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纤维堆囊菌产生的埃博霉素具有极大药用价值,但因纤维堆囊菌液体环境中聚团非均匀生长限制了埃博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借助多孔陶瓷的多孔结构,可为粘细菌提供固体附着生长面,提高埃博霉素产量。利用造孔剂法制备硅藻土基多孔陶瓷,在优化制备及改性条件后,当30目木屑造孔剂用量为2.5%(质量分数),7 MPa下制得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性能良好,孔径集中在5μm,比表面积为23.55 m2/g,孔隙率为32%,机械强度为10.2 MPa;经1.5 mol/L FeCl3改性的多孔陶瓷对纤维堆囊菌的吸附量达36.8 mg/g。在优化固定化发酵条件后,当在30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45 ml,固液比3:5,接种量10%,温度30℃,转速220 r/min,最初pH 7.5,发酵时间为8 d时,埃博霉素的产量达90.2 mg/L,与游离发酵相比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85.33%, P0.05);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快速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这可能与其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球囊损伤组(Balloon injury, BI组)12只及17-AAG治疗组(17-AAG组)12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模型,17-AAG治疗组大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17-AGG(20 mg/kg 2d)。各组大鼠于球囊损伤3周后取损伤段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形态学改变并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S)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BI组、17-AAG组大鼠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 area/Membrane area,I/M)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的I/M较BI组明显下降(P0.05)。BI组、17-AAG组颈总动脉PC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较BI组显著降低(P0.05)。BI组、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程度较B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7-AAG对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存在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影响其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5.
以纳他霉素为抑菌剂, 实验测定了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以及活体损伤接种炭疽病菌后, 纳他霉素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测定纳他霉素处理后胶孢炭疽菌的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膜完整性、孢子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分布情况, 初步探明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 3 mg∙L -1纳他霉素可显著抑制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落生长, 80 mg∙L -1纳他霉素可有效抑制芒果贮存过程中果实炭疽病斑的扩展。纳他霉素处理后胶孢炭疽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2 mg∙L -1纳他霉素处理8小时, 处理组胶孢炭疽菌孢子细胞膜损伤染色率为33.6%, 对照组染色率为13.9%; 处理组胞内活性氧产生染色率达46.9%, 比对照组高39.7%; 同时观察到纳他霉素使胞内线粒体分布不均且荧光信号微弱。以上结果表明, 纳他霉素可以破坏胶孢炭疽病菌细胞膜, 诱导活性氧大量积累, 并降低线粒体活性, 从而干扰菌体正常生理活性, 使其代谢活动受影响, 从而达到抑菌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花水提取液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模型小鼠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60只 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红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5组均背部皮下注射100 μl浓度为 200 μg /ml的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每天1次,连续注射28 d,制备SSc模型;造模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溶液4.5 mg/kg (10 ml/kg)灌胃,红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红花1.5、3、6 g/kg (10 ml/kg)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28 d。给药28 d后,取各组小鼠背部注射博来霉素区皮肤组织切片测量真皮厚度,采用水解法检测皮肤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肤真皮厚度,皮肤组织CTGF、TGF-β、HYP含量及血清 IL-6、IL-17 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红花低、中、高剂量组皮肤真皮厚度,皮肤组织 CTGF、TGF-β、HYP含量及血清 IL-6、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花水提取液可改善SSc小鼠皮肤状况(或真皮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粪肠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泰利霉素耐药与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A、ermB、ermC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2016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鉴定的320株粪肠球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及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B、ermC的分布。结果320株粪肠球菌对泰利霉素中介耐药26株,耐药138株,耐药率达51.3%;对红霉素耐药率达95.6%,泰利霉素抗粪肠球菌效果优于红霉素。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5.6%、0.6%、2.2%和0.6%。共10株(3.1%)携带ermA基因,207株(64.7%)携带ermB基因,对泰利霉素中介组中有23株ermB基因阳性,耐药组有131株ermB基因阳性,仅1株(0.3%)ermC基因阳性,该菌同时携带ermB基因。结论粪肠球菌对泰利霉素已有较高耐药率。粪肠球菌对泰利霉素MIC值改变与ermB基因密切相关,与ermA、ermC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橘绵粉虱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已于2018年11月在我国海南文昌的番石榴上发现。本文记述了橘绵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野外鉴别特征,并列出了其分布及重要寄主植物,附有彩色生态照片。由于橘绵粉虱是柑橘类的重要害虫,具有向中国大陆扩散的可能性,我国南方柑橘产区应密切关注此虫动态。  相似文献   
9.
【背景】厦门霉素A是厦门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 318菌株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活性及药用潜力。但野生型菌株中厦门霉素A的产量仅有14 mg/L,其生产水平亟待提升。【目的】通过随机诱变-抗性标记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并进行培养基优化,以提高厦门霉素A的产量。【方法】在厦门霉素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后融合一个抗性基因,用于报告整个基因簇的表达水平。对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从抗性水平高的突变菌株中筛选高产菌株,并通过培养基优化,使厦门霉素A产量显著提升。【结果】构建携带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产厦门霉素A的工程菌MT-XN作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一轮ARTP诱变,使用90 mg/L卡那霉素筛选,得到了厦门霉素A产量为101.7 mg/L的突变菌株MA-8。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在最佳培养基中MA-8菌株产生的厦门霉素A达到134.2 mg/L,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45.1%。【结论】采用随机诱变-报告基因筛选系统,可快速筛选出厦门霉素A产量大幅提升的高产菌株,为后续的药物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70S6K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癌组织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正常结肠组织阳性14例,阴性26例,阳性率为3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x2=9.825,P=0.0020.05,说明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印迹实验中,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重复试验三次,均显示目标蛋白(p-p70S6K)分子量约70 KD,癌组织中p-p70S6K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增加,两组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得出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