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2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46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915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750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MS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桃江县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分别为:28.147、30.889 t/hm~2和57.763 t/hm~2,其中竹林层生物量为20.254、25.036、55.685 t/hm~2,各器官生物量均以竹竿最高,占器官生物量的63.0%以上。不同年龄毛竹各器官碳平均含量为0.466—0.483 g C/g;灌木层碳含量为0.474—0.489 g C/g;草本层为0.472—0.490 g C/g;死地被物层为0.213—0.276 g C/g;土壤层有机碳含量为14.790—34.503 g C/g。各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31.273、139.089 t/hm~2和167.817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为13.627—28.419 t/hm~2,占系统总碳储量的9.935%—16.935%;死地被物为0.307—0.420 t/hm~2,占0.234%—0.265%;土壤层为117.339—138.978 t/hm~2,占82.815%—89.799%。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毛竹林的碳平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是与基因转移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基因转移方法。一般来说,向植物中转移基因,存在的困难要比微生物和动物多些;但由于植物基因工程对作物改良的重要性,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各种基因转移方法层出不穷。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有的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7.
1 植物名称滇桂石斛(Dendrobium guangxiense S.J.Cheng et C.Z.Tang). 2 材料类别成熟种胚. 3 培养条件种胚萌发培养基:(1)MS+NAA 0.5mg·L-1(单位下同);(2)MS+NAA 0.5+0.5%~1.0%酵母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1 植物名称 箭羽竹芋(Calathea lancifolia Boom),又称披针叶竹芋。 2 材料类别地下分蘖芽。3培养条件芽诱导培养基:(1)MS+6.BA5.0mg.L。(单位下同)+NAA0.05:增殖与继代培养基:(2)MS+6.BA3.0+NAA0.05;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1 植物名称 水枸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 Bunge). 2 材料类别 茎尖和茎段. 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培养基:(1)MS+6-BAl.0 mg-L-1(单位下同)+NAA 0.2;继代培养基:(2)MS+6.BA 0.5+NAA 0.5,(3)MS+6-BA0.1+NAA 0.1;生根培养基:(4)1/2MS+IBA 0.5+NAA 0.1.  相似文献   
10.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恩县东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该区共有菊科植物58属119种(含变种),具有我国种子植物属15个地理分布区类型中的12个.从起源来看,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以温带起源为主,温带属占73.59%(39属),热带属占20.75%(11属),有3个中国特有分布属,表明该地区菊科植物区系有以温带成分为主的多类成分共存的特点.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资源植物十分丰富,按其用途可分为野生蔬菜类、蜜源植物类、观赏植物类、药用植物类、香料植物类及特有植物类等,这些资源植物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