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佩妃延腹榕小蜂是一种与鸡嗉子传粉榕小蜂同步寄生于接收期榕果的非传粉专性寄生蜂。为探索佩妃延腹榕小蜂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佩妃延腹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775.50μm±38.39μm,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构成。触角上共发现5种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多孔板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型乳突状感器。其中,刺形感器Ⅰ和多孔板形感器是其主要感器,前者集中分布于鞭节的第4~第8鞭小节,后者分布于第4~第11鞭小节。结合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对各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该蚧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共10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器、乳头形感器、锥形感器、火柴形感器,其中,火柴形感器为首次在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并描述。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乳头形感器次之,火柴形感器最少。此外,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推测了感器可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烟草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烟草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Ⅲ、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9种感器类型,其中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为新发现的烟草甲触角感器。此外,还讨论感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自中国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的一种寄生于蒲氏蝠蛾幼虫体内的悬茧蜂Meteorus sp.的形态特征,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形态上,该种悬茧蜂不同于已经报道的蝠蛾悬茧蜂Metorus he-pialid Wang.在其触角上共发现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嗅孔等,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张青文  路大光 《昆虫知识》2005,42(6):681-685
利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触角上共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B hm氏鬃毛、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角形感器。并对松褐天牛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感器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志军  王世贵 《昆虫知识》2005,42(6):676-68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分别为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刚毛型感器、柱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对各种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北大黑鳃金龟嗅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凡  胡基华  王广利  彭璐 《昆虫学报》2007,50(7):675-681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成虫触角嗅感器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其嗅感器集中于触角鳃片上,着生在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嗅感器包括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两种,锥形感器根据锥体形状的差异可分为4种类型,板形感器根据盘体形状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嗅感器表皮为单壁,壁上具有微孔和孔道微管。嗅感器内神经元的数目并不一致,1~3个不等。雄性触角鳃片的长度长于雌性触角鳃片,并且雄性触角嗅感器的总数远远多于雌性,其中雄性板形感器的数目与雌性差异不大,但雄性锥形感器的数目却远远的多于雌性,几乎是雌性的9倍。由此推测锥形感器是感受性信息素的感器,而板形感器用于感受植物气味。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主要借助于性信息素通讯完成雌雄识别,实现交配和种群繁衍。关于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重心,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发和改进棉铃虫防治的性引诱剂。本文将对棉铃虫雄虫感受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及其他相关昆虫的性信息素感受的分子和神经机理提供参考。棉铃虫雌虫性信息素腺体合成和释放多种长链、饱和或非饱和的脂肪醛和醇等化合物,其中Z11-16:Ald为主要性信息素成分,Z9-16∶Ald和Z9-14∶Ald为次要性信息素成分,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明显增强对雄性棉铃虫的引诱效果,而化合物Z11-16∶OH和高剂量的Z9-14∶Ald对性信息素引诱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相应地,雄性棉铃虫触角上A, B和C 3种类型的毛形感器能够感受这些信息化合物。A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受体OR13感受Z11-16∶Ald,B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OR14b感受Z9-14∶Ald,C类型毛形感器内表达OR6和OR16感受Z9-16∶Ald, Z9-14∶Ald, Z11-16:Ac和Z11-16∶OH。受体的表达位置和功能与不同类型毛形感器的电生理反应特性相一致。钙离子成像证明在棉铃虫触角叶内的3个扩大型神经纤维球接受这些气味信息,其中神经纤维球云状体接受Z11-16∶Ald,背中间后侧纤维球接受Z9-16∶Ald,背中间前侧纤维球接受Z9-14∶Ald, Z11-16∶Ac和Z11-16∶OH。这些研究成果在感器、受体和脑中枢水平上揭示了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的机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需要深入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1)进一步鉴定相关性信息素受体的功能和定位;(2)深入研究脑内嗅觉高级中枢对性信息素信息的处理和整合神经机制;(3)明确棉铃虫性信息素感受受到寄主植物、光周期、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ö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ö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茶尺蠖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探讨灰茶尺蠖的行为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分别是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Ⅳ)、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Ⅰ和Ⅱ)、鳞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蛾触角上,耳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Ⅲ)仅分布在雄虫触角上。5龄幼虫触角上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1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上唇着生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着生有3对刺形感器和1对指形感器;上颚基部外侧着生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着生有5个刺形感器、9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着生有1个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前端着生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且雄虫上感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据此推测雄虫感受寄主植物或性信息素的能力较强;幼虫头部感器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在其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应性等生态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