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合成的两种量子点应用于研究人骨肉瘤HOS细胞系,初步检测其生物毒性,以确定本研究所制备量子点可否应用于骨肉瘤的基础研究。方法:将生长良好的HOS细胞与制备的两种量子点分别共培养,使用MTT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实验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分析所得数据,并绘制出量子点浓度-细胞活性曲线,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1.4μM的CdTe/ZnS QDs和0.275μM的Cd Te/Cd S QDs分别是本实验中对HOS细胞的最高毒性浓度。较短时间(30 min)的暴露分别导致了48.6±0.9%和31.9±0.8%的细胞死亡,3 h后分别有33.7±2.3%和49.4±1.1%的细胞存活。而在孵育了18 h之后,只有28.0±1.6%和15.3±1.6%的细胞存活。我们可以观察到均为典型的时间/浓度曲线。结论:选用适宜浓度以及共培养时间,本实验制备的量子点完全可以满足纳米量子点粒子使用于HOS细胞研究的基本生物学条件,可以进行人骨肉瘤HOS细胞测温等的一些列实验操作。由于量子点自身优越的光学性能以及可接受的生物安全性,在肿瘤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将会成为肿瘤示踪、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酸中毒条件下正常大鼠和脓毒性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大鼠胸主动脉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反应性变化。结果:pH值依次降低,对照组及脓毒性休克组离体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均下降,在相同pH值条件下脓毒性休克组比对照组离体血管对多巴胺反应性下降更为明显。结论:①环境pH值的下降会导致正常大鼠和脓毒性休克大鼠离体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下降。②在相同的酸性环境中脓毒性休克大鼠的血管对多巴胺刺激的反应性更差,更易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末端重叠PCR法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了去除N-连接多糖结构的乙肝表面抗原S突变基因,将乙肝表面抗原S-蛋白中结合N-连多糖结构序列Asn-X-Thr中的第148苏氨酸的密码子ACT,改变为编码甘氨酸的密码子GGT。构建了该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筛选到两株表达水平较高的细胞系。对其中的一株细胞系C41的表达产物做了初步纯化和鉴定,纯化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析,只含有23k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液体复苏策略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组)和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和比较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氧代谢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2周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 h、3 h、6 h,两组患者CVP、MAP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 h、6 h,治疗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HR、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3 h、6 h,两组患者PaCO_2、PaO_2、SaO_2、PaO_2/Fi O_2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 h、6 h PaO_2、PaO_2/Fi 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低血压、ARDS、DIC及2周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全身氧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血清miR-30c水平对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检测了我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时的血清miR-30c水平。研究显示,miR-30c表达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第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相对miR-30c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约为治疗前的3倍。然而,治疗后1个月时,miR-30c表达与治疗期间第8周相比显著降低,但仍高于贝伐单抗治疗前的水平(p0.05)。血清miR-30c水平与心脏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采用血清miR-30c水平预测贝伐单抗诱导的NSCLC患者的心脏毒性。ROC分析显示,从化疗前到化疗期间,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866、0.708和0.882。从化疗前到化疗后,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705、0.679和0.654。本研究表明,血清miR-30c可能是预测贝伐单抗化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ISG)表达的改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检测了干扰素刺激基因STAT1、MX和SOCS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和肝脏样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后,Peg-IFN应答者的PBMC和肝组织中的STAT1和M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非应答者的SOCS3表达显著升高。在应答者的活组织检查中,Peg-IFN治疗24 h后细胞核中磷酸化STAT1的染色比例显著增加,而非应答者在治疗前肝细胞核染色比例较高,治疗后染色比例显著减少。此外,治疗前非应答者的肝SOCS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应答者,并且随着IFN的治疗SOCS3表达继续增加。本研究表明,STAT1和MX是Peg-IFN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因子,而SOCS3 (JAK/STAT途径的负调节因子)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负调控,并抑制Peg-IFN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以蚕豆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0、2、4、8、16 mg·L~(-1))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与10μmol·L~(-1)镉(Cd)单一和联合作用对蚕豆幼苗根系生长、生理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MWCNTs-OH处理下,随着MWCNTs-OH浓度(2~8 mg·L~(-1))的增加,蚕豆的根长度增加,且■产生速率增加的同时会伴随着SOD、POD活性升高。(2)单一Cd处理的幼苗根系MDA含量和■产生速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产生速率较对照增加了1.98倍。(3)MWCNTs-OH联合处理诱导了蚕豆根■的产生和MDA含量增加,16 mg·L~(-1) MWCNTs-OH和Cd共同作用对蚕豆幼苗根的损伤最大,会促使部分根尖细胞受损脱落,Cd含量明显下降。研究发现,低浓度MWCNTs-OH可促进蚕豆的根生长,降低Cd的毒性;高浓度MWCNTs-OH(16 mg·L~(-1))和Cd对蚕豆幼苗根的致毒性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较重,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散发的本土病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人群基数大,慢乙肝患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毒之后,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肝硬化、肝衰竭以及死亡的发生风险。本文拟对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肝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