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梧桐属(Firmiana)在世界梧桐属中占比较大,且除梧桐外其余种均为中国特有且分布范围狭窄的植物种,灭绝风险大,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多时期第六次国际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气候变量数据和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分布数据,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的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在多尺度下的潜在适生区,得出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潜在适生区的面积变化和迁移方向、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及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梧桐属最适宜的模拟尺度为亚洲;(2) Maxent模型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模型对梧桐属潜在适生区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3)气候变化影响下除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外其它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都将在未来有所扩大;(4)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潜在适生区迁移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大跨度迁移较少,纬度变化不大;(5)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稳定潜在适生区最小;(6)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7)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及海南省北部;(8)梧桐属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正在为人造地表所侵蚀。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八种梧桐属树种的影响及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中国梧桐属多样性保护状态,可为中国梧桐属建立多样性保护廊道提供相关建议,为制定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有人为干扰的森林景观中开展鹿科动物适宜生境分布研究,对于解决大尺度生境保护与小面积森林经营的矛盾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也符合我国林区的现实需求.2013—2015年冬季进行的多次野外调查收集196处鹿科动物出现点信息,将这些点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景观类型、植被特征和人类干扰4类17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方法,分析4种林下经营面积情景下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马鹿和狍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稳定性好,鹿科动物的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不同情景下,两种鹿科动物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相似,均为距农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河流距离、距营林区距离和海拔因子,其中,距营林区距离因子的贡献率稳定在4%~6%;两种鹿科动物躲避人类经营活动干扰的距离(1200~1300 m)较为接近.在无林下经营情景中,鹿科动物的适宜生境分布较广、面积较大;随着经营面积的增大,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当经营面积扩大到现实情况的2~3倍时,鹿科动物栖息地面积缩减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光下最大荧光(Fm)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采用饱和脉冲(RF)方案来估计.然而,光系统Ⅱ(PSⅡ)受体库的反馈调节会影响RF方案对Fm估计的准确性.为消除PSⅡ受体库反馈调节的影响,根据光脉冲强度(Q′)与叶绿素荧光(F′)的线性关系提出多相脉冲(MPF)方案,估算Q′无穷大时的F′(即Fm).本研究采用MPF和RF方案分别对苦槠、青冈和乌桕3个树种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和气体交换数据进行同步测量,并对两种方案估计的Fm及其计算参数PSⅡ光化学效率(ΦPSII)、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J)、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叶肉导度(gm)和叶绿体内CO2浓度(Cc)等光合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案对3个树种叶片6个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光合有效辐射(PAR)<200 μmol·m-2·s-1时,两种方案对苦槠、青冈和乌桕叶片FmΦPSIIJ的估计无显著影响;当PAR>200 μmol·m-2·s-1时,采用MPF方案获得的苦槠、青冈和乌桕的Fm分别比RF方案获得的Fm高3.5%~5.2%、11.7%~18.0%和3.2%~7.1%;当PAR>200 μmol·m-2·s-1时,采用MPF方案获得的ΦPSIIJJmax分别不同程度地大于RF方案获得的参数,gmCc分别不同程度地小于RF方案获得的参数.说明当PAR较低(<200μmol·m-2·s-1)时,MPF与RF方案对植物叶片FmΦPSIIJ的估计没有显著影响;当PAR较高(≥200μmol·m-2·s-1)时,MPF与RF方案对植物叶片FmΦPSIIJJmaxgmCc的估计有显著影响,且RF方案对植物叶片的FmΦPSIIJJmax比MPF方案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低估,对gmCc则有不同程度的高估.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2年在西南冬麦区的重庆、仁寿、广汉、西昌4个地点,开展3种施氮水平(每公顷纯氮0、120、180 kg,简写为N0、N120、N180)和3种氮肥分配模式(NA:底肥100%;NB:底肥70%+苗肥30%;NC:底肥60%+拔节肥40%)的田间试验,监测小麦花后冠层叶片SPAD值、群体光合速率(CAP)、光能利用等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光能利用率等.结果表明: 随施氮水平增加,小麦上三叶SPAD值、CAP、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和产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生产效率、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氮肥后移的增效作用因施氮水平而异,SPAD于N180增效明显,而CAP于N120增效明显,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的光能利用率因地点而异.