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实验室生物滤塔填料的生物膜上,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分离出4株好氧反硝化菌。好氧状态下4种菌的40 h反硝化率均大于80%, 其中菌种A1反硝化率可达到99.05%。跟踪菌种反硝化过程中氮元素24 h变化过程, 发现4株菌除A1外都有亚硝酸根积累。菌种A1为短杆菌, 革兰氏阴性。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与16S rDNA 序列测定(GenBank接受号DQ836052.1)初步判定菌种A1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适于菌A1生长的初始pH值是7.0左右, 温度30℃左右, 当DO大于2.0 mg/L时, DO的变化对菌种A1的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增强对反枝苋形态、生理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桓  刘晓  田向军  岳明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869-1875
通过大田盆栽实验,研究了2种增强的UV-B辐射对双子叶C4植物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形态、生理、生物量分配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处理下分枝数、叶片数、高度和基径均没有显著变化.高、低剂量的UV-B处理均导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影响,低剂量辐射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辐射下无显著变化,同时丙二醛(MD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收获期低剂量辐射处理下的资源分配模式发生变化,分配到叶片的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而分配到根的比例显著减小,但高剂量辐射对生物量分配无影响.UV-B辐射处理下根、茎、叶部所检测的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木质素和脂肪,根中木质素,茎中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辐射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中淀粉,茎中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在辐射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3.
4.
Cd1-型亚硝酸盐还原酶脱氮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nirS基因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上,使nirS基因得到高效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nirS碱基序列和表达载体pQE-30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nirS;之后经过BamH I和HindⅢ双酶切,定向克隆到pQE-30上,化学转化DH5α,构建含有重组质粒的转化子pQE30-nirS-DH5α;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扩增产物的碱基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吻合,再将重组质粒pQE30-nirS转化表达菌株SG13009构建脱氮基因工程菌pQE30-nirS-SG-13009(PNS)。最后用SDS-PAGE(IPTG浓度:0.05mmol/L;诱导温度:25℃;诱导时间:2~3h)和His-tag in-gel Stain鉴定cd1-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分子量与特异性。结果构建了高效表达cd1-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的脱氮基因工程菌PNS。结论Cd1-型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在脱氮基因工程菌PNS中得到正确和高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处理作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理论认为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厌氧的,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好氧反硝化细菌。最近,自养反硝化细菌的发现,特别是脱氮硫杆菌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6.
邢肖毅  黄懿梅  安韶山  闫浩 《生态学报》2013,33(18):5608-5614
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PN)对黄土高原洞子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植被恢复而增加,三者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74、4和31倍,其中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铁杆蒿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亚硝化细菌数量在丁香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2)植被恢复对各氮素生理群影响不同,对氨化细菌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3)各氮素生理群数量差异较大,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研究区氨化细菌占总数的75%-80%,反硝化细菌占20%-25%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4)土壤理化性质与各功能菌关系紧密,其中,土壤容重和硝态氮含量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最大,全钾、矿化氮和微生物量氮也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对全球大洋氮循环的研究发现,大洋输入和输出的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固定的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还原为N2或N2O从大洋中流失,而海洋最小含氧带(OMZ)被认为是发生氮流失的最主要区域,通过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固定氮在OMZ海区内损失量可达40~450 Tg·a-1.对不同海区OMZ内固定氮损失的两种主要作用总结发现,异养反硝化作用在热带太平洋东部、阿拉伯海的OMZ内以及海洋沉积物内占有显著优势,在智利、秘鲁沿岸海域及阿拉伯海域也已发现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存在;而在黑海、非洲西南部的本格拉上升流、智利北部沿岸等地,厌氧氨氧化作用强烈,且其在陆架区的作用强度和面积要大于大洋区.OMZ氮的流失除受氮流失过程自身影响外,固氮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等都可能对OMZ海区内氮收支不平衡造成影响.其中固氮作用的影响最不能忽视,其在全球OMZ内固定的氮的总量可达15~40 Tg·a-1,是对OMZ氮流失量的重要补充.区分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对OMZ氮流失的相对贡献,明确氮流失的另一产物N2O的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估方法是当前OMZ氮流失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以期为海洋最小含氧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洪茂 《动物学杂志》2019,54(5):754-765
食物贮藏是许多动物应对食物短缺、保障其生存和繁衍的一种适应性行为。保护好贮藏食物以供食物短缺期利用,是食物贮藏成功的标志和进化动力。同种或异种动物盗食是贮藏食物损失的重要原因。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是动物搜寻和盗取食物的重要手段;避免盗食、阻止盗食和容忍盗食是动物反盗食的重要策略。动物通常采用多种行为策略进行盗食和反盗食,分配食物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种内、种间关系。盗食与反盗食互作及其对贮食行为进化的意义已成为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针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尤为丰富。本文总结了贮食动物常见的盗食和反盗食行为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涉及贮食动物利用嗅觉、视觉与空间记忆、随机搜寻等盗取其他个体食物的盗食策略,以及通过隐藏、转移、保卫、容忍等方式减少被盗食,保护贮藏食物的行为策略。针对现有研究状况,从种间盗食与反盗食及其与物种共存的关系,种间非对称盗食关系及其适应意义,盗食与反盗食最适行为策略及其与贮食动物适合度的关系等方面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及种子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最近几年来细胞分裂素与果实及种子发育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养虾池好氧反硝化细菌新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间歇曝气选择性富集并对所获菌株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进行检测。筛选到一株亚硝酸盐去除活性较高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在溶解氧(D0)为3.80-5.21mg/L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10h内将亚硝态氮由26.18mg/L降至0;在盐度为0—25之间20h内均可达到同样的去除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部分长度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初步判定它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rt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只含亚硝酸盐还原酶nitS基因,其序列与Alcaligenes faecalis A15(后来被重新鉴定为Pseudomonas stutzeri)的nirS基因序列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