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胡  郑文教  陈杰 《生态学杂志》2008,27(5):771-775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镉污染胁迫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土壤低浓度镉对大蒜幼苗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略有增加,而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坡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仍保持平衡,表现在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蒜平均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平均最大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均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逐渐减弱,抗氧化防御酶系统平衡受到破坏,根系MDA含量显著上升.大蒜对镉吸收积累主要在根部,而向地上部分转运较少.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不同植物类群叶片氮磷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南昌大学前湖校区89种主要植物叶片的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灌、常绿、针叶、种子、裸子和单子叶植物类群的N浓度分别低于相对应的草本、落叶、阔叶、蕨类、被子和双子叶植物类群,而C3和C4植物差异不显著;乔灌、常绿和裸子植物类群的P浓度含量分别低于相对应的草本、落叶和被子植物类群,而针叶和阔叶、蕨类和种子、单子叶和双子叶、C3和C4植物类群间差异不显著;乔木、阔叶、被子和双子叶植物类群叶片N/P分别高于相对应的灌草、针叶、裸子和单子叶植物类群,而常绿和落叶、蕨类和种子、C3和C4植物类群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不同类型植物对N和P的吸收利用存在差异,且对不同养分供应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结合研究区土壤养分现状,建议优先选择常绿、针叶、裸子和单子叶植物类群作为城市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HPLC紫外检测的方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普伐他汀的含量。采用XTerra@MS C-18色谱柱(5μm,150mm×2.1 mm.ID),流动相为3.5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70:30,用磷酸调至pH 3.0),流速为0.2ml/min;结果:普伐他汀在大鼠小肠全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百分率分别为0.110±0.023(h~(-1))和18.21±2.50%。普伐他汀在小肠中吸收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但吸收速率较低。结论:普伐他汀可以通过增加药物的脂溶性,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当代关于小肠粘膜柱状上皮细胞膜-骨架的结构模型,并阐明它们在营养成分吸收,粘膜栅,获得性免疫栅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与医学的关系。其膜-骨架作用受小肠肽调节,而小肠肽又受中枢调节肽调控。今后人们应从分子-细胞-组织进行多层次研究。这将有利于更入地阐明它们在吸收,防御与炎症中的作用,并启迪对其它系统细胞膜-骨架的研究,且指导设计更有效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6.
含奥氏酮嗜盐紫色硫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挖掘我国紫色硫细菌物种和光合蛋白基因资源.[方法]采用Pfennig紫色硫细菌无机选择性培养基和琼脂稀释法.[结果]从青岛东风盐场分离获得一株含奥氏酮、耐高浓度硫化物、嗜盐耐碱紫色硫细菌菌株283-1.该菌株能氧化硫化物产生硫粒储存在细胞内、嗜盐、细胞含有奥氏酮类胡萝卜素、细菌叶绿素a强吸收峰位于830 nm处、运动、不产生气囊,表明属于Marichromatium属.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这一点.但该菌株能在1%~15%NaCl、7.5 mmol/L 高浓度硫化物、45℃、5000lux、pH9.0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很好的光同化C3和C4有机酸和葡萄糖酸钠等特性,与Marichromatium属4个种有明显不同.[结论]菌株283-1是Marichromatium属一个新分离物,编号 Marichromatium sp.283-1.  相似文献   
7.
陈刚    孙国荣    彭永臻    马东辉  岳中辉  那守海  阎秀峰 《生态学报》2008,28(5):2031-2031~2041
通过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不同年数盐碱土壤氮素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氮素积累作用的机理,并探讨其在植被演替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在一维生态位空间(土壤氮含量)星星草和羊草(Leymus chinense)之间具有较小的生态位分离值和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羊草对土壤高含氮量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这些也许是羊草以及其他植物在星星草生长一定年数后能够侵入碱斑土壤的机制.星星草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它的生长增强了盐碱草地土壤氮素的矿质化作用和生物固氮强度,并减弱了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损失.最终促进了盐碱草地的氮素沉积,达到了适合于其它物种(如羊草)生长的水平,从而使碱斑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碳收支(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2年期间,东北森林NPP总量位于0.27~0.40 pgc·a-1之间,平均值为0.34 pgc·a-1;土壤呼吸总量在0.11~0.27 PgC·a-1,平均为0.19 PgC·a-1;NEP总量位于0.11~0.18 PgC·a-1之间,且近20多年来该区森林起着CO2汇的作用,平均每年吸收0.15 Pg C的CO2;该区森林NPP和NE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综合降雨增加(20%)和气温增加(3℃)的情况,该区各点森林的NPP和NEP增加的幅度最大;温度不变、降水增加(不变)情景下最小.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氮素矿化势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石灰性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对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中微生物量碳(Bc)、微生物量氮(BN)和氮素矿化势(NO)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c、BN和NO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由关中平原至陕北风沙区,BC、Bn和NO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高,简育干润均腐土最低,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居中: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等各土类平均BC分别为305.2μg·g-1,108.4μg·g-1,161.7μg·g-1和125.4μg·g-1,BN分别为43.8μg·g-1,20.3μg·g-1,26.0μg·g-1和30.6μg·g-1,NO分别为223μ·g-1,75μg·g-1,163μg·g-1和193μg·g-1.土壤氮素矿化速率(k)则以简育干润均腐土最大,干润砂质新成土最低,土垫旱耕人为土和黄土正常新成土居中: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的k分别为0.039w-1,0.044w-1,0.031w-1和0.019w-1.不同类型土壤BC、BN与NO的差异,主要与土壤形成过程、输入土壤的植物同化产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差异等有关,从较大尺度进一步证明了在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是影响BC、BN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分析黄土高原土壤生产力形成过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