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小麦氮肥农学效率、生产效率、吸收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但氮肥利用效率则略有减少.氮肥后移效果NC总体优于NB处理.不同地点比较,广汉的SPAD值、CAP、PAR截获率、氮肥利用参数较高,其产量也相应最高;西昌的产量、SPAD值及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其光能利用率和CAP较低;重庆和仁寿的SPAD值、光能利用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较低,其产量也最低.小麦生物产量与各地点的籽粒产量、CAP、SPAD值和PAR累积截获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不同生态区域增施氮肥都能促进小麦增产,氮肥后移可进一步优化产量结构、改善氮肥和光能利用效率,但存在年份和地点差异,各地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醇油比、水含量、游离脂肪酸酸值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菜子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与以NaOH、固体碱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生物柴油的制备条件相比较.研究表明: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所需最佳醇油比最低,仅为4:1,游离脂肪酸含量对酯交换反应影响甚微,且有较强的抗水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剂可可重复使用6次;NaOH为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抗水性最强,随游离脂肪酸的增加,酯交换转化率显著降低;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酯交换产物易分离,所得产品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粪肠球菌精氨酸脱亚胺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75凝胶柱层析从NJ402自溶细胞超声破碎液中提纯得到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纯化倍数为34.5,活力回收率为31.4%,经SDS-PAGE以及Native-PAGE测定结果表明,ADI亚基分子量约为46 kD,该酶非变性情况下的分子量约为190 kD左右,该酶为同四聚体结构.酶学,胜质研究结果表明:ADI催化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和6.5,在45℃以下和pH 5~8之间有很好的稳定性.ADI是L-型脱亚胺酶,具有严格的光学选择性,适当浓度的Mn2 、Mg2 、Co2 对ADI催化活力的促进作用较大,高浓度的Zn2 和Co2 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L-瓜氨酸对酶无抑制作用而L-鸟氨酸却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ADI在最佳催化条件下作用于L-精氨酸的米氏常数为3.268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2.44 μmol/min.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几种不同黄酮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查尔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LOX)的抑制作用,并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不同结构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豆脂肪氧合酶抑制作用的结构-活性抑制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黄酮化合物均可对LOX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橙皮苷外,它们的抑制效果均与加入量成正比,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它们对LO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芦丁>槲皮素>根皮素>大豆黄素>异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素,而橙皮苷的最大抑制率为0.47 μg/mL时的45.1%.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使用菌种土曲霉NLYT23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高温、氯化锂诱变处理和多次分离、筛选获得一支性能稳定的衣康酸高产突变株土曲霉NLYT-2-801,在含淀粉糖140g/L的培养基上40℃~43℃摇瓶72h,衣康酸产量92.1g/L,糖酸转化率63.18%~67.83%.经300m3发酵罐生产验证,诱变后菌种的酸度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比以前提高了31.1%和6%.  相似文献   
9.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胡  郑文教  陈杰 《生态学杂志》2008,27(5):771-775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镉污染胁迫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土壤低浓度镉对大蒜幼苗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略有增加,而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坡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仍保持平衡,表现在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大蒜平均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平均最大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均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逐渐减弱,抗氧化防御酶系统平衡受到破坏,根系MDA含量显著上升.大蒜对镉吸收积累主要在根部,而向地上部分转运较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判据决策的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地评价水生态系统营养状态和综合决策,通过最大熵原理耦合模糊性与随机性,建立了最大熵模糊评价模型(FAME);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以待决策水体样本的实测值为理想解,以评价结果中与实测值相差最大的为负理想解,建立了多判据决策模型(MCDM).经12个湖泊实测数据验证,最大熵模糊评价与随机评价、模糊评价和灰色评价的结果较为一致,但提高了评价水体营养状态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多判据决策模型可解决多种方法评价结果不相容问题,使评价结果更接近水体实际情况.FAME和MCDM适用于各种水质的综合评价及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