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26
为了解森林养分内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基于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 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龄级(一年生、二年生和衰老)叶和枝的氮(N)、磷(P)养分分配及其再吸收特征, 并分析了不同模拟N沉降处理时间(7年和14年)杉木叶N、P养分再吸收差异。在12年生杉木中开展模拟N沉降试验, 以尿素(CO(NH2)2)为N源, 设N0、N1、N2和N3 4个处理水平, 施氮量分别为0、60、120和240 kg·hm -2·a -1, 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 (1)叶和枝在衰老过程中碳(C)、N和P含量逐渐降低, 且叶的C、N和P含量比枝高; N含量大小依次为一年生叶>二年生叶>衰老叶>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衰老枝, 且N3 > N2 > N1 > N0, 而C:N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衰老器官的C:N、C:P、N:P比新鲜器官高; N沉降增加了不同龄级叶和枝(除二年生叶外)的N、N:P和C:P, 但降低了P和C:N。(2)叶和枝的N、P养分再吸收率(RENREP)随龄级的增加至衰老有规律地递减, 且REP > REN; 受长期N沉降的影响, REN叶(28.12%) <枝(30.00%), 而REP则为叶(45.82%) >枝(30.42%); 杉木叶和枝N:P与REN:RE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3)随N沉降处理时间的增加, 叶REN呈降低态势, 各处理(N1、N2和N3)分别降低了9.85%、3.17%和11.71%; 而REP则明显上升, 分别增加了71.98%、42.25%和9.60%。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器官、不同龄级的养分再吸收率随氮沉降处理的水平、处理时间而所有不同; REN:REP与N:P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蒙特卡罗模拟多束光辐照下生物组织中的光吸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均匀分布光和高斯分布光在生物组织内的传播。通过比较单束以及多束均匀分布光和高斯分布光照射下组织内的光子能量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光源和光斑大小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匀光束比较,高斯光束辐照时,激光能量较为集中,但侧向传播范围较窄。在总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单束大功率宽光源与多束功率较小的小光斑光源均能明显地增大光的侧向传播距离,但使用多束功率较小的小光斑光辐照时生物组织中的最大光吸收率增大。多束组合光源光束间距对光吸收分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影响以及与骨钙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FC组;普通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S组,模拟失重低聚异麦芽糖组(饲喂普通饲料 低聚异麦芽糖),实验期21d。结果:SC组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股骨骨密度(BMD),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BGP)的水平显著低于FC组,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FC组;SS组大鼠肠道益生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骨密度,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水平较SC组高,血钙水平显著低于SC组。结论:低聚异麦芽糖可以促进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减少股骨骨质的丢失,提高股骨BMD,增加骨形成,对骨代谢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5):573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 叶片脱落时间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东北温带森林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落叶时间较其他树种晚, 在山脊等贫瘠立地叶片甚至第二年春天才脱落。我们假设: 相对于其他树种, 蒙古栎叶片养分元素含量过高、再吸收时间长, 导致叶片延迟脱落。为验证假设, 除蒙古栎外, 选择了落叶时间居中的色木槭(Acer mono)和落叶较早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对象, 持续监测叶片从成熟至凋落过程中叶片养分元素含量, 包括大量元素: 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 微量元素: 铁(Fe)、铜(Cu)、锰(Mn)和锌(Zn); 并分析养分再吸收率。结果表明: 蒙古栎成熟叶养分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 凋落叶N、P和K含量低于对照树种, Fe和Mn含量高于对照树种, 其余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该结果不支持“蒙古栎叶片养分含量过高”假设。蒙古栎叶片N、P和K再吸收率高于对照树种, 再吸收率高低与其落叶时间完全一致; 叶片Cu和Zn再吸收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叶片其余元素未发生再吸收, 其累积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说明养分再吸收与养分含量无关, 可能与树种的种专一性相关, 可能会影响叶片脱落时间。由于蒙古栎多生长在贫瘠土壤, 其成熟叶无法积累更多养分; 为避免叶片脱落后养分进入土壤被其他物种利用, 将养分尽量回收储存于自身, 即蒙古栎叶片养分再吸收过程较长, 叶片脱落较晚。生长在极端贫瘠立地的蒙古栎叶片次年春天才落叶, 可能是由于再吸收一直在进行, 来不及脱落而保留至新生长季开始。落叶晚的树种养分再吸收率高、有利于自身养分保存, 更能适应贫瘠土壤,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不同手机对鼠脑的电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丹 《生物磁学》2004,4(3):41-43
本研究是评估手机对鼠脑的电磁影响。将23只120—125g的wilstan Albino雌性老鼠分成两组。在第一组里,使九只实验用的老鼠受手机影响,每天两次,每次30min,保持四周。确定其中5只老鼠大脑的比重,测试其余4只的血脑屏障活动。将实验结果与没受手机辐射影响的老鼠做比较,试验组老鼠和对照组老鼠没有明显的差剐。在第二组里,使6只实验用老鼠受手机影响,观察其脑部温度的变化。它们受手机和螺旋型天线(由900MHz,2W,RF信号发生器馈电)影响,持续6分钟,用皮下的和距耳朵上部硬脑膜下2mm深的荧光热探针记录不同的温度变化。每次辐射后要间隔五分钟,以使其脑组织保持热平衡。大脑最高增加温度为0.31℃,皮下为0.93℃。由不同磁场(EM场)下所测的温度,可得比吸收率(SAR)值。  相似文献   
6.
