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6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广西岑溪市野生稻保护区的药用野生稻为材料,分离纯化内生细菌,筛选固氮酶活性较高和对作物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方法】利用乙炔还原法检测固氮酶活性,采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固氮菌进行聚类。利用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采用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CAS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性、生长素的分泌能力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平板和盆栽试验检测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内生固氮菌,分为6个类群。其中CX24固氮酶活性最高,经鉴定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其固氮酶活性为298.64 μmol/(L·h),为参比模式菌株DSM15968的9倍。另外该菌株还具有较高的溶磷性、分泌生长素和产铁载体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萌发和生长。【结论】菌株CX24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是一株高效内生固氮菌,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三种不同比例缓释固体肥与三种液体肥组合为苹果花卡特兰施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花卡特兰生长与开花的影响,并对开花植株商品化性状进行评分,探讨营养配方对苹果花卡特兰商品化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含N量较高的肥料有利于苹果花卡特兰叶片与假球茎生长,而P、K比例较高的肥料有利于假球茎发育和开花。苗期可使用含N量较高的肥料促进营养生长及抽生假球茎,成株期则施P、K比例较高的肥料促进假鳞茎成熟与花芽分化,使苹果花卡特兰多抽花枝多开花,增加观赏性状,提高苹果花卡特兰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尹辉  张波  荆瑞雪  曾凡江  牟书勇 《生态学报》2019,39(18):6745-6752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C,N,P元素组成的测定及表面形貌观测,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骆驼刺,C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规律;N元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的P含量,叶片中最高,茎与刺中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2)3个地理种群的骆驼刺叶中元素组成相比,策勒种群C,N含量均最高,托克逊种群C,N含量最低;3个种群叶片的P含量,C∶N,C∶P,N∶P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刺中元素含量相比,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含量阜康种群策勒种群托克逊种群。茎中元素含量相比,N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为其他两个种群的2倍,可能与托克逊土壤中高浓度的全N,速效N,速效P有关。(3)托克逊种群表皮极厚,蜡质非常致密,各器官气孔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种群;策勒种群比阜康种群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但叶片气孔密度却减小;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茎与刺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策勒种群骆驼刺最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其叶片具有最高的C,N含量,且表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干旱胁迫特征。托克逊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干旱适应特征: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气孔密度增大,叶片C,N含量最低。虽然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理种群,但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叶片中C∶N,C∶P,N∶P比值保持恒定,C∶N=30.6±4.3,C∶P=357.4±49.9,N∶P=12.0±2.4,说明骆驼刺能够保持较高内稳性,这也可能是其在新疆各地广泛生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夏季太阳辐射量降低以及种植密度增加引起了夏玉米冠层光照不足,产量大幅降低。本试验选用夏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遮阴处理: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和全生育期遮阴(S3),以大田自然光照为对照(CK),并选用化控试剂植酶Q9(原液稀释100倍)对遮阴处理和CK进行外源调控,即花粒期遮阴-植酶Q9(S1Q)、穗期遮阴-植酶Q9(S2Q)、全生育期遮阴-植酶Q9(S3Q)及大田自然光照-植酶Q9(CKQ),化控处理以同时期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衰老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AI)、功能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进而显著降低了夏玉米产量。同时,遮阴夏玉米穗位叶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喷施植酶Q9后,S3Q和S2Q的LAI、功能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S3Q、S2Q、S1Q的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显著提高,S2Q、S3Q各时期的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S3Q、S2Q、S1Q的产量分别较S3、S2、S1平均提高19%、8%、7%,CKQ与CK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喷施植酶Q9通过提高弱光胁迫下夏玉米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增加产量,可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导致的减产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叶绿素分析对上海地区两个品种大吴风草的耐荫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吴风草是喜半荫,耐荫的植物。