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3篇
  免费   2221篇
  国内免费   981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919篇
  2022年   913篇
  2021年   985篇
  2020年   964篇
  2019年   890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957篇
  2014年   1354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309篇
  2011年   1297篇
  2010年   1252篇
  2009年   1280篇
  2008年   1898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1112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880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558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284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7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期以来,螨类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学研究。DNA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物种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近年来,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SSR、核酸序列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ALP等6种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旋转恒定磁场治疗急性骨髓型放射病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磁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各分为4组.分别接受0Gy、6.0Gy、8.0Gy、10.0Gy ^60COγ射线全身辐射,照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磁疗组接受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5h,旋转磁场强度为0.6T,比较两组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单纯磁场处理对正常小鼠生存状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10.0Gy组和8.0Gy组小鼠生存率磁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0Gy组生存率磁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磁疗组30d平均存活率为71.43%,平均存活期为(24.93±8.43)d,对照组30d平均存活率21.4l%.平均存活期为(17.07±7.70)d。结论:旋转恒定磁场不能提高10.0Gy及8.0Gy剂量所致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小鼠的生存率,但对6.0Gy所致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为旋转恒定磁场应用于临床治疗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MS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相似文献   
5.
蓝丽英  寥蓉  杨万勤  吴福忠  杨帆  郭彩虹  袁吉  谭波 《生态学报》2017,37(23):7956-7964
萘作为土壤动物化学抑制剂已在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研究中广泛使用,但其非目标效应使其应用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在亚高山森林土壤应用萘抑制土壤动物群落的非目标效应,以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缩实验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丰度和磷脂脂肪酸对萘胁迫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萘处理和对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真菌丰度以及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PLFAs含量在整个培养期间表现为降低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G~+PLFAs含量以培养52d最低,细菌、真菌和G~-PLFAs含量以培养的45d最低。萘处理和对照的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则表现为相反趋势。对照的真菌/细菌PLFAs比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以培养的17d最高,但萘处理的真菌/细菌PLFAs比值无明显变化规律;萘处理的G~+/G~-PLFAs比值表现为降低的变化趋势,对照的G~+/G~-PLFAs比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萘处理仅显著影响了G~+/G~-PLFAs比值,但萘处理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MBC/MBN、细菌丰度、真菌/细菌丰度比以及细菌、真菌的PLFAs含量、真菌/细菌PLFAs比值、G~+/G~-PLFAs比值。萘作为土壤动物抑制剂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非目标效应具有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检索、比较研究、行业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现状,以期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稻瘟菌菌丝体为材料提取RNA,[目的]改进张学敏等人的方法,通过磁珠构建稻瘟菌cDNA文库,并用于下一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寡聚oligo(dT)磁珠纯化mRNA,并以磁珠上的oligo(dT)为引物引导第一链cDNA的合成,再利用末端转移酶加尾法合成第二链cDNA.构建过程中避免使用限制酶和连接接头.[结果]用此方法构建的文库容量为8.9×107cfu,滴度为8.9×106 cfu/mL,随机挑取的25个克隆插入片断平均大小达到1380bp.[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方法可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并且方便快捷,所用材料少,构建时间短,利于大规模的功能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从南沙海域中分离获得微生物菌种资源,【方法】本文通过沉积物采样、可培养菌分离及16S rRNA鉴定,【结果】从22个站点的沉积物样品中获得349株细菌,分属于87个种。发现产芽孢细菌分布最广,并在10个站点的分离株中占多数;它们是Bacillus,Halobacillus,Brevibacillus,Paenibacillus,Pontibacillus和Thalassobacillus。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最多,分别属于34种,其中有8个可能的新种。此外,g-Proteobacteria是分离率较高的另一亚群;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海杆菌(Marinobacter),食烷菌(Alcanivorax)属的细菌最多。统计还发现,在深度750~2000 m之间,低GC含量的细菌最丰富,而深度2000 m以下,分离株则全部为g-Proteobacteria。【结论】南沙沉积物可培养微生物中产芽孢细菌及 g-Proteobacteria比较丰富;其中,产芽孢细菌的多样性最高,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P277肽抗1型糖尿病的作用, 把P277肽融合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的C端, 构建了pET28a- HSP65-P277高效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了融合蛋白HSP65-P277。使用HSP65-P277在没有任何佐剂存在的情况下免疫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 通过三次腹腔注射, 每月收集被免疫动物的血清, 血糖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HSP65-P277免疫组小鼠血糖平均值及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和其余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融合蛋白HSP65-P277抗NOD小鼠糖尿病的作用显著高于单独的P277和HSP65。为进一步开发能用于临床的1型糖尿病疫苗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思路, HSP65-P277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抗I型糖尿病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恩县东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该区共有菊科植物58属119种(含变种),具有我国种子植物属15个地理分布区类型中的12个.从起源来看,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以温带起源为主,温带属占73.59%(39属),热带属占20.75%(11属),有3个中国特有分布属,表明该地区菊科植物区系有以温带成分为主的多类成分共存的特点.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资源植物十分丰富,按其用途可分为野生蔬菜类、蜜源植物类、观赏植物类、药用植物类、香料植物类及特有植物类等,这些资源植物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