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水中降钙素原(PCT)诊断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价值,并确定其参考值水平。方法:选择4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伴SBP22例,非SBP 20例),抽取其住院时、住院后24 h和48 h外周血及腹水标本各一次,进行腹水中有核细胞数计数,并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同时测定和比较其血清及腹水中PCT的含量。结果:22例伴SBP的患者血清和腹水PCT含量均明显高于20例不伴有SBP的患者(P0.01),而伴SBP的患者腹水PCT含量和同时间点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入院时腹水PCT含量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而血清PCT、腹水PMN计数的AUC分别为0.942、0.868;入院后24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98和0.986;入院后48时腹水PCT和血清PCT诊断SBP的ROC曲线的AUC为0.986和0.990。结论:腹水降钙素原可用于晚期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且较血清降钙素原和腹水中有核细胞计数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入院时、入院后24 h和48 h时,腹水PCT大于0.565 ng/m L、0.545 ng/m L和0.410 ng/m L提示患SBP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防原医学是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军事医学课程,理解和掌握防原医学知识,是成为具有全面技能的军事医学人才的基础。为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本文结合第四军医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制定和实施进行思考,探索课程标准下的防原医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造就新时期军事变革条件下的优秀人民军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的胃病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将其分良性胃病组、胃癌组以及健康组,比 较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铁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alpha水平,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单 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 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alpha水 平较高(P<0.05),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alpha水平较高(P<0.05)。PGⅠ/Ⅱ、铁蛋白以及TNF-alpha联合检测 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8.4%以及83.1%,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PGⅠ/Ⅱ、血清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联合 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研究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及支原体、病毒患者的PCT浓度。结果SLE合并感染病原体的PCT浓度: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及支原体组〉病毒组。结论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定量检测PCT可辅助诊断SLE合并感染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27例和同期健康对照者54例为研究对象,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血培养和微生物检测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51例)和细菌感染组(76例)。分别检测每一位受试对象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水平和N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这3项指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水平和N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细菌感染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水平和NLR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ROC曲线显示:当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和NLR的AUC值分别为0.799、0.655、0.622,灵敏度分别为75.4%、63.5%、60.3%,特异度分别为79.6%、67.4%、60.0%,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12;当用于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和NLR的AUC值分别为0.931、0.728、0.551,灵敏度分别为89.1%、70.3%、60.9%,特异度分别为80.0%、64.6%、57.2%,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35。结论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感染类型中,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明显优于PCT和NLR。3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任何一个单项指标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表达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2013-07住院患者75例,包括脓毒血症患者47例,其中重度感染患者25例设为观察1组、中度感染患者22例设为观察2组;非感染炎症患者10例,设为观察3组;其他疾病患者18例,设为观察4组;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21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同步定量检测各组的PCT、CRP、WBC指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1、2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2组间除WBC外其他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4组与1、2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观察1、2组内HLA-DR/CD14与PCT、CR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WBC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HLA-DR/CD1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HLA-DR/CD14和PCT、CRP、WBC,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产品概述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是在肾脏中产生的一种造血激素,是具有16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5000的糖蛋白。 EPO对原红细胞集落生成细胞CFU-E或其早幼阶段的BFU-E起作用,具有促进向红细胞前体细胞——网状红细胞,原红细胞的分化,并生成红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层析法新工艺和原有的低温乙醇工艺制备纤维蛋白原在大鼠跟腱断裂模型中促恢复的效果差异。方法:构建大鼠跟腱部位断裂模型,将其分为空白组(未剪跟腱)、模型组(跟腱断裂未给药)、实验组(自制纤维蛋白原2 mg/mL)与对照组(市售纤维蛋白原2 mg/mL),观察各组大鼠在手术后三周跟腱部位的最大滑动距离、弹性模量和最大抗拉力差异。结果:采用冷沉淀溶解、酸沉除杂、S/D灭活病毒、MacroCap Q柱层析、过滤等流程可从人血浆冷沉淀组分Ⅰ中成功分离纯度为90.9%纤维蛋白原。试验中构建的大鼠跟腱部位断裂模型无感染、且均存活至试验终止。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四组大鼠跟腱在最大滑行距离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跟腱部位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压力比较上,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优于模型组,但与空白组仍有一定差距,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柱层析法分离人纤维蛋白原,不仅能有效提高分离效率,减少蛋白损失,还可增强纤维蛋白原在断裂跟腱中的促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