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军  施大钊 《动物学报》2006,52(1):224-228
化学信号中带有表明气味释放者社会等级等有关个体特征的信息(Halpin,1976),许多来自于尿液、粪便以及一些腺体(如肛腺、胁腺)的分泌物中就携带有这些信号并可用于性别和个体识别,生理状况识别以及等级识别(Macdonaid,1985:Zhangeta1.,2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蛋白食物和繁殖对布氏田鼠食物摄入和产热等特征的效应,将成年雌性布氏田鼠分为非繁殖对照食物组、非繁殖高蛋白组、繁殖对照食物组和繁殖高蛋白组。对照食物蛋白含量为17.7%,高蛋白食物的蛋白含量为36.6%。实验过程中测定动物的体重、食物摄入量、静止代谢率(RMR)、身体成分、内脏器官重量、褐色脂肪组织(BAT)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血清瘦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发现: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布氏田鼠的体重,但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这种抑制作用消失。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非繁殖组动物的干物质摄入、摄入能和消化能,但对哺乳期动物没有影响。高蛋白食物提高了非繁殖期和繁殖期动物的消化率,降低了血清瘦素浓度,但仅提高了繁殖期动物肾脏的重量,而降低了盲肠的重量。RMR、UCP1含量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则不受高蛋白食物的影响。繁殖期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RMR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均高于非繁殖动物。这些结果表明,食物蛋白含量可影响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等,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有不同的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在出生前后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其成年后的行为和生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环境温度是影响动物后代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分娩当天的布氏田鼠母体和幼仔在常温(23℃±1℃)或低温(4℃±1℃)饲养,断乳(21日龄)时转至常温环境,至第63日龄时再随机将两组动物各分为常温组和低温暴露组,期间检测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认知能力和神经细胞增殖和存活等,以验证哺乳期的低温经历可影响成年动物的代谢生理、行为表型和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假说。结果发现:哺乳期低温经历导致成年布氏田鼠摄食量显著降低,与代谢有关的下丘脑以及学习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细胞增殖和存活数量减少。当动物在成年期面临冷暴露时,与哺乳期常温经历的动物相比,哺乳期低温经历的动物摄食量较低,在Y迷宫新异臂中的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但海马和下丘脑部分核团的细 胞增殖以及海马CA的细胞存活明显升高。这表明哺乳期低温经历对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行为和相关脑区的成体神经再生产生了持久的抑制效应,但成年后再次面对低温时,动物的代谢能力和代谢及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细胞可塑性优于哺乳期未曾经历低温的动物。  相似文献   
4.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GHRH)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已被证实是动物体生长轴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布氏鲳鲹是一种生长快速的海洋鱼类,为了揭示其代谢旺盛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从GHRH入手,利用RACE技术和qPCR方法对布氏鲳鲹GHRH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HRH基因cDNA序列全长1019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327 bp和164 bp,开放阅读框528 bp,共编码17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1%以上。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集中在中枢系统,其中下丘脑表达量最高;GHRH在受精卵期到后续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仔鱼期达到最高。序列分析、组织及胚胎表达的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的调节模式仍然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释放GH,GHRH在个体发育的较早阶段即开始发挥作用。本研究掌握了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受到高温胁迫时可通过分泌汗液调节体温。一般认为啮齿类在高温时不出汗,但有关野生啮齿类汗腺的资料不多。我们以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了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形态学特征、汗腺的分布和密度。结果显示:(1)两种鼠的头部、口角、胸部、腋窝、腹部、背部和后腿部的皮肤都无汗腺分布,只在不被毛的前足与被毛的后足有外泌汗腺分布;(2)长爪沙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2.40±0.49)个/mm2和(0.15±0.03)个/mm2,前足显著多于后足;布氏田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0.37±0.05)个/mm2和(0.21±0.08)个/mm2,前、后足无显著差异。两种鼠前后足皮肤的汗腺密度可能与被毛状态相关,有被毛则汗腺密度低。推测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前后足的汗腺可能具有辅助散热和运动时增加摩擦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布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人畜共患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病使人和动物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布氏菌感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在其众多的致病因素中,免疫调节蛋白如prp A发挥重要作用,使其表现为慢性病的发病特征。Prp A是编码脯氨酸消旋酶蛋白A或羟脯氨酸-2-差向异构酶蛋白的基因。我们发现,在体内,流产布氏菌prp A可  相似文献   
7.
