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活体环境下单细胞的光操控对于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病变机理、血栓形成机制和肿瘤细胞迁移等生物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光镊技术首次应用于活体动物内单细胞的捕获和操控,开辟了活体动物内光学操控新领域。本文就该领域涉及的活体操控技术及近来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简要分析了实现深度组织内细胞操控所遇到的技术瓶颈并讨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可变剪接源于多外显子基因生成多个转录本的调控过程。随着高通量测序,尤其是RNA-seq的研究进展,剪接序列和剪接位点可以通过挖掘海量的测序数据进行预测。可变剪接现象拓宽了人们对基因结构和蛋白质亚型的知识。然而现有的短序列比对软件受到随机性比对的影响,产生很多假阳性剪接位点,干扰下游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可变剪接位点周边序列的结构特征可被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并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剪接位点。本研究的模型具有识别率高、计算速度快,模型泛化能力强、鲁棒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术前胃镜发现、术后病理证实的55例早期食管癌进行统计,分析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表现、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与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提示黏膜内癌。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壁内生长型高度≥0.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混合生长型提示黏膜下癌。肿瘤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4例淋巴结转移及2例淋巴管癌栓,其中1例为黏膜癌。5例为黏膜下层癌,原位癌均未发生转移。结论:内镜下表现与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则越易向深层浸润,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吴鹏飞  曾宗永  王跃招  朱波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41-1244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域,土壤受地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程度较深,表现出强烈的非均一性;且在不同地质地形条件下,缺乏具体的量化参照系数,致使对土壤元素库容等方面的估算存在较大偏差。据此,本研究基于对贵阳市乌当区实地考察结果,归纳确立土壤在不同地质与地形下的分布特征,修正了现有的土壤图。利用地形图提取区域的坡度信息,再与土壤图和地质图进行叠加,乘以相应类型条件下土壤的经验系数,估算区域主要土壤类型表层(≤1m)土壤的保有量。结果表明,乌当区境内坡度>35°的碳酸盐岩地区无黄壤分布;石灰土的覆盖率和土壤剖面深度随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连续性石灰岩分布区的石灰土变异程度较大;该区表层土壤(≤1m)保有量约为65656万t,主要集中分布在0°~15°碳酸盐岩分布区,且黄壤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规律对精确测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挖取北京市平原区40个典型土壤剖面共169个样品数据,研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平原区0—150 cm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为(5.98±2.62) g/kg,垂直分布上,随剖面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且在浅层(≤60 cm)下降速度显著快于深层(60 cm); 2)各发生层次不同土壤质地的有机碳含量差异整体上均表现为粉粒及黏粒含量比例越高,即质地越黏重,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 3)不同土体构型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为通体砂通体壤上壤下黏夹黏,通体砂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相对平缓,上壤下黏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呈"降-升-降"趋势,通体壤及夹黏型则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 4)耕地和园地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高于荒草地,耕地在整个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居于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首,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和40—60 cm之间下降速度高达40.10%和55.92%,剖面深度超过60 cm后下降速度显著放缓,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相对较少的荒草地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7.
从质粒pXZ10145和pUC19出发,构建了一个谷氨酸棒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AK6。pAK6的大小为5684bp,带有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选择标记,以及多克隆位点。在pAK6基础上,构建了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探测载体pAKC6,pAKC6的大小为6474bp。采用鸟枪法,将经Sau3AI消化的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片段连入pAKC6;根据谷氨酸棒杆菌对氯霉素的抗性,从中分离出两个具有启动子功能的插入片段。通过测定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对两个启动子片段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强度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测序后,用启动子预测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了预测,证实了启动子序列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CH4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不同深度的暗棕色森林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高低浓度CH4的氧化。结果表明,土壤氧化CH4的能力随深度变化明显;5~15cm土层具有最大CH4氧化活性,在400ppmv CH4浓度下此土层土壤最大氧化速率可达3.3nmolCH4·h^-1·g^-1 dw;25cm以下土层基本没有CH4氧化活性;因0~5cm土层土壤含有高浓度NH4^+抑制了CH4氧化菌的活性,所以此层土壤对CH4吸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2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1 cm 沙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次之。沙埋深度超过2 cm之后,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2 cm的种子休眠率最低。从2 ~12 cm,种子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幼苗能够出土的深度(1~6 cm),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延长。种子大小对沙鞭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深层沙埋(6 cm)时,与小种子相比,大种子产生的幼苗的出土率较高。从2~6 cm,大种子形成的幼苗的茎长度都较长。  相似文献   
10.
遥感探测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GIS数据的准确度一直是GIS应用的考虑事项。用虚例和实例揭示了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与图像分类的准确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进一步用数学方式进行了解释。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取决于图像分类准确度,但与分类总准确度没有直接关系。用户和产家准确度比总准确度对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具有更直接的控制,所以在图像分类报告中不应被忽略为了保证土地植被覆盖指数的准确度,某土地类型的用户和产家准确度应该尽可能一致,同时要使得这两个准确度数值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