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6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的生物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食性捕食者广泛捕食植食性昆虫,常被用于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也因此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杂草的生物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作为入侵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专性天敌,从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引入中国,在释放地防治空心莲子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空心莲子草叶甲在引入地均已建立田间种群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扩散,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并未使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得繁荣,因此其未能有效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扩散蔓延。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空心莲子草生境中存在大量广食性捕食者。这些广食性捕食者是抑制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数量扩张的生物胁迫因子吗?为此,选择捕食性昆虫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蜘蛛类捕食者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蜘蛛目:狼蛛科Lycosidae)与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蜘蛛目:猫蛛科Oxyopidae)为捕食者,分别以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为猎物,构建简单的捕食者-猎物系统,在室内检测了上述3种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日捕食量,以期了解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捕食作用,客观评估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生物防治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龟纹瓢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均捕食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粒及1龄、2龄幼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捕食3龄幼虫,捕食者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寻找效应降低。三者均不捕食成虫。除拟水狼蛛对3龄幼虫的捕食用Holling II模型拟合不呈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捕食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模型并显著相关。通过拟合方程得出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卵粒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10.9粒,拟水狼蛛为6.2粒,龟纹瓢虫为5.6粒;对1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17.1头;拟水狼蛛为35.8头,龟纹瓢虫为10.4头;对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6.6头,拟水狼蛛为11.2头,龟纹瓢虫为2.9头;对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捕食12.3头,拟水狼蛛为1.1头。研究结果证实了捕食者可通过捕食作用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密度,削弱空心莲子草叶甲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能,是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存活的生物胁迫因子。建议在提高空心莲子草叶甲田间种群数量,达到对空心莲子有效的持续控制效果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6,16(3):273-280
叶片表皮、叶片横切面、花粉和淀粉粒的微观特征,对青藏高原的特有类群三蕊草属SinochaseaKeng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蕊草S.trigynaKeng在上述微观性状上与毛蕊草Duthieabrachypodia(P.Candargy)KengetKengf.差距最小,与冠毛草Stephanachnepappophorea(Hack)Keng差距次之,与宝兴野青茅Deyeuxiamoupinensis(Franch.)Pilger和拂子茅Chlamagrostisepigeios(L.)Roth差距最大;三蕊草属的系统位置应处于毛蕊草所隶的燕麦族Aveneae中;在系统演化上,燕麦族是最原始的类群,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了针茅族Stipeae和剪股颖族Agrostideae。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日本沼虾肌抑素前体肽(MSTNpp)对生长的作用机理, 实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日本沼虾肌抑素前体肽蛋白, 按照枯草芽孢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对MSTNpp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合成BsMSTNpp, 构建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GJ105-BsMSTNpp。经枯草芽孢杆菌转化、发酵及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显示重组MSTNpp蛋白分子量约为36.0 kD。重组MSTNpp表达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100h表达量相对于24h提高了10倍。为验证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 选择平均体重为(1.52±0.11) g, 平均体长为(4.55±0.21) cm的健康日本沼虾, 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0尾, 在日本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0.5‰和1‰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09 CFU/g), 作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 投喂日本沼虾基础饲料, 作为对照组1, 在日本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1‰空白枯草芽孢杆菌, 作为对照组2; 试验周期30d。结果显示, 实验组1、实验组2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 和对照组2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1、实验组2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 重组表达MSTNpp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日本沼虾CK酶活性, 推测MSTNpp通过促进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肌肉组织生长, 从而进一步影响日本沼虾生长速度。实验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肌抑素前体肽应用于日本沼虾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浩杰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552-2554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舟山群岛的2种中国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芸香科(Rutaceae)的日本花椒[Zanthoxylum piperitum(L.)DC.]和山茱萸科(Cornaceae)的日本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kousa F.Buerger ex Hance),并提供了形态描述与图片。凭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叶绿素分析对上海地区两个品种大吴风草的耐荫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吴风草是喜半荫,耐荫的植物。大吴风草在遮光率达86.4%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在完全郁闭度的树林或灌木丛下作地被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8.
双片苣苔     
<正>双片苣苔[Didymostigma obtusum(C.B.Clarke)W.T.Wang]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双片苣苔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渐升或近直立,高12~20 cm,有3~5节,多少密被柔毛。叶对生;叶片草质,卵形,长2~10 cm,宽1.5~7 cm,顶端微尖或微钝,基部稍斜,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毛稀疏,并常带紫红色,叶脉每侧5~8条;叶柄被柔毛,长0.8~4.0 cm。花序腋生,不分枝或2~4回分枝,有2~10朵花;花序梗被柔毛,长4~15 cm;苞片披针状线形,被柔毛,长3~6 mm,宽0.5~1 mm。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甸植被细根生产和周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养分库,细根周转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碳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对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同时采用根钻法、内生长袋法和微根管法3种观测方法研究细根生产和周转速率,并探讨了极差法、积分法、矩阵法和Kaplan-Meier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计算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估算细根净初级生产力时,根钻法宜采用积分法,内生长袋法宜选用矩阵法;由此进一步以最大细根生物量为基础,根钻法和内生长袋法估测的细根年周转速率分别为0.36 a-1和0.52 a-1,内生长袋法的估算结果是根钻法的1.44倍。对于微根管法,将其观测得到的细根长度转换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值后,采用积分法计算出细根周转速率为0.84 a-1,远高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则计算出的细根周转速率更高达3.41 a-1。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矿物麦饭石对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物的稳定生长是重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环节, 底质条件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观测沉水植物生理生态的变化来探讨麦饭石对其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与湖泥组相比, 麦饭石可明显促进沉水植物苦草生长, 覆盖1 cm厚度麦饭石的苦草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优于湖泥组(P<0.05); 改性麦饭石组的苦草株高、单株生物量高于麦饭石原石组(P<0.05)。麦饭石组中两种植物苦草和轮叶黑藻的光合色素、根系活力、丙二醛、过氧化物酶活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均优于湖泥组。检测发现麦饭石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可以明显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可见麦饭石有益于沉水植物生长, 可进一步作为底质改良材料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