大吴风草在遮光率达86.4%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在完全郁闭度的树林或灌木丛下作地被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2015—2017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深松35 cm秸秆还田、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与传统旋耕秸秆不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率和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及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深松35 cm秸秆还田使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降低最明显,2017年收获后紧实度与容重较2015年试验前分别下降42.6%、7.0%,且2016和2017年播种前与收获后0~40 cm土层紧实度和容重的变幅最小,紧实度变异系数平均为6.1%,容重为3.2%,土壤入渗率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提高33.6%;深松35 cm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春秋两季0~100 cm土层剖面含水量,降低剖面水分变异,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春季增加15.5%,秋季增加5.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4%;此外,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促进玉米生产,较旋耕秸秆不还田的经济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5.6%,生物产量提升33.3%,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49.6%、51.5%和37.6%.综上,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改善物理土壤特性,稳定耕层物理性状,提高0~100 cm土层剖面水分含量及春秋两季土壤平均贮水量,降低水分变异,是促进玉米水肥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的最优措施,为甘肃引黄灌区耕层构建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淮山在不同切分方式、热烫条件、装载量、真空度、转盘转速、温度、切片厚度等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并建立了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切分方式、装载量、真空度、温度与切片厚度对淮山干燥速率的影响显著。选用6种常用的干燥模型对不同真空度下的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发现Page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与较低的残差平方和,且P 0. 01,说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表达和预测淮山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将树鼩胸主动脉分层剥离,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出主动脉内皮细胞,历经一年,传至23代,命名为TSaec-8910。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质内未找到Weibel-Palade小体。细胞生长曲线及分裂指数示9~12d汇合成单层,按1:2或1:3传代,传代间隔为lO~14d,细胞冻存复苏后接种存活率为31.5%,细胞染色体检查为二倍体细胞,2n=62,雄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细胞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和附着底物对TSaec-8910细胞有明显影响,细胞在玻璃瓶壁上贴壁时间为24~18h,而在涂有鼠尾胶瓶壁则为4h左右,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TSaec-8910细胞贴壁和增殖,20%TSaec-8910细胞条件培养基亦能良好地维持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9.
果蝇因种类多、分布广、寄主广、繁殖力强,世代历期短,近年已成为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葡萄果蝇幼虫不仅蛀食果实,导致果实逐渐软化以致变褐色,还能导致微生物的二次侵染,诱发酸腐病,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现已发现危害葡萄的果蝇有7种,其中以黑腹果蝇为优势种,其次为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在山东地区,7月初是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的发生高峰期,而黑腹果蝇发生高峰期为8-9月上旬。就不同葡萄品种来说,黑腹果蝇成虫对4个葡萄品种巨峰、马奶、无核白和红提的嗜好程度无显著差异,幼虫对红提的嗜好程度显著高于巨峰、马奶和无核白;斑翅果蝇和叔白颜果蝇对于金手指等早熟品种以及果皮较薄的葡萄品种具有更强的趋性。本文依据葡萄园主要果蝇的种类、生物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危害习性,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葡萄园果蝇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长叶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金则新  郭水良  管铭  王兴龙 《生态学报》2014,34(22):6460-6470
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林窗、林缘、林下3种生境中的长叶榧(Torreya ackii)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探讨3种生境中长叶榧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其濒危机制,为长叶榧的迁地保护和种群的繁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夏季呈"双峰"曲线,其它3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林下的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2)3种生境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为夏季最高,使得夏季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夏季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也较高,使得夏季林窗生境的长叶榧日均Pn明显低于于秋季,林缘的日均Pn与秋季差异不显著。(3)4个季节的日均Pn、Pnmax、LSP、Vcmax、Jma、TPU均为林窗最高,林窗与林下差异显著,表明长叶榧具有阳性植物的特点,适宜生长在光照较强的林窗生境。(4)在生长旺盛的夏、秋季,长叶榧的LSP比伴生物种低,LCP比伴生物种高,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与伴生物种相比,长叶榧的Pn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在激烈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成为其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