体重可影响动物几乎所有的生物学变量。高体重双亲通常产生较大胎仔数。繁殖过程代价很高,可能伴随着氧化损伤。为比较双亲体重对繁殖期能量学特征、繁殖输出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检测了高体重组(雌性:51. 5 g ± 1. 6 g;雄性:60. 4 g ±2. 5 g)和低体重组(雌性:35. 5 g ± 1. 2 g;雄性:49. 6 g ± 2. 8 g)布氏田鼠繁殖过程中母体的体重和摄食量,分娩时的胎仔数和胎仔总重,及后代断乳时母体的身体成分、激素含量(血清瘦素和催乳素)和氧化损伤(血清丙二醛、蛋白质羰基和肝脏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1)高体重组妊娠末期的母体体重增量显著高于低体重组;(2)高体重组母体的出生胎仔数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但出生及断乳时的平均胎仔重、胎仔总重和母体繁殖期间的能量摄入无显著差异; (3)血清激素含量、身体成分、身体脂肪重量及氧化损伤指标均无组间差异。结果表明,高体重布氏田鼠可产生较多的出生胎仔数,但母体并不通过摄入更多的能量来保证其繁殖输出,对氧化损伤也没有影响。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不同体重的动物在繁殖期间的能量策略以及繁殖与生存之间的权衡等生活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104M变异株的残余毒力及保护力。方法对布氏菌104M变异株进行菌种检定。通过测定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比较两者的残余毒力;用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免疫小鼠,4周后用羊型弱毒或强毒布氏菌皮下攻击,4周后测定脾脏细菌数,比较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保护效果。结果菌种检定结果显示,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符合变异及未变异布氏菌株特征。104M未变异株LD50为1.1×109,变异株LD50为2.2×1010。用羊型弱毒及强毒布氏菌攻击后,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104M变异株保护力低于未变异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104M变异株残余毒力比未变异株明显降低,保护力略低于未变异株。  相似文献   
9.
成年布氏田鼠对个体气味信号的识别与记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林琳  张立 《兽类学报》2005,25(1):52-56
将配对饲养的成年雌雄布氏田鼠分离, 通过分开单独饲养12 h , 1 d、2 d、3 d、5 d 和7 d 后雌、雄鼠对原配偶异性和陌生异性气味信号的选择实验, 探讨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识别和记忆。实验表明: 在分离12 h 和1 d 后, 雄鼠对陌生雌性气味的选择和探究行为显著多于对熟悉雌鼠气味, 而雌鼠对两种气味并未表现显著的探究差异; 布氏田鼠对气味信号的记忆维持的强度和时间随个体不同而产生差异, 雄鼠在分离后12 h、1d、2 d 中对陌生雌鼠气味均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探究行为, 而后, 各项探究行为的差异均不明显。雌鼠探究行为变化比较缓慢。据此推测雄鼠对气味的记忆维持在2 d 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社群条件下雄性布氏田鼠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建军  施大钊 《兽类学报》2006,26(2):159-163
实验室内观察了布氏田鼠雄性个体之间在3 种不同社群条件下(社群1:2 只雄鼠;社群2:2 只雄鼠与1只非动情雌鼠,社群3:2 只雄鼠与1 只动情雌鼠)的相互行为,结果显示:(1)在嗅闻行为上,不论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嗅闻频次都是在社群3 中最少、在社群2中居中,在社群1中嗅闻频次最多;(2)在攻击行为频次上,不论是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中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上跳频次上,优势雄鼠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属雄鼠在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在自我修饰行为频次上,不论是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在相互友好行为上,3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群2 中的雄性之间的友好行为频次最高,社群3 中次之,社群1 中最低。结果表明,雄性之间的攻击行为并不因为雌性的存在而增强,反而会可能减少,我们推测这可能因为雄性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社群探究和交配,从而减少了雄性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