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斌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2006,25(4):449-455
碳-养分平衡假说(carbon-nutrient balance hypothesis,CNBH)认为,植物组织中次生代谢物浓度受环境碳-资源有效性控制;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按照化学计量的要求进行分配;资源分配给防卫物的必要条件是资源供应量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后仍过剩。CNBH自提出以来,其适用范围不断受到限制,解释与预测研究结果的能力逐渐显现不足。期间,对CNBH进行过优化和修改,设置了多种限制条件,以期能使CNBH得到补救,继续成为指导植物-草食动物间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资源分配的相关理论。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CNBH被证实缺乏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CNBH不能满足假说本身的发展要求,缺乏明确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地标识出理论预测范围与可测试范围之间的界限。研究表明,CNBH的基本假设本身是错误的;随着人们对植物-草食动物间相互作用的认知能力加强,更深刻地认识到资源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模式,意识到CNBH假说的严重缺陷。在现有的植物防卫理论中,生长-分化平衡假说(growth-differentiation balance hypothesis)较为成熟,不但具有CNBH的优点,而且更具有植物生理学和进化...  相似文献   
2.
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林和乔林两种栽培模式对杜仲定向培育,并分别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杜仲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存在差异,杜仲醇和杜仲胶的含量,乔林皮高于叶林皮;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则是叶林皮高于乔林皮;总黄酮的含量随提取溶剂的不同而有高有低.对杜仲皮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和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能改变提取得率,但是,叶林皮与乔林皮次生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不变,说明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浩  张永雨  杨素萍 《生态学报》2015,35(5):1620-1629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Roseobacter lineage)是属于α-变形菌纲中的一类系统发育相近,但生理代谢功能多样的细菌类群,包含40多个不同的细菌种属。它们在海洋中丰度较高,且分布极为广泛,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其丰度约占整个浮游细菌群落的15%—25%。玫瑰杆菌类群通过其多样化的生理代谢功能(如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一氧化碳氧化、硫化物降解等)在海洋碳、硫循环和全球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玫瑰杆菌类群还能产生多种具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简要综述了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生存方式、生理代谢功能、基因组特征等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次生代谢物质萜烯类、黄酮类以及单宁等为基础的自身化学抗虫性一直是植物化学防御的核心.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许多作物获得了一种新的化学防御形式,即以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来进行防御.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物质的协调性问题,在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虫性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和生态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转基因植物中外源与内源抗虫系统间的协调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综述了离体条件下和在转基因植物体内,外源抗虫蛋白Bt和GNA等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各抗虫蛋白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各抗虫因子交互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银杏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ZY-22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层析方法从银杏叶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ZY-22的培养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脑苷脂B(1)、脑苷脂C(2)、尿囊素(3)、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以及4,6,8,22-四烯-3-酮-麦角甾烷(5)和球毛壳甲素(6)共6个次生代谢物;经波谱分析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脑苷脂B、脑苷脂C和尿囊素是首次从内生真菌中得到;海虾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6在10 μg/mL浓度下对丰年虾的致死率分别为1.6%、4.2%、7.4%、16.9%、12.8%、83.6%、表明球毛壳甲素对海虾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ERF(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蛋白是植物中一大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丹参中新的转录因子SmERF1的功能,本研究对其编码序列、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在丹参中进行过表达,检测过表达后转基因植株耐盐性、次生代谢物和激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mERF1含有一个AP2结构域,是典型的ERF转录因子.SmERF1受到MeJA和酵母诱导子(YE)的诱导表达.在盐胁迫下,过表达SmERF1的丹参株系中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较野生型丹参植株高,MDA含量降低,说明转基因株系的抗盐特性增强.而且过表达SmERF1的丹参株系中ABA含量升高,GA含量降低;过表达SmERF1对丹参酮、丹酚酸等代谢物的合成调控效果不强.综合以上结果,表明SmERF1可能通过调节ABA的合成,提高了丹参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少花龙葵毛状根的诱导和次生代谢物的产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对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的转化和毛状根的诱导,分析了影响转化的因素,并初步检测了毛状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的产生。发根农杆菌菌株R1000、R1601分别感染少花龙葵的叶片、茎段,约7d后得到毛状根。菌株R1000感染的外植体的生根率分别为90.2%和50.0%,根诱导频率分别为6.2和4.6;菌体R1601感染的外植体的生根率分别为92.1%和49.2%,根诱导频率分别为6和5.5;对照两周内不出根。冠瘿碱检测证实所得毛状根为转化根。感染在MS+PP333培养基上生长的矮壮苗叶片,毛状根诱导频率显著提高;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倍的菌液感染叶片,转化效率也得到提高。毛状根生长速度快,培养4周后干重增加420倍,总糖苷生物碱和皂甙含量分别为原植株根的31和107倍。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伟  钟英长 《植物学通报》1999,16(2):138-149
抗癌新药紫杉醇是具有萜类环状结构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对于人为定向地提高合成效率以及克隆重组合成中的关键酶基因,进而提高紫杉醇的合成量,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基础工作。本文以植物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谢及其主要代谢途径为知识背景,介绍了紫杉烷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结构骨架的分类情况,综述了近年来围绕紫杉醇二萜骨架和侧链基团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对合成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次生代射物质和共同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