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整理贵州省贵阳地区陆生贝类标本时,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奇异阿勇螺Arinia mirifica 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阿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也进行了讨 论.  相似文献   
2.
经研究,确认中国狭翅广口蝇属Plagiostenoperina Hendel(双翅目,广口蝇科)已知7种,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1新种,云南狭翅广口蝇P.yunnana sp,nov.。报道了中国1新纪录种,端斑狭翅广口蝇P.teres Hendel(分布:云南西双版纳),以及我国大陆的两个新纪录种,古铜狭翅广口蝇P.aenea(Wiedemann)(分布:广西龙州大青山、海南)和台湾狭翅广口蝇P.formosana Hendel(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3.
二(口恶)(口英)类化合物是一类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PCDD/F),二(口恶)(口英)具有致癌性和类似生物激素的作用,极小剂量的二(口恶)(口英)就可能造成激素分泌的紊乱,影响青春期发育和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6mg/次,每日3次+热毒宁0.5mL/kg,ivgtt,1次/d+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0.25g/袋),每次1袋,3次/d,首次加倍,连续给药5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自治疗2d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P0.05),且至治疗4d时,该差异仍然存在(t=5.356,P0.05),治疗5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4,P0.05);试验组皮疹开始消退时间、皮疹完全消退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56、4.387、7.432,P0.05);完全退热时间试验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6.372、5.379,P0.05);IgM、C3、C4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3.22%(55/59)]高于对照组[78.95%(45/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31.368,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对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Ⅰ区(S<25)、Ⅱ区(25<S<30)和Ⅲ区(S>30).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65种,Ⅱ区和Ⅲ区的种类多于Ⅰ区;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18ind·m-3, 三个区域之间的比较为Ⅱ区(165 ind·m-3) >Ⅰ区(129 ind·m-3) >Ⅲ区( 62 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优势种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上的变化.Ⅰ区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表明Ⅰ区桡足类种类较少;各月份之间的平均丰度差别大,由河口内往外呈增加趋势.盐度是影响珠江口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杆状病毒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常常包埋在由蛋白质组成的包含体中, 根据包含体的形态及其他理化性质, 将杆状病毒划分为核多角体病毒属和颗粒体病毒属两个属, 分子进化分析将核多角体病毒进一步划分为GroupⅠ和GroupⅡ两组. 研究发现, GroupⅠ的AcMNPV能刺激SMMC-7721和WISH细胞产生抗病毒的活性, 获得抵抗水疱口膜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感染的能力, 但在BHK细胞和L929细胞中不能诱导抗病毒作用; 而GroupⅡ的HaSNPV和SeMNPV对实验的哺乳动物细胞均不能诱导其产生抗病毒作用. AcMNPV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作用是诱导干扰素α/β的产生. 转导分析表明, AcMNPV并不能介导哺乳动物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 但在WISH, BHK和L929细胞中能介导转基因的表达, 说明AcMNPV诱导抗病毒状态与介导转基因的表达不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 在骨骼畸形大鼠肢端软骨细胞内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测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足部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二(哑)英(1×10-8mol/L)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印迹杂交检测软骨细胞内的IGF-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15 μg/kg剂量的二(哑)英诱导实验组胎鼠出现多种畸形,内翻足、无尾畸形、腭裂等骨骼畸形发生率为33.3%.畸形胎鼠的肢端骨化中心发生带缩小,软骨细胞核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紊乱.1×10-8mol/L剂量的二(哑)英使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 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别减少80%和60%(P<0.05).结论 在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呈低表达状态.软骨细胞内IGF-2 的表达可能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新星  陈涛  李敏  王跃中 《生态学报》2022,42(7):2962-2973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分析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应的保护策略显得非常迫切。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分析近43年珠江口伶仃洋围填海造成的海域流失,结合近20年来采用截线抽样法收集的海豚观测数据,运用含障碍核插值(Kernel interpolation with barriers)方法,分析白海豚的分布及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结果显示:1986-2015年期间,研究区域内流失的海域面积为344.08km2;目击分布离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大于自然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目击分布到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均在减小,表明过去20年白海豚的栖息地使用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被迫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1997-2016年白海豚的分布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白海豚栖息地使用的重心偏向伶仃洋东部水域,核心栖息地趋向主航道和无人海岛附近水域萎缩,可能是海豚因海域食物资源减少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同时期,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核心栖息地比例呈递减趋势,占比由79.9%下降到49.4%,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以适应栖息地使用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野生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结构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NY DSC-F717数码相机记录了野生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形态学差异以及外源刺激对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变化,并用KYKY-1000B扫描电镜和OLYMPUS DP70生物显微镜观察了鲤鱼口咽腔腭部的结构。结果表明:野生鲤鱼口咽腔的腭部密布栉状突起,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的腭部光滑平坦,机械刺激下口咽腔腭部的肌肉能强烈收缩,形成与野生鲤鱼栉状构造类似的圆锥状突起。与野生鲤鱼相比,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味蕾和粘液细胞密度减小。这些变化可能与野生鲤鱼杂食性而人工养殖鲤鱼几乎完全吞食颗粒状配合饲料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6—11月连续观测辽河口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CH_4排放速率,同时测定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电导率(EC)等相关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的CH_4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芦苇湿地、翅碱蓬湿地(涨潮前)和裸滩湿地(涨潮前)CH_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47—10.40、0.045—0.509 mg m~(-2) h~(-1)和0.016—0.593 mg m~(-2) h~(-1),观测期内排放通量均值相应为(3.699±3.679)、(0.165±0.156) mg m~(-2) h~(-1)和(0.198±0.191) mg m~(-2) h~(-1),不同类型湿地之间差异显著(P0.01),芦苇湿地裸滩湿地(涨潮前)翅碱蓬湿地(涨潮前)。涨潮过程中,翅碱蓬湿地和裸滩湿地的排放速率分别变化在0.009—0.353 mg m~(-2) h~(-1)和0.018—0.335 mg m~(-2) h~(-1),观测期间其排放速率均值分别为(0.119±0.132) mg m~(-2) h~(-1)和(0.131±0.103) mg m~(-2) h~(-1),明显低于涨潮前(P0.01)。不同湿地类型间CH_4排放通量与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潮汐和电导率均为影响辽河口不同类型湿地中CH_4排放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