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婧  李元征  李锋 《生态学报》2019,39(8):2954-2962
近40年来,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引发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PM2.5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掌握其时空分布规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重要前提。基于遥感反演出的PM2.5浓度数据集,研究了中国2000-2015年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界定的1376个城镇城区及对应乡村的边界分析了每年PM2.5浓度值的城乡差异,用线性趋势分析法计算城镇PM2.5浓度的年际变化速率及显著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内,PM2.5浓度高于35 μg/m3的面积比例由18.58%增加至32.03%,低于15 μg/m3的面积从43.92%减少到25.12%。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绝大多数城镇PM2.5浓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东北平原、太行山以东的河北省西南部、燕山以南的北京天津及河北唐山、鲁中南山地丘陵及周围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苏省北部。PM2.5城乡差异在河北省、山西省两条东北-西南向S形条带区域、浙江省-福建省条带及天山北部绿洲区域较大。研究对PM2.5高浓度区域、PM2.5浓度增长较快区域以及城区PM2.5浓度对乡村影响较大区域进行图示,为中国进一步控制雾霾污染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植被覆盖的长时间演变趋势,对理解城市化过程对植被生长动态的影响,城市更新以及推进城市绿化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城市内部沿城乡梯度植被生长趋势差异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以我国城市化发展最为强烈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长三角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内部植被覆盖演变城乡差异,并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解析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植被总体呈绿化趋势,植被明显绿化占最大比例(52.06%),轻微绿化与稳定不变地区占31.68%,零星分布的褐化区占6.82%。(2)城市老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现返绿趋势(0.016/10 a),新城区褐化明显(-0.019/10 a),农郊区绿化突出(0.023/10 a)。在上海、南京和杭州等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老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最高,其绿化趋势也最高,体现了城市更新过程对绿地空间的促进作用;而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宣城、蚌埠和阜阳等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相对较低的农郊区也呈现明显的绿化趋势,更多的是受到区域生态保护的影响。(3)土地城市化是长三角地区老城区和新城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城市化因子对农郊区解释程度总体不显著。从长三角总体区域看,城镇人口比重、不透水面积/总面积以及地区生产总值三者对植被覆盖演变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城镇人口比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相似文献   
4.
杨棠武  吕美婷  安树青  赵德华 《生态学报》2014,34(19):5670-5678
在基于城乡间环境梯度而发展的以"空间代替时间"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中,近地层臭氧的干扰是决定"城市自然大实验场"是否可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城、乡近地层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研究却非常薄弱。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城区森林和镇江市下蜀的乡村森林为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间,监测了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以及光照、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动态,比较了两地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区样点与乡村样点相比,年平均气温高0.93℃,而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最大值分别低3.37%和13108.77 lx。说明选择的样点有很好的代表性,反映了城、乡间典型的温湿度差异。而臭氧浓度的监测结果表明,乡村样点年平均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生长季节(夏季)两样点间的差异不显著;城区和乡村样点一年中大于40 nL/L的时间分别是14%和13.9%;两样点AOT40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时间乡村样点的近地层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城市自然大实验场"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异性双生子出生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建平 《遗传》2002,24(2):137-139
选用中国1989年全年出生的双生子出生记录,分析城乡差异对中国不同生育年龄妇女生产异性双生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异性双生子出生率与母亲生育年龄变化模式相似,城乡差异对异性双生子出生率有明显的影响。虽然市镇异性双生子出生率普遍高于乡村,但是影响的程度与母亲生育年龄有关。 Abstract:The birth records of twins in 1989 in Chin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 the birth rate of opposite-sex twin (OSTBR) at different maternal childbearing 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have the similar changing model of OSTBR with maternal childbearing age,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an apparent influence on the OSTBR.The OSTBR in urban areas is commonly higher than that in rural areas,but th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is related with maternal childbearing age.  相似文献   
6.
城乡高中入学行为的差异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性。这种不公平既表现在城乡基础教育投入和基础教育质量方面,也表现在高考招生制度造成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城乡不公平性。这将导致城乡高中入学选择的差异性。基于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讨论了农村高中低入学率以及高中入学率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对城乡高中入学决策行为的研究,本文认为尽管外出打工机会增加所导致的机会成本上升降低了农村的高中入学率,但高中入学率的城乡差异主要来源于城乡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异性。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可以解释城乡高中入学率差异的一半。农村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降低了农村高中入学的预期收益,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愿意继续上高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79年和1985年两次全国体质调研的结果为基础材料,对我国汉族儿童在身高加速现象方面的城乡差别以及躯干比例在身高加速生长中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6年间城乡汉族儿童的身高加速生长、发育提前;(2)乡村儿童身高增加和身高及坐高发育高峰年龄提前的幅度大于同性别城市儿童;(3)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和躯干比例变化较大;(4)儿童身高和躯干比例的变化主要是成熟节律提前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食品源氮消费是人居环境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食品源氮消费产生的环境排放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在时空变化上呈现显著分异。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从中国城乡食品消费后产物不同处理过程及其对氮代谢的影响出发,模拟氮物质代谢过程,构建了一套氮素环境排放计算模型,借以研究中国近20年来城乡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趋势变化及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993—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变化轨迹迥异。同时,城乡食品源氮消费在其所造成的水体、土壤、大气环境负荷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水体环境负荷中,农村水体氮排占据主导地位,但城乡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在土壤环境负荷中,城市土壤氮排主导优势明显;2010年以前全国食品源氮消费大气环境负荷主要受农村气体氮排的影响,而2010年以后,城市大气氮排成为影响全国大气氮负荷的主导因素。引入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后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村食品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源环境氮排呈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情景预测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全国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将以更快速度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快速而广泛的城市化过程对城市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全面了解城市化进程如何影响城市热环境演变及其趋势差异对于城市生态安全、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 Aqua卫星2002—2020年夏季逐日白天地表温度产品,结合遥感植被指数和不透水面覆盖信息,使用归一化地表温度和热岛比例系数作为地表热环境衡量指标,利用M-K趋势检验和解释度分析,探究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夏季地表热环境演变趋势的城乡差异及其对城市空间更新的响应。结果表明:2002—2020年,上海市地表温度线性增长率为0.09℃·a-1,热岛比例系数呈先上升(2002—2010年)后下降(2010—2020年)的变化趋势。上海市夏季平均地表温度总体呈现中心城区>新城区>农郊区的特征。2002—2020年,1.6%的区域表现出显著降温趋势,其中54.0%分布在中心城区;39.5%的区域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中77.6%分布在新城区。上海高度城市化的中心城区出现集中的显著降温区域,而在其他区域尤其是新城区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上海从城市扩张向城市空间更新的转变是中心城区出现集中显著降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