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象山港春、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象山港大中型浮游动物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于2010年4月、7月大、小潮期对浮游动物群落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四个航次共检出浮游动物成体14大类64种、浮游幼体10大类14种,春、夏季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01),物种更替率为66.7%,优势种差异明显,共同优势种仅有短尾类溞状幼虫(Brachyura zoea)和仔鱼(Fish larvae)两类幼体;同一季节大、小潮物种相似度约为60%,群落结构差异较小(P=0.031);春季生物量和丰度高于夏季,但物种多样性低于夏季。温度是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分布方式受潮流影响,群落结构在大潮期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小潮期通常呈斑块性分布;生物量、丰度和多样性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取决于群落的分布特征,并受影响于该参数在狭湾口内外的差异。典范对应分析及环境参数统计分析表明:梯度分布主要由盐度、悬浮物的梯度性特征决定;主导斑块性分布的因素多样,不同情况下可能为水深、叶绿素a、营养盐和内外水团相互作用;梯度性和斑块性分布均受到潮流影响。总体来看,象山港浮游动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水文因素控制,受化学和生物因素影响较弱,其中叶绿素a浓度仅在春季与浮游动物丰度有一定相关性,溶解氧、酸碱度和营养盐等水质参数对浮游动物空间分布几乎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底到10月初,用现场稀释法对虾塘中≤200 μm、≤100 μm和≤20 μm 3个粒级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三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0834~0.4498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12~0.2998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生长率比值(g:k)为0.4271~3.4901,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41%~25.90%,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48.20%~314.69%。≤20 μm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占微型浮游动物(≤200 μm)的相关比例范围为73.85%~97.69%、76.67%~97.91%、78.87%~98.59%。这表明≤20 μm微型浮游动物比≥20 μm的微型浮游动物在对虾养殖中后期虾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舟山海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受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保护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组成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到2017年对舟山海域33个站位开展4个季节的生态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88种和浮游幼体19类,优势种共12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更替和群落特征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夏秋、秋冬、冬春相邻季节优势种更替率分别为75%、80%、100%和60%;平均生物量为夏季(176.34 mg/m3)>春季(120.20 mg/m3)和秋季(86.28 mg/m3)>冬季(7.21 mg/m3);平均丰度为夏季(143.97个/m3)>春季(86.30个/m3)>秋季(21.38个/m3)和冬季(26.86个/m3);平均多样性指数:夏季(3.03)>秋季(2.82)>春季(2.05)>冬季(1.71)。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温度、盐度、Chl a和营养盐是影响舟山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主要受盐度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温度、盐度和Chl a的影响,秋季主要受Chl a的影响,冬季主要受悬浮物和溶解氧的影响,而营养盐对每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不同水域浮游动物数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徐韧  李亿红  李志恩  王金辉 《生态学报》2009,29(4):1688-1696
为了分析长江口浮游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从2004年到2006年分别于5月份(平水期)和8月份(枯水期)在长江口水域共设22个观测站进行6次海洋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口浮游动物丰度8月份高于5月份,北支略大于南支,长江口口外大于口内. 在大多数情况下,5月份丰度近海略大于咸淡交错水域,8月份相反.长江口浮游动物丰度和分布具有不确定性,水团的季节变化,外海水和冲淡水交汇的位置是影响长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对长江口南支水域而言,5月份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 8月份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咸淡交错水域和北支优势种种类较多,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在5月份和8月份都是主要优势种,其次是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火腿许水蚤仅为8月份的主要优势种.对近海而言,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主要的优势种,其次是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  相似文献   
5.
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种类的组成、数量变化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出现浮游等足类2种,其中圆柱水虱(Cirolanasp.)在东海等足类数量中具有绝对优势(占总丰度的98%),中国急游水虱(Tachaea chinensis)是稀有种。等足类主要在夏季出现,并分布在东海近海。浮游涟虫类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域。浮游涟虫类有4种,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和萨氏异涟虫(Heterocumasarsi)在3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较高,是东海涟虫类的常见种;无尾涟虫(Leueonsp.)在2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与前2个种相似,是次常见种。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仅出现在秋季,数量和出现率极低,是稀有种。细长涟虫、萨氏异涟虫和无尾涟虫都是暖水种。相比之下,无尾涟虫有更广泛的适温能力。卵圆涟虫在盐度较低的长江口出现,是一个近岸种。  相似文献   
6.
