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刻槽盆是一种内壁遍布粗糙刻划纹的特殊陶器。目前,对其功能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而淀粉粒分析无疑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5500~5300 BP)发掘出土的18件刻槽盆残片开展淀粉粒分析,在陶片上发现种类丰富的淀粉粒,其中以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和未定禾本科(Poaceae)为主,其次是小麦族(Triticeae tribe)、壳斗科栎属(Quercus L.)和其他根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豇豆属(Vigna sp.)、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淀粉粒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刻槽盆主要用于加工野生植物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器物上发现了大量受到研磨/杵捣处理的破损淀粉粒或烹煮导致的糊化淀粉粒,这表明它们应该用于研磨/杵捣和烹煮食物。淀粉粒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先民的生业方式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细微变化,薏苡和未定禾本科植物的比例虽仍占据着优势,但先民已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这两类植物的依赖,逐渐加强了对小麦族、栎属、豇豆属和根茎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具有加工痕迹的淀粉粒进行分析,发现先民在加工各类型植物时,始终采用研磨为主、烹煮为辅的方式,刻槽盆的功能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7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粒度分布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糯玉米淀粉粒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发育前期,小淀粉粒(≤7.4μm)所占体积较大;随着籽粒发育,小淀粉粒所占体积减少,大淀粉粒(>7.4μm)所占体积增多;籽粒发育后期,大淀粉粒所占体积较大。相关分析表明, SSS和SBE活性与大淀粉粒体积增大速率和平均粒径增大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SSS和SBE是影响糯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形成的主要酶, SSS和SBE活性越高,淀粉粒平均粒径越大,大淀粉粒所占体积越多。  相似文献   
3.
长梗苦草花粉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沈显生  周忠泽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1022-1025,T001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首次对沉水植物梗苦草(Vallisneria longipedunculata)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其花粉粒的细胞壁非常薄,无萌发孔,但有2-3个具有较质丝的凹穴。花粉粒细胞壁的覆盖层十分不明显。具散生的颗粒;外壁内层较为厚实,但柱状结构分化不明显,整体呈海绵状;花粉内壁较厚。在花粉粒内部,有大量的单粒和复粒的淀粉粒,但未见到半复粒。  相似文献   
4.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魔芋(Amorphophalusconjac)球茎中甘露聚糖粒和淀粉粒的形态。两种贮藏多糖分别位于不同的细胞中。淀粉粒在造粉体内发育,以复粒存在,用魔芋球茎仔茎茎尖为材料观察显示,淀粉粒的形成早于甘露聚糖颗粒的形成。甘露聚糖粒形态多数近随圆形,一些甘露聚糖颗粒内包含了针晶体,但多数的甘露聚糖粒内部不包含针晶体,由纯净的甘露聚糖构成。  相似文献   
5.
以白Qian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整体染色封片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白Qian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单个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胚性胚柄团、球形胚、心形胚及鱼雷形胚阶段,最后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通过PAS反应研究后发现,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胚性胚柄团时期开始积累,至心形胚时期达到积累高峰,且淀粉粒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无核荔枝是荔枝中较为珍贵的品种,有丰富的假种皮,种子多退化,属焦核品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四分体形成后,虽然出现有些小孢子形状不规则,原生质少或无等现象,但也有发育正常的花粉粒。而大孢子在各个发育阶段均会出现各种败育现象,因此无法形成胚,这是产生焦核的主要原因。淀粉粒的积累和分布对胚囊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布具有一个动态的变化途径,这与挂绿荔枝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与其含量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非糯与糯性等品种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H和He元素除外)和含量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P、se,其次是Cl、Si、S、Mg和Ca等;糊粉层富含P、K和Mg,其次是Si、Se、S、Ca、Cl和Fe等;胚乳层中相应的矿质元素含量比皮层和糊粉层低。不同品种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遗传性差异。据此认为籽粒磨成粉时应减少糊粉层的损失,以提高面粉的矿质价值。  相似文献   
8.
竹类果实与淀粉形态及系统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竹类5个族21属30种的竹类果实,作了外部形态与淀粉形态的研究,从而为确立各竹属的系统分类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证实了浆果类果实不具有胚乳,从而认为Oreocalamus(Keng,1940),Qiongzhuea(薛纪如等,1979),Ferrocalamus(耿伯介等,1982)与Chimonobambusa Subg.Chimonobambusa系统位置更接近于Melocanneae(Keng,1940)。 竹类果实淀粉均为复粒结构。果实大小、淀粉粒大小与淀粉小粒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敬玲  贾敬鸾 《遗传学报》1999,26(3):249-253
11种多胞质系玉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种甜质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紧密,存在一定的共性;4种雄性不育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不规则形,除(T)Mo17外,排列疏松。这11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平均直径为9.78μm ̄14.69μm,通过玉米胚乳淀粉粒形态特征的观察,在玉米淀粉性状和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关系上进行一定程度探索,为玉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淀粉粒蛋白(Starch granule proteins, SGPs)是一类与淀粉粒结合的微量蛋白, 其变异可能与淀粉特性相关。实验率先研究了我国青藏高原栽培青稞的SGP组成, 初步探索了所分离的SGP蛋白与淀粉合成的关系。青藏高原青稞的SGP组成存在多态性, 66份青稞材料中分离了10种主要的SGPs, 16种组合带谱。西藏青稞和四川青稞的SGP组成有很大差异, SGP组成具有地域差异性。不同组合带谱材料间淀粉含量差异显著性检验显示, 实验所分离的淀粉粒蛋白可能与淀粉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