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活标记技术是植物基因克隆与基因功能鉴定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已经在拟南芥、矮牵牛、杨树、番茄和水稻等多种植物中应用,并成功分离鉴定了一系列的功能基因。文章介绍了用激活标记方法克隆鉴定多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新4’杨树夏季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方杨树主栽品种'中新4'(Populus deltoides CL.'Zhongxin 4')幼株在6、7月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温(≥32℃)初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导;随高温时间延长和RH(相对湿度)降低,气孔及非气孔限制同时作用.'中新4'对高温胁迫的耐受程度随RH的不同而变化,RH降低,温度胁迫程度加大,表现量子效率下降.在空气湿润条件下,Pn(净光合速率)与PAR(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而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Pn与R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冰 《生物学通报》2005,40(3):17-19
概述了三倍体生物的两大基本特征(细胞巨大性和不育性)及其产生原因,对有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倍体杨树、甜菜、无籽西瓜和某些海洋生物选育利用作了简要介绍、展示了三倍体品种选育利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小胡24杨’和‘吴屯杨’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盐处理下,2个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Chla、Chlb和Car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在pH值较低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不明显,而pH值较高的盐处理下叶片Chla、Chlb显著增加,但pH值过高使叶片光合色素有下降趋势;气体交换参数Pn、Tr、Gs随着盐溶液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Ls先升高后降低,Ci先降低后升高,即低pH值的盐处理下,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高pH值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相对于‘吴屯杨’,‘小胡24杨’对盐处理溶液的pH值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浅析杨树食叶害虫的测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杨树食叶害虫生物学特性及虫害测报方法,并对防治方法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南地区11种乡土杨树共333份样本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3.49%,表明11种乡土杨树间存在广泛变异。AMOVA分析结果显示,种间遗传变异分量为10.84,占总变异的48.70%,遗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8199~0.9607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3。聚类结果表明,昌都杨和藏川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大叶杨和三脉青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可能与土壤中累积的酚酸存在密切的关系。土壤氮素供应是决定杨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而硝态氮是土壤无机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酚酸作用下杨树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对于揭示酚酸化感机理、明确林地改良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欧美杨‘I-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水培苗为试验材料, 采用改良Hoagland营养液培养, 以二代杨树连作人工林土壤酚酸的实际含量为参照浓度(X), 设置5个酚酸浓度水平(0, 0.5X, 1.0X, 1.5X, 2.0X), 分析不同浓度酚酸混合物对杨树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分别在酚酸处理后第1、5、10、20、30和40天测定分析与硝态氮吸收利用密切相关的生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酚酸处理导致根系伤害度明显提高, 根系活力受到酚酸物质的明显抑制,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48 h动态测定发现酚酸物质对硝态氮的吸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5); 处理后第40天, 低浓度酚酸(0.5X, 1.0X)导致硝态氮在植株体内发生积累, 而高浓度酚酸(1.5X, 2.0X)导致植株硝态氮含量下降; 酚酸物质明显抑制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 处理后第40天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 酚酸物质处理后期则引起亚硝态氮含量的升高。酚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树水培苗硝态氮的生理效应关系可以用多元线性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8.
转几丁质酶基因黑杨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1黑杨幼叶为外植体建立了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 ,对传统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改进 ,用来自于菜豆的几丁质酶基因 (CH5B)进行转化 ,经PCR和PCR Southern杂交鉴定 ,证实CH5B基因已整合入G1黑杨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poplar (Populus deltoides Marsh.) and winter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cv. Seward 80004) plasmodesmatal structures significantly changed undershort day (SD, 8 h light) and in winter period, and such changes differed also noticeably between these twowoody and herbaceous plants. Under long day (LD, 16 h light), many plasmodesmata with strong stainappeared in the cell wall of both poplar apical buds and winter wheat young leaf tissues, and connections ofcytoplasmic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with the ER in some plasmodesmata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the typical “neck type” plasmodesmata were observed in winter wheat young leaf tissues, and their centraldesmotubules (appressed-ER)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Under SD, many poplar plasmodesmata showedonly a partial structure in the cell wall and appeared to be discontinued; some plasmodesmata swelled in themid-wall, forming the cavity, and no appressed-ER appeared, in winter wheat, however, no noticeablealterations of plasmodesmata occurred, and the plasmodesmatal structure essentially remained the sameas it was under LD. In winter period, poplar plasmodesmata had a similar morphology as those observedunder SD, however, winter wheat manifested at least two types of significant plasmodesmatal alterations:one plugged by electron-dense materials and the other of reduced neck region compared to those underLD. The above dynamic difference of the two species plasmodesmata under SD and winter period revealedthe difference of their dormancy development under tho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
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猛  田大伦  樊巍 《生态学报》2009,29(5):2507-2513
农林复合系统的凋落物既是维持植被系统和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也是维持农林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子.通过对豫东平原农区4年生、9年生和12年生3个不同林龄杨-农复合系统杨树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的研究来为深入研究农林复合系统对大气中CO2的调节作用以及碳循环机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4a杨-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1 18 t·hm-2;9a杨-农间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2.86 t·hm-2;12a杨-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3.75 t·hm-2.3个不同林龄的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总量月变化模式较为相似,均在8月和11月份出现峰值,而以11月份数量最大.其季节变化模式则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