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5篇
  免费   3119篇
  国内免费   265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24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073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901篇
  2011年   1066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1230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917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782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吴茱萸次碱(Rutaecarpa RUT)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它可激活辣椒素受体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的目的为观察吴茱萸次碱软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药剂学方法制 成了不同浓度(2%, 5%, 10%)RUT 软膏,在小鼠尾部与背部银屑病模型给药14 天,观察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的变化,给药结束后 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CGRP水平变化,并且取小鼠血浆检测CGRP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吴 茱萸次碱软膏均能促进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P<0.05),并且浓度为5%与10%的RUT 软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背部CGRP 含量(P<0. 05),但是其对小鼠血浆的CGRP 没有影响。结论:吴茱萸次碱外用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与其促进小鼠 皮肤CGRP 释放而导致其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痔(Haemorrhoids)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或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尽管保守治 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人群,但是手术治疗却适用于大部分严重病人,比如外剥内扎术就被视为治疗IV 度痔的金标准。痔的手术 治疗有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PH 和TST 等新型手术方式也逐渐被应用于 III痔的治疗中,这些手术方法的目的是纠正痔疮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基础,具有微创、痛苦小的特点,但往往复发率较高。随着手术 方式的改进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痔的外科治疗效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混合痔的外科手术技术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远 期疗效欠佳,对于肢体严重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截肢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cells, ADSCs)作为再生医学用 于治疗下肢缺血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ADSCs 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与正常HUVEC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采用lnc RNA芯片检测ox-LDL诱导的损伤HUVEC与正常HUVEC中lncRNA及mRNA的表达差异,筛选出HUVEC损伤相关的lncRNA。结果:相对于正常HUVEC,在ox-LDL诱导的损伤HUVEC中表达上调和下调超过2倍的lncRNAs和m RNAs分别有139种和113种,上调和下调超过4倍的lncRNAs和mRNAs分别有35种和28种。结论:与正常HUVEC比较,ox-LDL诱导的损伤HUVEC中lncRNA的表达谱显著变化,lncRNA可能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扶正化积方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FZHJF组(40.95g/kg)、5-氟尿嘧啶组(5-FU)(0.2 m L/10g)和联合给药组(FZHJF+5-FU),连续给药12 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瘤重均显著减小(P0.05);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显著小于5-FU组和FZHJF组(P0.05),肿瘤外观图也显示联合给药组瘤块小于FZHJF组和5-FU组。扶正化积方单独使用的抑瘤率为40.5%,联合5-FU后,抑瘤率达到66.7%,大于两者合并用药后的理论相加效应值65.6%;与5-FU组比较,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GB4789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及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分型方法及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爆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生化及血清学结果表明,该起爆发分离的菌型为伦敦沙门氏菌。16S r RNA基因分型表明爆发所分离的菌株均为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菌株12 sam与其他4个菌株分子发育距离较远,均为16S r RNA基因分型的TYPE1-11型;PFGE分型结果表明菌株10 sam、16 sam、27 sam及29sam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菌株12sam跟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GB4789法结果表明该起爆发是由伦敦沙门氏菌引起的,16S r RNA基因分型及PFGE分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enke 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内固定冠状面失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确诊为Lenke II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0例,根据术前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水平、支具支持治疗、椎体融合数、内固定系统选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进行分析评估,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对术后患者评估比较,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表现为:脊柱柔韧度低、risser分级高、长时间支具佩戴、延长融合椎体范围、先进钉棒系统方案选择均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情况评估来判断脊柱成熟度,并在术后积极支具辅助治疗,选用钉棒固定系统并延长融合椎体节段,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提高远期随访疗效。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D发病率逐年增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PD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目前病因仍未明确,疾病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铁离子的堆积、免疫炎症等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能造成氧化性损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在促进PD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备受关注,抗氧化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为PD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本文就氧化应激引起DA神经元变性缺失的机制及抗氧化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予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60例予钙尔奇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优于钙尔奇D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在成人原发脑肿瘤中居首位,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较差,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而化疗药物不能有效的穿透血脑屏障并聚集在肿瘤部位。纳米材料作为载药体为其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纳米材料在保持药物稳定性,增加其血液循环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目前纳米材料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穿透血脑屏障(BBB)、准确靶向于脑胶质瘤细胞等。本文简略论述了纳米材料载药的特性及优势,重点就目前纳米材料载药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总结了纳米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多种策略及纳米药物靶向于脑胶质瘤的不同方式,并详细讨论了目前纳米材料载药多重靶向策略,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