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生物医药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物学活性高、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在肿瘤治疗、细胞活性模拟、抗体检测等领域展开广泛应用,多肽的检测分析也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传统的色谱法、溶剂沉淀法、离心超滤法和固相萃取法对多肽能够展现富集效果,但富集的效率往往不够理想。近年来,以有机框架材料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在气体吸附、荧光、传感和催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应用。有机框架材料凭借着独特的结构尺寸,成为了一类理想的生物吸附剂。由于其具有表面可修饰性,能够大大提高对多肽的富集效率。本文着重介绍近5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COFs)在多肽富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框架制定的背景, 介绍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Open Ended Working Group, OEWG),的谈判过程, 综合分析了缔约方在各有关磋商进程中的观点, 以及目前缔约方对框架各个要素的共识和分歧, 评估了框架的制定进展, 并就框架的设计提出四点展望: (1)阐明转型变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2)平衡反映公约三大目标; (3)加强与其他全球治理进程的协同; (4)强化框架对全球及缔约方履约进展的评估和审查。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建议: (1)及时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NBSAP); (2)加强国内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协调; (3)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责任机制。为缔约方更好参与框架制定进程, 深入了解框架及其磋商进展提供参考, 并为下一步框架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翔  贺桂珍 《生态学报》2021,41(16):6692-6705
基于1998-2019年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分析框架的中英文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图谱展现,对国内外学者应用DPSIR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DPSIR分析框架研究发展都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2)国内外框架应用侧重点不同,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在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决策系统构建等方面;国内热点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3)国内外学者在DPSIR框架改进与完善方面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国内研究应用方向分支少,较集中;(4)DPSIR框架国内未来应用重点可能在于人类社会及自然气候为主的驱动机制的探究。该研究可为国内拓展DPSIR应用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保障人类福祉是当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兴起的“安全公正空间”(Safe and Just Operating Space, SJOS)理论框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 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确保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通湖流域为例, 根据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湖泊沉积记录, 从社会基础和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构建该流域的SJOS框架, 并利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来揭示总体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流域内淡水利用、空气质量、水质均突破环境上限, 处于危险的状态, 此外流域内无贫困和产业创新两个社会基础维度的完成度相对较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揭示了大通湖流域内社会-生态系统大致分为初始阶段(1950s—1980s)、严重退化阶段(1980s—2000s)和逐步改善(2000s后)三个阶段。研究为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同时也为区域SJOS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丹  肖善才  韩逸  欧名豪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1):3942-3952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联系着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内涵、评估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虽然目前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仍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框架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研究范畴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按照“理论-方法-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脉络,构建了“定性-定位-定量-定策”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框架体系,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围绕“重点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转移规律、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定量方法研究、深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应用管理实践和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应用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以期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教育领域研究成果不断积累的推动下,美国启动了新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发工作,并于2012年完成了第1阶段的任务,正式出版了《K-12科学教育框架》。该框架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选定上,与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模块主题划分不谋而合,这样的认识和改进对我国生物学课程发展及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的呈现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并展示了学习进阶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教师设计和实施“为了理解的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王春山 《化石》2016,(2):47-51
正重庆博物馆事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重庆市博物馆渊源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1943年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1952年改组的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组建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此后,由于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博物馆逐步划分出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构成了重庆博物馆群的主体框架。追溯  相似文献   
9.
徐桐 《生物信息学》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振波  李嘉欣  郭义强  梁龙武 《生态学报》2019,39(23):8966-8974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屏障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地位独特、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为此,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从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的特殊性出发,以拉萨河流域为例梳理了其主要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提炼了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技术路线,从参与主体、整合要素、运行保障、实施目标等方面总结了青藏高原多部门跨区、多要素综合、多渠道协作、多目标耦合的山水林田湖草联动治理模式,从山、水、林、田、湖、草六大生态要素出发归纳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实践框架,以期对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全国其他地区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