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地理位置上处于北美和旧大陆西部之间,中国晚中新世的三趾马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与生物地理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晚中新世时期北美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动物群交流,同时也与当时的古环境变迁相关联。依据面部和牙齿形态以及肢骨比例,将中国的三趾马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其他种类进行了对比。中国的三趾马可识别出两个分类类群,其中一个非系统发育意义上的类群包括 Hipparion dermatorhinum,H. weihoense,H. fossatum,H. hippidio-dus 和 H. coelophyes,这一类群与旧大陆西部的三趾马在形态上高度相似; 另一个为本土类群,包括 H. ptychodus,H. platyodus,H. tylodus,H. sefvei 和 H. plocodus,它们与其他地区的种类并无相似之处。前一个类群是中国北方草原型动物群中的典型分子,对欧亚大陆化石地点的生物地层对比相当重要; 后一类群与北美的三趾马( "Cormohipparion"属) 在面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这些本土的三趾马是中国北方森林型动物群的分子。  相似文献   
2.
同号文 《化石》2016,(1):74-75
貘类动物起源于北美始新世早期,体型较小,后来发展为美洲和欧亚大陆特有动物.我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很稀少.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等人在云南一四三煤田地质队的协助下在昭通永乐褐煤矿采掘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他们依据其中的几件貘化石下颌骨残段建立一新种——云南貘,并认为其地质时代为距今250万年至300多万年的晚上新世.但当时这一发现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中断多年.  相似文献   
3.
长尾山雀是山雀大家族中的一个小小类群,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欧亚大陆,留鸟;与山雀家族其他成员的明显区别在于:腹部没有黑色的纵带。它们尾长而体形娇小,尽管没有冠羽,但头顶的羽毛丰满、蓬松,看起来就像是戴着一顶"帽子"。我国常见的有4种,即: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  相似文献   
4.
封面图说     
<正>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中上部,是长白山植物分布海拔最高最寒冷的地带。这里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这里无高大乔木,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高山的强烈日光照射,使这里的植物都呈现生长期较短,花期集中的特点。主要植物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长白景天等。很多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为欧亚大陆东部独有的高山苔原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好这些植物尤  相似文献   
5.
赛加羚羊是生活在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的稀有物种,其在中国的野外种群已经于20世纪中叶灭绝。对于赛加羚羊分布地的游牧民来说,赛加羚羊是中亚干旱草原的象征。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与人类共同分享着这片栖息地,是游牧民的食物来源和精神源泉。目前,赛加羚羊被公认有两个亚种:蒙古亚种生活在蒙古的小草原区域,俄罗斯亚种生活在中亚和里海西北部区域的广阔平原上。在欧亚大陆上,人类活动导致了数个被互相孤立的赛加羚羊种群,俄罗斯亚种分布在里海西北  相似文献   
6.
<正>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对于全面认识现代全球气候与生物群的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在整个新生代不仅是动植物发源地,而且也是周围大陆之间的生物地理通道。有科学家提出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该地区也可能是人类演化的中心。新近纪青藏高原的隆升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气温与降雨的分布格局,导致了亚洲季风的形成与加剧以及中亚干旱化。这些气候的变化推动了草原植被及相关生物群在欧亚大陆的扩展,以及晚中新世C_4植物的生态扩张。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研究或修订了自20世纪早期以来发现的大量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2007,19(2):213-21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尚虹、同号文等人及美国圣一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Trinkaus教授最近完成了对田园洞人类化石的研究,研究人员在中国发现了一批早期的现代人化石,该批人类化石的地质年代为4.2至3.85万年前。据称这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  相似文献   
8.
江南 《生命世界》2009,(4):74-77
1918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继续威胁着欧美的青年男子时,一群穷凶极恶的隐形杀手,以流行性感冒的形式,横扫欧亚大陆和北美,最终波及全球,使世界1/5的人屈服于它的淫威之下,2000万~4000万人被它杀害,远远超过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于枪炮的人数,成为迄今为止在一年中杀人最多的一次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开始游牧于欧亚大陆草原,这里的自然动物组成就受到牧业文明的强烈影响。普氏野马曾经游弋的荒漠草原,自占即是蒙古野驴、野生双峰鸵、鹅喉羚、黄羊等有蹄类动物的家园,如今这些物种或野外灭绝或分布区锐减,代之以家马、牛、绵羊、山羊及家骆驼等家畜,并占据着绝大部分草原区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欧亚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沉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地区性的陆相生物年代表(主要是哺乳动物生物年代表)相继问世(1853-1985).随之出现了许多进行洲内和洲际间生物年代对比的文章.新近的两篇文章(李、吴、邱,1984;薛祥煦,1984)建立并概述了中国晚新生代的陆相生物年代,并与欧洲地区作了对比.与此同时,本文作者发表了数篇讨论欧洲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及其对比的文章 (Kretzoi, 1983a, 1983b, 1984, 1985a, 1985b; Kretzoi-Pcsi, 1982).其中一篇讨论了欧洲与中国晚新生代生物年代对比的可能性 (Kretzoi, 1985b).许多殊途同归的观点是很令人满意的,但也有一些看法尚需探讨.这篇短文旨在促进双方观点的进一步交流.作者通过对比中国和欧洲晚新生代动物群进化阶段,认为下述问题尚需探讨或做更详尽的工作.1. 谢家期,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性的化石材料似太少,与欧洲进行生物年代对比尚有困难.2. 山旺期尽管有丰富的动物群为代表,但其中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的属种都有,恐怕不能直接与欧洲的奥尔良期 (Orlanian) 相比,需进一步作工作.3. 就目前所知,通古尔期在时间上较欧洲的阿斯塔拉期短,或仅相当于 Post-Astaracian = Monacian.4. 灞河期建期地点的哺乳动物并不是典型森林型的.相反,河南和山西等省的一些地点的哺乳动物的森林性质较欧洲的 Eppelsheim 期更明显.在中国,有希望将该期作进一步的划分.5. 保德期的材料是新第三纪所有动物群中最丰富的.无论从动物群或是分类单元的数量来说,都很有希望对东亚这一时间跨度作更详细的确定.并为解决新旧大陆之间最大的哺乳动物群的迁徙问题提供资料.6. 静乐期,这一时期是具特征性的.如果把一些含有真马的动物群从中排除,那么这个时期与西伯利亚—欧洲者是很不相同的.7. 游河期和更晚些的第四纪的"真马"动物群的时代的确定是令人满意的.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是可以对比的,与北美的动物群的时代对比也是有希望的,而与热带地区动物群的比较仅在放射性绝对年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8. 新生代,尤其是晚新生代真兽类进化和动物群动力学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中亚的辐射中心和白令海峡"气候筛".前者取决于古亚洲区的生境演化.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新成果将有效地推动人们去揭示这一广大地区上生命的进化过程,确信旧大陆陆地上生命历史的许多问题将通过中国同行们的工作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