东海水母类丰度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兆礼 《动物学报》2006,52(5):854-861
本文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水母类数量变化特征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水母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的第三大类群,其丰度仅次于桡足类和海樽类;其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丰度最高(5·37ind·/m3),秋季次之(2·23ind·/m3),冬季(1·82ind·/m3),夏季最低(0·88ind·/m3);其平面分布特征为近海高于外海;其数量变化首先来自优势种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atlantica)和双生水母(Diphyeschamissonis)的贡献,前者是近岸暖温种,后者是近岸暖水种;春季丰度变化与表层和底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夏季与底层水温相关,秋季与底层盐度相关,冬季与表层盐度相关,4季总丰度与10m层盐度相关。盐度是影响水母类数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动力学因子,水温是次要因子;水母类高丰度区往往位于台湾暖流与长江径流交汇处偏冲淡水水团一侧。长江冲淡水在不同季节入海后的流向是决定高丰度分布区位置重要的动力学因子。该类浮游动物对沿海海域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东海亚强真哲水蚤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06,26(4):1151-1158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多种生态学指标和方差贡献等统计方法对东海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自然种群特征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与1979~198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海亚强真哲水蚤丰度和优势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度均值分别为秋季5.40indm3>夏季2.09indm3>冬季0.93indm3>春季0.17indm3。该种在东海的优势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春季该种丰度占桡足类总丰度的百分比仅为2.46%,秋季为9.32%,冬季为8.42%,夏季(9.94%)是四季中的最高值。秋季该种在东海有很高的出现率(98.22%),春季较低,仅为49.62%。该种群聚集强度丛生指标(I)均为正值,其中秋季最高,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亚强真哲水蚤对桡足类总丰度的贡献,在夏冬季仅次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秋季仅次于精致针刺水蚤(Euchaetaconcinna)。比较20a前同水域的调查结果,该种在东海浮游桡足类中的重要性近年有所提高,尤其在秋冬季特别显著,这可能与全球变暖相关。底层水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东海亚强真哲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种数量变化与暖流势力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暖水种。  相似文献   
8.
三门湾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动及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8月、11月、2003年2月和5月,在三门湾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海上现场实验结果,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的分布和季节变动及其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门湾浮游动物有67属,89种,16类浮游幼体,主要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群: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其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twhaeta、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等。半咸水河口类群、暖水性外海类群和广布种相对较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除了夏季有所差异外,其它季节基本一致。2月份和5月份,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从湾顶向湾口呈逐渐增加趋势;8月份,湾口区生物量最高,而丰度高值区出现在湾顶部;11月份,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相对均匀。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动态变化与浮游动物种数和丰度的变化一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存在摄食压力,且有季节变化,摄食率的变化在0.18.0.68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低于相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生长率。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的变化范围为16.1%-49.1%d^-1,对初级生产力摄食压力的变化在58.3%-83.6%d^-1。11月份,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均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东海栉水母(Ctenophora)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徐兆礼  张凤英  罗民波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01-1305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栉水母数量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东海栉水母平均丰度秋季(6.3 ind.(100m3)-1)>春季(1.6 ind.(100 m3)-1)>冬季(1.4 ind.(100 m3)-1)>夏季(0.6 ind.(100 m3)-1)。调查海域鉴定到种的栉水母共有6种,其中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是东海的主要种类;掌状风球水母(Hormiphora palnata)和瓜水母(Beroe cucumis)是常见种;带水母(Cestumsp.)是次常见种;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e)和卵型瓜水母(Beroe avata)是稀有种。东海栉水母系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其数量变化与东海暖流势力活动过程中的携带有密切的联系。球型侧腕水母分布较为广泛,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种类;掌状风球水母、蝶水母和卵型瓜水母相反,仅适应有限的环境;瓜水母和带水母适应能力介于以上两类栉水母之间。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中部近海上升流海域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上升流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64种,桡足类占主要优势,包括5个生态类群,分别是暖温带近海种、暖温带外海种、亚热带近海种、亚热带外海种和热带大洋种.在种类数组成上,春季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夏季则是亚热带近海种和亚热带外海种居多,秋季也是亚热带种居多,其中夏季暖温带种种类数要高于春季和秋季,这一现象与同时期东黄海沿海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上升流将一些在海洋底部度夏的暖温种带至海洋表面造成的.此外,3个季节生态类群都是以近海种为主,表明沿岸流是影响这一海域的最主要的水团.在丰度组成上,4月暖温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98.79%,7月暖温带近海种也是组成丰度的重要部分,10月则是亚热带近海种丰度最高.丰度组成所反映的规律与种类数组成规律一致.上升流的存在导致夏季近海暖温带种大量出现,是影响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组成的重要因素;受长江径流和椒江径流的影响,近海种成为主要生态类群,是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