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录     
《生态学杂志》2020,39(6):0
  相似文献   
2.
3.
感染重阳木斑蛾的粉蝶虫疫霉分生孢子卵圆型或倒卵型,单核,双囊壁,21.7—26.7×12.5—16.7μm,平均24.6士1.4×14.2土0.9μm,长径比(L/D)1.73士0.1。分生孢子梗单枝,二叉分枝或掌状分枝。囊状体和假根众多。假根多数单枝,少数末端二叉分枝或多叉分枝。可感染鳞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等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4.
掘氏疫霉遗传传学研究:I.自交后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
全蚀病菌在玉米上的新变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健民  王永成 《真菌学报》1992,11(2):99-104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在板栗催熟和贮藏中的效用(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烯利催熟的板栗栗蒲开裂加速,栗实着色好,鲜蒲出栗率及栗可食部分干重略有增加;在室温下沙藏烂栗率显著降低,栗实烂栗高峰出现在60d内,发芽高峰在贮藏90d后。在 25~35℃及 4~6℃下,2,4—D处理均抑制栗实发芽,低温下 2,4—D的抑制作用较强烈而持久。  相似文献   
7.
疫病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作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海南岛的橡胶树和胶园土共分离出57株疫霉菌种。通过分类研究,共鉴定出4个种: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rum(Leb.& Cohn)Schroeter,辣椒疫霉 P.capsici Leoman,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Sm.& Sm.)Leonian,和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Butler。其中辣椒疫霉是首次在橡胶树上发现。我国橡胶树疫霉的种群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的有所不同,除棕榈疫霉外,其余3种在东南亚和南亚均未发现。而东南亚常见种:簇囊疫霉(P.botryosa)、橡胶疫霉(P.heveae)和蜜色疫霉(P.meadii),在我国却迄今尚未发现或有待证实。以前报道分离自胶园土壤中的芋疫霉(P.colocasiae),可能系柑桔褐腐疫霉之误。绝大多数分离物经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辣椒疫霉的A~1交配型和A~2交配型大致相等;柑桔褐腐疫霉和棕榈疫霉的A~2交配型则明显多于A~1交配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重要害虫松大蚜及茶尺蠖中近年来分别发现由加拿大虫疫霉和圆孢虫疫霉造成的大面积流行病,在短期内将害虫种群摧毁殆尽。加拿大虫疫霉系我国首次记载。本文描述和讨论了2种虫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记载了真菌病的流行概况。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10.
削尾材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祖祥  周志方 《昆虫知识》1996,33(5):280-2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