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蚜绒螨对棉花苗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发现:(1)食蚜绒螨与被寄生的棉蚜有翅蚜和无翅蚜在时间—数量分布上具相似性。(2)棉蚜带螨率结果说明,50%有翅蚜可被迁入初期杀死,可使大部分棉蚜繁殖力下降或不能生殖;(3)棉田播种前施肥、浅翻,对食蚜绒螨的发生量不具明显影响;(4)食蚜螨在棉田期其他棉蚜天敌缺少的情况下,填补了此期控蚜天敌时间生态位的空缺,成为棉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对1980-1989年河南棉区棉蚜种群动态分析表明,棉蚜为害可分为苗蚜和伏蚜两个时期,根据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和不同危害期,建立了2个模糊预报模型,并取得了较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转Bt基因棉和其非靶生物棉蚜(Aphis gossypii)作为研究对象,对转Bt基因棉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个案评价.利用刺探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测定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两种转Bt基因棉花(GK12和GK19)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叶片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以及棉蚜在棉叶上的搜寻行为.EPG结果显示棉蚜在3种棉株上的取食搜寻行为存在差异;生物测定实验中,棉蚜对3种棉花叶片表面淋洗物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对棉花叶片表面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后发现,3种棉株的叶表面化学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基本一致;但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发现3种棉花叶片叶毛的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叶片的物理特征和棉蚜的搜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由模型可知腺毛和分支为5的覆盖毛对棉蚜的搜寻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其他分支的覆盖毛对棉蚜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所研究的这两种转Bt基因棉表面的物理特征异于其亲本,且这种差异会影响转Bt基因棉的非靶昆虫棉蚜在其上的取食刺探行为,棉蚜在两种Bt棉上较容易进行刺探和取食.  相似文献   
4.
施肥与摘蕾对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0-450kg·hm^-2)与不同摘蕾处理(0-12个·株^-1)对转Bt基因棉花(GK-12)和常规棉花(泗棉3号)的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和有效铃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本实验水平下,施肥和摘蕾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两种棉花的棉蚜数量有显著性的影响,而摘蕾、施肥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两种棉花的棉叶蝉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在花铃期,施氮肥能增加两种棉花的有效铃数.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两种棉花的棉蚜、棉叶蝉的数量与施氮肥量和摘蕾量成正相关关系;有效铃量与施氮肥量呈正相关,与摘蕾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郑彩玲  刘向东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79-1886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的田间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主要害虫棉玲虫、棉蚜种群动态、棉花蕾铃脱落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的棉田棉铃虫和棉蚜数量比对照田要高,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不同年份对棉铃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棉蚜种群没有显著影响。蕾花期施肥可减轻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花蕾脱落和自然脱落,增加有效铃数和产量,但增加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棉蚜种群季节性变异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雅  张孝羲  张广学  陈晓峰 《生态学报》2001,21(12):2045-2050
研究棉蚜在不同温度下取食不同生育期棉叶后种群的变动情况。通过Weibull函数模拟、生命表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比较表明,无论在苗期和蕾期,随着渐度的升高棉蚜种群的死亡高峰日均提前,世代寿命明显缩短;然而,在20-25℃范围内,相同温度时棉蚜生活在棉花蕾期叶上的繁殖力明显高于苗期叶上的繁殖力。在30℃时繁殖力普遍明显下降,温度20-25℃最适于棉蚜的生长与繁殖。且棉花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更适于棉蚜的生存和繁殖,温度与棉花生育期都是导致苗蚜与伏蚜生长与繁殖差异的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8.
冯宏祖  姚永生  王兰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55-2560
棉蚜及其天敌十一星瓢虫、叶色草蛉为对象,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昆虫对不同味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健康棉株叶片对棉蚜的吸引作用与虫害棉叶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棉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对虫害棉叶的选择性是健康棉叶的2.7和2.2倍(P<0.001),对MeJA处理棉叶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健康叶片(P<0.001),其中0.02μmol.mL-1处理的棉叶对天敌的吸引力最强,单一的MeJA对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也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9.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5,38(2):253-255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吴孔明,刘芹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农药是防治棉蚜的主要措施。农药大量和连续的使用,导致北方棉区棉蚜的抗药性上升极快,...  相似文献   
10.
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转Bt基因抗虫棉对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效应 ,比较了 2种转Bt基因抗虫棉 (GK-1 2和新棉99B)和 1种常规棉上的棉蚜Chrysopaformosa对丽草蛉Aphisgossypi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与取食常规棉泗棉 3号上棉蚜的对照相比 ,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GK- 1 2上棉蚜的第 1代和第 2代丽草蛉 ,其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幼虫和茧的发育历期、茧重及成虫性比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但第 1代成虫的产卵量减少了 2 88 0粒 ,与对照差异显著 (P <0 . 0 1 ) ;第 2代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4. 0 % ,显著低于对照的 77. 7% (P <0 0 1 )。 (2 ) 2个品种的Bt棉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也略有差异。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个体相比 ,取食新棉 99B上蚜虫的第 1代丽草蛉 ,其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了 0 . 6d(P <0 0 1 ) ,茧期缩短了 0 . 7d(P <0 . 0 1 ) ,茧重降低了 1 . 2mg(P <0 .0 1 ) ,幼虫期和茧期的死亡率、茧重以及成虫性比等则无显著差异 ;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寿命等繁殖学特性也无显著差异 ,但其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为 65. 0 % ,显著低于取食GK- 1 2上棉蚜的处理 (72 . 7% ,P <0. 0 1 )。分别取食 2种Bt棉上的棉蚜 ,对第 2代丽草蛉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