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337篇
  410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87,(1):67-72
本文在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森林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用于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用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以及群落各年龄级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比较。进而来测度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方法较简便,效果明显,可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郭玲  许再富 《生态学杂志》1990,9(5):61-62,60
一、方法1.样地的选择样地分别选取热带干性季节雨林的典型代表——以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龙果(Pouteria grandifolia)为标志的群落,以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番龙眼  相似文献   
3.
物种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物种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的发展邓务国(武汉大学生物系430072)研究生物的遗传多态性,地理分布、物种的起源与进化,首先必须找到恰当的遗传标记(gehneticmarker)。恰当的遗传标记应是随机选取的能代表生物体遗传组成,具有足够变异类型的标记组合...  相似文献   
4.
评世界保护联盟新的物种受威胁分类系统草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物种受威胁的情况和发展,以加强物种保护工作,世界保护联盟制定了一个新的物种受威胁分类系统草案,把物种受威胁的程度分为9个级别,即绝灭种、野生状态下的绝灭种、极危种、濒危种、渐危种、敏感种、安全的/危险性小的种、不充分了解的种和未估价的种。本文对这个分类系统草案作了简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5.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索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为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的解释和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川中丘陵区不同林龄(15~24年、25~34年、35年以上)的人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为对象,基于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谱系框架,选择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24年人工柏木林的林下灌草层物种的组成均表现出了谱系发散(NRI<0,NTI<0),即共存物种亲缘关系疏远;25~34年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趋于谱系随机;35年以上的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表现为聚集(NRI>0,NTI>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木层之间的NRI指数均呈显著差异,草本层之间NTI的指数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处在25~34年和35年以上林下草本层之间的NRI以及灌木层之间的NTI均无差异,而与15~24年的相应指数呈显著差异。从同一林龄不同林下层之间的比较看,灌木层的谱系结构指数显著不同于草本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四川省林权制度的改革,高速路域人工林经营模式变得多样化。本文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UP:林下种植;PT:翻耕;MO:割除灌草;AC:弃耕;CK:对照)对路域杨树人工林的影响,为其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于2020年7月中旬,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样地,对样地内乔木进行每株检尺,并记录林下物种组成,计算α多样性;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全钾、速效钾、全氮、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土壤pH。结果表明:UP、MO、AC处理均显著减少了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PT处理提高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不同营林措施下,土壤容重、全钾、全磷的差异性不显著,UP、PT、MO与AC处理均显著减少了速效磷、全氮与速效钾含量;UP与MO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UP、PT、MO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MO处理显著减少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土壤含水率、土壤pH、全氮、速效钾显著影响草本层多样性;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显著影响灌木层多样性。不同营林措施对路域杨树人工林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除CK外,所有营林措施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路域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大部分可由土壤速效磷、全氮、...  相似文献   
8.
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和多样化历史,并探讨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净多样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鬼臼亚科起源于92.75Myr,净多样化速率在约23Myr开始明显提升,最显著的净多样化速率转变发生在21Myr附近的淫羊藿属(Epimedium)分支上。基于性状的演化速率分析显示,具有蜜距和分布在东亚亚热带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净多样化速率,但淫羊藿属特定的距长对其物种的净多样化速率没有影响;果实类型、假种皮和气生茎的有无对类群间净多样化速率无影响。本研究表明功能性状的演化和中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加强导致了鬼臼亚科内部多样性的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浮游端足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海域已发现浮游端足类122种,呈现从北部往南部海区、从近海往外海区种数逐渐增加,且暖水性也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渤海、黄海北部和西南部的浮游端足类同属暖温带分布,黄海东南部和东海西北部为暖温带分布和热带分布的过渡带,东海东部和东海西南部以及台湾海峡、南海均属热带分布,其中东海东部和南海中、南部热带大洋分布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何淑嫱  李伟  程希平  谭芮  松卫红 《生态学报》2019,39(6):2063-2070
高寒草甸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固有脆弱性使其极易遭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滇西北旅游资源中重要的组分之一,高寒草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开展徒步旅行活动,但伴随着的践踏干扰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关注践踏干扰对滇西北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特别是植被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如何发生变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践踏的方式(一共5种不同强度的践踏处理)来模拟旅游活动对草甸植被的干扰作用,并以草甸植被的茎叶性状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践踏干扰对茎叶性状的平均大小和变异程度的影响,以及物种丰富度(以物种形态分类为基础)和功能丰富度(以功能性状为基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叶片大小的平均值,而不是茎叶性状的变异程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均随践踏强度的增强而减小,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较之轻度践踏实验组,重度践踏实验组中的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离度水平均有所增加,表明践踏干扰可能会在短期内打破优势种对资源的绝对占有格局和减少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尽管高寒草甸对人类践踏活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多重因素势必会改变和影响高寒草甸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持续性,这也对高寒草甸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