探讨富营养化湖泊湿地基质条件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和比较了依陆向分布的4个水陆过渡带样点的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采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湿地基质因子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DGGE图谱显示依湖泊水体沉积物(S-1)→湖滨芦苇沼泽沉积物(S-2)→湖滨碱蓬盐化草甸土壤(S-3)→岸上白刺荒漠土壤(S-4),4个样点的条带数依次减少,对应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变化显著;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E)、丰富度(S)以及Simpson指数(DS)均显示依陆向分布逐步下降的规律,即:S-1S-2S-3S-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沉积物及土壤细菌分属于变形菌门(78.6%)、酸杆菌门(7.1%)、拟杆菌门(14.3%)这3个细菌类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变形菌门又分为5个亚群,其中ε变形菌纲为优势亚群;CCA结果表明,图中各条带对应物种的分布受铵态氮、总氮、有机碳、水溶盐总量、氯离子以及钾离子影响最大。【结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湖泊的水陆过渡带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富营养化相关基质因子对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这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湿地水陆过渡带的细菌结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淡水湿地浮游病毒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磊  赵以军  刘妮  邓敬轩  程凯 《生态学报》2009,29(2):1048-1054
在2006年3~7月间,对湖北省内15个营养水平不同的湿地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开展了大规模研究.采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测定了浮游病毒丰度,同时还测量水体透明度、水温、pH、总氮、总磷、COD、叶绿素a浓度及活菌数. 结果显示,浮游病毒丰度不但与活菌数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P<0.05),而且也与COD和水温极显著相关(P<0.01),这一结果说明有机物浓度和水温分别是决定淡水湿地中浮游病毒空间和时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病毒与活菌数的相关性(P<0.05)高于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P>0.05),说明噬菌体(而不是浮游植物病毒)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调查了宁波市东钱湖(Ⅰ、Ⅱ站)、月湖(Ⅲ、Ⅳ站)和日湖(Ⅴ、Ⅵ站)三个游览性湖泊浮游轮虫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共发现浮游轮虫21种,以月湖轮虫的密度(3287 ind.·L-1)和生物量(0.884 mg·L-1)为最高,日湖轮虫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0.917为最高,东钱湖轮虫的群落指标均最低.东钱湖轮虫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月湖和日湖轮虫第一优势种均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轮虫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水体碱性环境的加剧而呈极显著地下降(r=0.545,n=24,p<0.01),月湖和日湖的浮游轮虫生物多样性指数也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下降(r=-0.668,n=16,p<0.01).  相似文献   
4.
采样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鲁湖、梁子湖、后官湖、牛山湖、三角湖、龙阳湖、墨水湖、月湖以及太湖)沉积物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布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湖泊酶的活性明显较高,湖内酶的活性亦有明显的异质性,排污口、水生植物凋落区以及未疏浚点的活性明显较高.在垂直方向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层显示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因此,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均能诱导酶的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且在疏浚与未疏浚点显示相近水平,这种现象可能源于酶与腐殖质的结合;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初步揭示了二者在有机质降解与腐质化过程中的偶联;细菌和放线菌(而非真菌)似为酶的主要生产者.并讨论了氧化还原酶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淡水及陆生贝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晓融 《四川动物》1996,15(3):111-112
贵州淡水及陆生贝类沈晓融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贝类与人关系密切。有些贝类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或作禽畜的饲料及鱼的饵料,它们的贝壳还可作工艺品,有些种类是危害人畜、家禽和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陆生贝类多为农业害虫。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境内地形...  相似文献   
6.
兴凯湖,虽然叫湖,更像是海,无边无际。寒冬腊月的兴凯湖笼罩在一片白色中,触目所及都是一座座隆起的冰山,分不清哪是湖哪是界,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沿着湖边搜寻着打鱼人家。在一座民房院子里,一对渔民夫妇正忙碌着收拾一堆小杂鱼,看得出他们今天下湖起网了。  相似文献   
7.
五种淡水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2℃培养条件下,实验研究了5种淡水常见浮游轮虫的种群增长参数。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其内禀增长率rm(h(-1))、净生殖力(R0)和世代时间T(h)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0.091、14.1和34.1;壶状臂尾轮虫-0.055、6.9和38.4;角突臂尾轮虫-0.035、4.9和50.9;臂尾水轮虫-0.038、4.3和46.1以及裂足臂尾轮虫-0.017、2.1和43.7。其中,萼花臂尾轮虫内禀增长率大,繁殖率高,可作为批量培养的首选种类。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湖库生态环境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特征, 以经历水位明显降低的云南浴仙湖为研究对象, 通过沉积物多指标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 识别了2009—2013年极端干旱事件驱动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模式。其中沉积物粒度显示近百年来湖泊水文条件总体稳定, 但在2011年左右粗颗粒物质和中值粒径增大, 同期沉积物元素、同位素记录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硅藻群落近百年来以湖泊底栖物种占绝对优势, 约2011年开始优势种属Fragilaria被Nitzschia、Navicula等河流水体中常见的物种所替代, 且硅藻多样性指标总体增加, 而指示水位变化的PCA主轴一解释了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变化(约55.8%)。总之, 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与持续明显改变了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已成为影响该气候敏感区水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高原不仅有雄伟的雪山,纵横交错的河流,广阔的草场,还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高原湿地。在这里,不论是河流谷地,湖泊洼地,还是山麓平原,都有斑斓夺目的湿地景观。湿地已成为高原重要的生态系统。高原湿地是指分布在高原(主要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上的所有湿地类型,同高海拔或高山湿地不同。我国高原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独特,主要4大类湿地类型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高原地区多样的湿地类型,得  相似文献   
10.
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伯强 《生态学报》2007,27(11):4848-4858
当前我国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严重。湖泊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恢复水生植物,通过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来达到控制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在局部水域或滨岸地区获得成功,恢复的水生植物主要是挺水植物或漂浮植物。鲜有全湖性的水生植物恢复和生态修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对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修复的机理了解甚少。实际上,环境条件不同决定了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只有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转变。利用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质,其实质是利用生态系统对环境条件的反馈机制。但是,这种反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条件,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不宜过分夸大。以往许多湖泊生态修复的工作之所以鲜有成功的例子,原因就是过于注重水生植物种植本身,而忽视了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的分析和改善。实施以水生植物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就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而言,这些环境条件包括氮磷浓度不能太高,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应该去除,风浪不能太大以免对水生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水深不能太深以免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鱼类种群结构应以食肉性鱼为主等等。因此,在湖泊污染很重或者氮磷负荷很高的情况下,寻求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湖泊生态恢复来改善水质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提出湖泊治理应该遵循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即先改善基础环境,后实施生态恢复的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