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9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菜田生态系统组分优势值与系统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菜田生态系统组分优势值与系统优势度分析周宝利,葛晓光李宁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110161)(沈阳市城建中专,110013)AnalysisonSuperiorityValueandDominanceDegreeofVariousCompon...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9,他引:14  
作为生态学重要的概念与方法,生态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耦合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重要途径。景观生态网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增加景观连接度具有重要意义。从景观生态网络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模型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主要介绍了传统景观格局分析、网络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的适用性与特点,并分析了景观生态网络在城市景观格局优化、自然保护区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麦长管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种群生命表,比较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世代历期延长,成蚜寿命缩短;在繁殖上表现为产仔量下降,生殖期缩短。以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来评价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抗性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5200和0.7481。因此,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品系存在显著的生殖劣势。  相似文献   
4.
生境适宜度指数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作为一种生境评价方法,在土地管理规划和评估中得到大量应用.本文总结了HSI模型在野生动物生境评价中的开发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利用3S技术进行HSI建模及与其他模型耦合进行生境评价的现状;阐述了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对HSI模型的评估和验证;探讨了HSI模型在主观性和非通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最后,就HSI模型在野生动物生境评价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禁牧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禁牧对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自由放牧和不同时间(1987、1997和2003年)禁牧的典型草原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禁牧并未使典型草原的主要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使物种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种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禁牧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但随着禁牧时间的延长,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相同的禁牧或放牧条件下,水分条件较好的典型草原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可见,合理的禁牧时间与优越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典型草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是人为干扰与干旱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经过研究鉴定,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对照现有文献,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科、164属、545种(包括8亚种和32变种),其中新记录95种(包括3变种1亚种);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含9属52种,占总种数的9.6,青藓属是第一大属,包括有29种,占总种数5.3;科内种数(≥19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22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6、北温带成分占23.0、热带亚洲成分占17.8,温带亚洲成分为10.6,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4,这5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CO2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顶箱内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O2处理的原位土壤种植的红松幼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500umolmol-1CO2对针叶光合作用及相应光合参数的影响.实地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及胞间CO2浓度(Ci)的响应曲线,根据光合作用的生化模型,推算出了Rubisco活性或数量限制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光饱和条件下由RuBP再生能力限制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zx),以及表观量子产量(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zx)等.5001umolmol-1 CO2使红松针叶的VCmzx降低了4%,Jmzx和Jmzx/VCmzx比分别增加了27%和18%,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所以红松针叶经过6个生长季高浓度C02处理仍未发生光合驯化.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的PN-PAR响应曲线表明,500pumolmol-1CO2使Pmzx增加了94%,AQY增加了21%,Pmzx增长高于AQY和Jmzx的增加比例,说明500umolmol-1CO2使红松针叶对光的利用效率增强.500umolmol-1CO2下的最大气孔导度(gcmzx)和最大蒸腾速率(Emzx)与对照比增加了一倍,与Pmzx增加的幅度接近.500ummol mol-1 CO2下和对照条件下的Ci/C2比均随环境CO2浓度(C2)增加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在较低Ca处(Ca≤200umol mol-1),500umol mol-1CO2使Ci/Ca比下降了l%-7%,较高Ca处(Ca≥300umol mol-1),500umol mol-1CO2使Ci/Ca比增加了5%-20%.CO2浓度变化会改变Ci/Ca比,由于气孔的调节作用,Ci/Ca比最终还是要维持在一恒定范围,且气孔对较低的CO2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花外蜜腺植物分布规律,作者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县境内调查了7个(3个原始雨林,4个不同林龄的次生林)森林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7个群落中共有424种被子植物,发现花外蜜腺植物52种(占12.3%).大部分花外蜜腺植物隶属于五桠果亚纲(Dillen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扁平型的花外蜜腺最常见,叶片是花外蜜腺的主要着生部位.7个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版纳青梅原始林中最低(9.8%),5年生中平树林中最高(18.5%),次生林比原始林中花外蜜腺植物更丰富.不同生长型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依次为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未发现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有花外蜜腺.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龙眼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海来  千怀遂  俞芬  宋秋洪 《生态学报》2008,28(11):5303-5313
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华南地区龙眼生产和生育期的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和预测。首先分析龙眼各生育期适宜度,结果表明,休眠期、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适宜性较低,具有较高的变率,开花期、果实发育成熟期、抽梢期表现出较高的温度适宜性,变率也较小,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华南地区龙眼生产的关键问题不是冷害,而是冬春季节的热害;其次分析华南地区各县区的平均温度适宜度,结果表明,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适宜性的地域分异呈纬度地带性规律,并根据龙眼减产率将华南地区划分为最适宜型、适宜型、次适宜型、低适宜型和不适宜型五大适宜度类型;最后分析龙眼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发现未来各生育期中除果实发育成熟期和抽梢期无明显变动外,其他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都有下降趋势,同时对华南地区各站点龙眼温度适宜度的变化趋势作分析,结果表明,除福建省部分地区有弱上升外,总体上华南地区温度适宜度有下降趋势,且存在着地区差异,并且未来龙眼的适宜种植区将有可能北移,根据各站点未来适宜度变化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分类,将华南地区划分为强下降型、次强下降型、弱下降型和上升型四大变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