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ew diphenyl ether glycoside, ilexfoliaoside,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Ilex litseaefolia Hu et Tang, along with esculetin and 3,4-dimethoxybenzylacetic acid. The structure of ilexfoliaoside was determined as 6,2'-dihydroxy-4, 4'-di-vanilloyloxymethyl-1,1'-diphenyl ether 2-O-β-D-glucopyranoside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evidence.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的冬青科冬青属2新种——泰宁冬青Ilex tainingensis G. S. He和南平冬青I. nanpingensis G. S. He,并分别说明两者与其他近缘种的区别要点。泰宁冬青与太平山冬青I. sugerokii Maxim.的区别在于前种小枝被毛,无棱槽,叶片宽卵圆形,花淡紫色,分核表面具细条纹,背后中部有一凹槽。南平冬青与拟榕叶冬青I. subficoidea S. Y. Hu区别在于前种果为椭圆形,较大,表面光滑无腺点,果梗长于1 cm,每分核上端有2尖角,均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建立电喷雾多级质谱结合硅胶柱层析快速、全面分析中药毛冬青中三萜皂苷成分的方法。毛冬青干燥根70%甲醇提取物,先用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氯仿-水(1∶9∶0.1→2∶8∶0.2→3.5∶6.5∶1→1∶1∶0.3,V/V)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通过TLC比较,将毛冬青皂苷粗提物分成3个组分。通过全扫描电喷雾多级质谱对每个组分分别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皂苷的结构。确定了毛冬青中11个已知皂苷的结构,对1个未知皂苷的结构进行了推测。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强抗逆植物沙冬青Am 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的沙冬青幼苗中,Am NAC3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在干旱胁迫下其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在低温胁迫下其表达上调较弱。然后利用5'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及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其全长编码区(846bp)。将编码区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于干旱和低温胁迫的抗性表型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和气孔开度均大于野生型。此外,转基因幼苗中气孔开闭相关基因ABI1和ABI2的表达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Am NAC3可能主要在响应干旱胁迫和调节气孔开闭及叶片保水性中发挥功能,而在抵抗低温胁迫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钙调素(calmodulins, CaMs)是一类非常保守的Ca2+感受蛋白,在Ca2+信号转导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强抗逆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AmCaM1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克隆了该基因并将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然后转化拟南芥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mCaM1的转录水平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下迅速上调;其cDNA编码区由450 bp组成,编码蛋白含149个氨基酸残基,在其一级结构中具有四个保守的EF-手型基序;将该基因转化拟南芥可提高种子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耐性,而对耐盐和耐冷性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和种下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冬青的RAPD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苦丁茶冬青为材料研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实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板DNA的浓度适宜范围为20ng/反应-80ng/反应RAPD均可得到一致的结果;dNTVs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00μmol/L-400μmol/L;Mg^2 适宜浓度范围为1.5mmol/L-2.0mmol/L;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为35—37℃;2min的延伸时间,45次热循环。按照此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因而确定了苦丁茶冬青RAPD反应体系之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是生长在沙漠及干旱荒漠地区的常绿灌木.在夏季,其叶片经常遭受中午强光(超过1 500 μmol*m-2*s-1) 胁迫,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我们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CIRAS-1)和脉冲调制荧光仪(MFMS-2)测定了自然形成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冬青光合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主要探讨了干旱胁迫对沙冬青叶片防御强光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下,沙冬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在中午都明显降低;相对正常水分条件而言,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Fo)先下降后上升,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上升较快并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不变.由此推断晴天中午沙冬青叶片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主要采取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机制;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主要采取了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北美冬青‘奥斯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美冬青‘奥斯特’(‘Oosterwijk’)成年雌性优良单株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建立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WPM+6-BA 0.50 mg·L-1+NAA 0.05 mg·L-1可作为启动培养基,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00 mg·L-1+NAA0.10 mg·L-1+蔗糖20 g·L-1,25 d的增殖系数为6.1;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0.20 mg·L-1+NAA 0.40 mg·L-1,生根率达95.2%,每株平均生根5.7条。经生根培养30 d和日光温室炼苗10 d后,试管苗移入泥炭和珍珠岩(1:1,V/V)混合基质中,移栽后的成活率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北美冬青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