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7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肖明  赵小超  银江林  陈柏承  周静 《蛇志》2017,(3):270-272
目的研究水杨柳根D_(101)树脂提取物(HRE)对肝损伤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行连续灌胃给予50%白酒30天制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于小鼠腹腔注射CCl_4制造急性肝损伤模型,每周2次于大鼠腹腔连续注射CCl_430天制造慢性肝损伤模型,然后分别测定各动物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在酒精性和CCl_4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HRE高、中剂量组(小鼠为2.7g/kg,1.8g/kg;大鼠为3.9g/kg,2.6g/kg)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在CCl_4急性肝损模型小鼠中,HRE高、中剂量组(2.7g/kg,1.8g/kg)也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结论水杨柳根的D_(101)树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多糖和皂苷,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长期野外观测资料,应用输出系数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以坡改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TN)负荷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流域内坡度15°以上区域的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和荒地面积有所减少.流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由工程实施前的63028 kg增加到2010年的72778 kg ,实施后则降低到46876 kg.其中,农村生活的贡献率较高,3期平均贡献率为53.5%,但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贡献率平均为45%,呈逐年增加趋势;畜禽养殖贡献率始终较低.流域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的空间分布在工程实施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实施前,高负荷强度区主要集中在5°~15°坡度区间,实施后高负荷强度区集中在15°~35°区间,5°~8°区间成为低负荷强度区;在时间变化上,0°~8°坡度区间的TN负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小,8°以上坡度区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村落污水、垃圾和畜禽粪便得到治理,居民生活、畜禽养殖非点源氮素输出明显减少;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耕地面积增加了3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醇提物对大鼠血清和卵巢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7只成年雌性SD大鼠适应饲养7 d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9 m L·kg~(-1),生理盐水)5只、低剂量组(9 m L·kg~(-1),0.03 g·m L~(-1)美洲大蠊醇提物)6只、高剂量组(9 m L·kg~(-1),0.09 g·m L~(-1)美洲大蠊醇提物)6只。每2天灌胃1次,共饲养30 d。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清和卵巢,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和卵巢中SOD、GSH-PX、CAT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P=0.085)、低剂量组(P=0.091)血清中的NO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高剂量和低剂量的美洲大蠊醇提物均显著提高了大鼠血清中的SOD含量(P<0.05),同时,高剂量组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卵巢SOD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美洲大蠊醇提物升高了大鼠血清SOD的含量,降低了NO和MDA的含量,同时,还提高了卵巢SOD基因的表达,说明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大鼠卵巢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鼠脑复壮前后狂犬病毒的形态变化,并观察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不同时间的形态发生情况.[方法]以保存时间较长的SRV9毒株为原始材料,经乳鼠脑传代复壮后接种BHK-21细胞,浓缩、纯化后观察.[结果](1)未经复壮的病毒中DI粒子占较高比例,典型粒子只占少数,而复壮后典型粒子所占比例升高到病毒粒子总数的90%.(2)感染24h后在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典型病毒粒子,其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带毒传代之后的培养过程中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3)病毒可以在细胞内的空泡膜表面以多种方式成堆出芽.[结论](1)鼠脑复壮可恢复狂犬病毒中典型粒子所占比例.(2)带毒传代1~2次时为狂犬病毒收获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为狂犬病毒的装配机制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6.
糖胶树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报导了糖胶树在临沧耿马大洪山林场和临翔区两地育苗和造林试验技术总结,包括了采种时期、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试验、苗木生长量、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方法等7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云南美登木叶中分离筛选到具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Ly50′菌株,利用活性追踪法在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橙色青霉和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化合物,经ESI-MS、NMR等波谱数据确认该活性成分为球毛壳甲素,chaetoglobosin A和球毛壳乙素chaetoglobosin B.首次发现chaetoglobosin B具有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太湖水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效率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桂珍  吕永龙  陈英旭 《生态学报》2008,28(12):6348-6354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评价非赢利组织绩效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从绩效审计的观点探讨沿太湖6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环保局)2001~2005年执行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从技术效率来看,40%的决策单位为相对有效率;对于规模效率,有36.7%的决策单元为相对有效率,各环保局的效率不能令人满意。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保局的总技术效率不具有明显影响,而企业数与环保局的整体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环保局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CYC类基因RT-PCR表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YC类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在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中展开,但是还缺乏对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研究。因此,我们选择苦苣苔科大叶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作为实验材料,分离出了CYC类基因的两个拷贝,经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这两个基因分别属于苦苣苔科GCYC1和GCYC2两个分支,故命名为ObCYC1和ObCYC2。分区的RT-PCR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拥有不同的时间空间表达模式。ObCYC1与模式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中的CYC基因类似,集中在花冠背部区域表达,这与它们拥有保守的功能区TCP和R相一致。但是,ObCYC1与CYC表达模式仍有区别,即,和CYC相比ObCYC1在花冠背部区域的表达提前减弱。这可能和大叶石上莲花冠微弱的两侧对称性相关。另外,由于大叶石上莲的背部花瓣较两侧和腹部花瓣小,因此,在功能上ObCYC1可能起抑制背部花瓣生长作用而CYC基因则促进背部花瓣生长。与ObCYC1不同,ObCYC2的保守功能区有更多的氨基酸位点变化,而且在RT-PCR实验中也没有检测到它的表达。因此,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分析ObCYC2的基本功能,这将有助于了解GCYC2类基因在苦苣苔科及其近缘科中的功能和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 of missing data on phylogenetic methods i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issue in our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Tree of Life. If missing data are truly problematic, then it may be unwise to include species in an analysis that lack data for some characters (incomplete taxa) or to include characters that lack data for some species. Given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data from all characters for all taxa (e.g., fossils), missing data might seriously impede efforts to re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that includes all species. Fortunately, recent simulations and empiric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missing data cells are not themselves problematic, and that incomplete taxa can be accurately placed as long as the overall number of characters in the analysis is large. However, these studies have so far only been conducted on parsimony, likelihood, and neighbor-joining methods. Although Bayesian phylogenetic methods have become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missing data on Bayesian analysis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 Here, we conduct simulations to test whether Bayesian analyses can accurately place incomplete taxa despite extensive missing data.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f other methods, we find that Bayesian analyses can accurately reconstruct the position of highly incomplete taxa (i.e., 95% missing data), as long as the overall number of characters in the analysis is lar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ly incomplete taxa can be safely included in many 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