非生物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可能会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但林木叶片在衰老过程中是否对这些重金属元素具有重吸收作用尚不清楚。因此,选择中亚热带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和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4种不同类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在一个生长季(4—10月)同步分析林木成熟叶片和新鲜凋落叶片铬(Cr)、镉(Cd)和铅(Pb)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森林叶片非生物重金属元素的重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4种森林叶片表现出对3种非生物重金属元素明显的选择性重吸收作用,其重吸收率受森林类型、元素和时间的显著影响。天然林在4月和7—10月对Cr元素重吸收(4月重吸收率最高,达67.8%),在4月和6月对Cd元素重吸收,仅在4月对Pb元素重吸收,其余月份表现出累积特征。次生林在4月(最高达62.5%)、5月和10月对Cr元素重吸收,在4月和10月对Cd和Pb元素重吸收,其余月份表现出累积特征。米槠人工林在整个生长季节中Cr元素均在衰老叶中累积,在8月和9月对Cd元素重吸收,在4月、7—8月和10月对Pb元素重吸收,其余月份表现出累积特征。杉木人工林在4月和10月对Cr元素重吸收,整个生长季节Cd元素均在衰老...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 以吉林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广东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和江西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2007年4月-2008年5月4种典型区域森林植物叶片和凋落物的碳(C)氮(N)磷(P)元素质量比与N、P再吸收率的分析, 探讨了4种森林类型N、P养分限制和N、P养分再吸收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 1)从森林类型上看, 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的C : N : P为321 : 13 :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片的C : N : P为561 : 22 : 1, 热带季雨林叶片的C : N : P为442 : 19 : 1,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片的C : N : P为728 : 18 : 1; 凋落物的C : N : P也是亚热带人工林最高, 达1 950 : 27 : 1, 温带针阔混交林的最低, 为552 : 14 : 1, 热带季雨林的为723 : 24 :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为1 305 : 35 : 1, 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的C : N : P的计量大小关系与叶片的结果一致; 2)从植物生活型上看, 常绿针叶林叶片的C : N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 叶片C : P与森林类型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常绿阔叶林叶片的N : P最高, 常绿针叶林次之, 落叶阔叶林最低; 3)植物叶片的N : P与月平均气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但叶片的C : P基本不受月平均气温影响, 叶片的C、N、P计量比与降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4)高纬度地区的植物更易受N元素限制, 而低纬度地区植物更易受P元素的限制; 但受N或P限制的植物并不一定具有高的N或P再吸收率。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森林的叶片与凋落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一致性, 但是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植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评估手机对鼠脑的电磁影响。将 2 3只 1 2 0 - 1 2 5g的wilstanAlbino雌性老鼠分成两组。在第一组里 ,使九只实验用的老鼠受手机影响 ,每天两次 ,每次 30min ,保持四周。确定其中 5只老鼠大脑的比重 ,测试其余 4只的血脑屏障活动。将实验结果与没受手机辐射影响的老鼠做比较 ,试验组老鼠和对照组老鼠没有明显的差别。在第二组里 ,使 6只实验用老鼠受手机影响 ,观察其脑部温度的变化。它们受手机和螺旋型天线 (由 90 0MHz ,2W ,RF信号发生器馈电 )影响 ,持续 6分钟 ,用皮下的和距耳朵上部硬脑膜下2mm深的荧光热探针记录不同的温度变化。每次辐射后要间隔五分钟 ,以使其脑组织保持热平衡。大脑最高增加温度为 0 .31℃ ,皮下为 0 .93℃。由不同磁场 (EM场 )下所测的温度 ,可得比吸收率 (SAR)值  相似文献   
9.
钱雪  王冬梅  李爽  窦洁  季荣 《生态学报》2016,36(20):6602-6606
为阐明始红蝽呼吸代谢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其对温度适应的呼吸代谢策略,运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逐月测定始红蝽自然种群的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基于预实验获得始红蝽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代谢活动的时间为90 s,故每90 s记录1次数据。结果表明,始红蝽的呼吸代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种群(12—2月)呼吸代谢水平最弱,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依次为(3.16±1.02)×10~(-5)mL/min、(2.09±0.78)×10~(-5)m L/min、(0.11±0.08)×10-3mLg~(-1)min~(-1);春季种群(3—5月)呼吸代谢水平迅速增加,夏季种群(6—8月)呼吸代谢水平最高,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3.68±2.68)×10~(-5)mL/min、(36.00±3.07)×10~(-5)m L/min、(18.16±0.83)×10-3m Lg~(-1)min~(-1);秋季种群的呼吸代谢水平开始减弱并持续到冬季。始红蝽O_2吸收率、CO_2释放率和代谢率的值与栖息地的地表温度成正相关(r_1=0.914,r_2=0.909,r_3=0.836);春、夏、秋3个季节始红蝽以糖类物质作为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冬季则消耗脂类物质。研究得出,随季节温度变化,始红蝽不仅能够调节呼吸代谢水平的强弱以提高自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可通过调整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类型以最大程度降低消耗,这对维持始红蝽种群数量和扩大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O2为碳源工业化生产螺旋藻的优点是:向培养液中添加CO2的同时,实现了对pH值和碳源的调控,碳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以CO2吸收速率、CO2吸收率、CO2利用率为指标,对“气泡法”、“气罩法”添加CO2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气罩法”CO2吸收速率是43.53mmol/(m2·min),CO2吸收率是85%,为满足10g/(m2·d)产量对碳源的需要,气罩面积与培养池面积的比值是1.5%(每天充气10h。使用孔径为40~50μm的微孔塑料管,并用“气泡法”添加CO2,CO2吸收率是67.5%,应用于大规模生产,CO2利用率是65.3%。由于气罩制造材料和内壁密集水珠的遮光作用,设置气罩后几乎损失了相同大小的培养面积,致使CO2吸收率为85%的“气罩法”在经济效益上与CO2吸收率只有40%的不产生遮光的其它CO2添加工艺相当。CO2吸收率为67.5%的“气泡法”完全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与利用NaHCO3相比,可以降低碳源成本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