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4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157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锂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且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锂盐被用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已超过60年,而现在锂盐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新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现代研究表明,锂盐是一种强大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抑制剂,锂盐除对脑细胞过度活动起抑制作用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和保护神经、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以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作用。锂盐化学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目前人们对锂盐的使用经验及对锂离子的血药浓度监测手段已日趋成熟,所以锂盐具有相当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更进一步加大对锂盐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力度。现就锂盐新发现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与多种致病因素相关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以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顶枕叶可逆性脑白质病变为主。该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以消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对其发病机制进展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及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后来逐渐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死亡。目前,有许多种假说阐述其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一些金属元素、炎症因子等,但都不全面,也有人认为其可能与朊蛋白有关。部分药物被用于治疗AD,如美金刚、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疗效均不显著。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发现,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以及免疫疗法等,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且一些副作用还并未被人们所知晓。本文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抗纹枯病小麦品种CI12633中克隆出一个小麦防御素基因TaPDF35,并对其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了分析。TaPDF35基因包含一个长为24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编码8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TaPDF35。预测分析表明,TaPDF35能形成由1个α螺旋和3股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组成的αβ(CSαβ)基序,αβ(CSαβ)基序由8个半胱氨酸形成的4个二硫键固定。TaPDF35的N端有一段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DF35基因在抗纹枯病小麦品种CI12633和山红麦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感纹枯病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温麦6号中的表达量;该基因在小麦的叶鞘和茎中均有表达,且受纹枯病原菌诱导而上调表达。利用大麦条形花叶病毒(BSMV,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降低抗纹枯病小麦品种CI12633中TaPDF35基因的转录水平,再接种纹枯病原菌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与接种BSMV:GFP的CI12633对照植株相比,TaPDF35表达水平降低的CI12633植株对纹枯病的抗性显著降低,表明TaPDF35表达是小麦防御纹枯病反应所需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14,(4):58-58
<正>日前,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王印政团队首次报道了栽培大豆果实不裂的分子调控机制。相关研究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据介绍,野大豆果实自然开裂,会使种子过早散落,不利于收获,这也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但我国先民在漫长的选择和驯化等农业活动中改变了这一性状,产  相似文献   
7.
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不同生境鲤科鱼类集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不同喜好生境鱼类集群行为特征的影响, 实验分别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 比较分析4尾等大小(E)和不等大小(2大2小, NE)实验鱼群体的自发游泳速度、空间分布以及对恐吓刺激反应等集群行为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 (1)和鳊相比, 中华倒刺鲃有更高的自发游泳速度、速度同步性和排列方向的极性, 但二者对恐吓刺激的反应率及反应的协调一致性相似; (2)当群体成员大小出现差异时, 两种鱼群体排列方向的极性不受影响, 且大小个体成员间的速度及其同步性均没有差异, 但整体的速度同步性与等大小群体相比有所下降; (3)个体间距离数据显示, 个体大小差异不会影响两种鱼群体的凝聚力; (4)群体成员在两种鱼群中偏好位置不同, 当群体成员大小不同时, 大个体成员更偏好占据领头鱼位置; (5)群体成员大小的差异导致两种鱼对刺激的反应率下降。研究表明: 中华倒刺鲃具有更高的活跃性、更好的群体运动的协调性, 可能与其流水生境相关; 当群体成员大小出现差异时, 成员不分大小在整体上协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并保持群体有较高的凝聚力, 但两种鱼类自发游泳速度调整策略截然不同(鳊大小个体速度妥协趋同, 而中华倒刺鲃低速个体速度提高); 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导致鱼群对恐吓刺激的反应率有所下降, 可能原因包括体形差异导致的社会因素造成敏锐性下降、信息交流效率受阻和(或)集群收益代价出现分化影响一致决策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鼠脑复壮前后狂犬病毒的形态变化,并观察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不同时间的形态发生情况.[方法]以保存时间较长的SRV9毒株为原始材料,经乳鼠脑传代复壮后接种BHK-21细胞,浓缩、纯化后观察.[结果](1)未经复壮的病毒中DI粒子占较高比例,典型粒子只占少数,而复壮后典型粒子所占比例升高到病毒粒子总数的90%.(2)感染24h后在细胞浆内可以观察到典型病毒粒子,其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带毒传代之后的培养过程中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3)病毒可以在细胞内的空泡膜表面以多种方式成堆出芽.[结论](1)鼠脑复壮可恢复狂犬病毒中典型粒子所占比例.(2)带毒传代1~2次时为狂犬病毒收获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为狂犬病毒的装配机制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9.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机理的主要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关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机理的实验、假说以及理论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昼夜垂直迁移通常指常规迁移(傍晚上升,拂晓下降),其行为过程不仅影响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而且也间接地影响其水平分布及生活史特征,对浮游动物在一定水域的种群维持和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垂直迁移机理有关的假说主要有光驱动假说、逃避捕食者假说、能量和资源利用假说等,其中逃避捕食者假说已得到大量的实验证实。其理论模型研究一般在两个时间尺度上进行,一个是短期的行为机制研究,另一个从长期的生活史策略的角度考虑。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和理论及建模工具的发展,这两个时间尺度的研究正逐渐统一到一个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通过小鼠皮肤移植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的方法。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者、DBA/2小鼠为供者行皮肤移植;同时行C57BL/6小鼠行同种同系皮肤移植做对照。术后1-8周,每周取小鼠脾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体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n=10)。结果(1)同种异系皮肤移植组:术后第4周的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较术后1~3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5~8周的记忆T细胞比例较术后第4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1~3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术后5~8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2)同种同系皮肤移植组:术后8周,每周产生的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接受同种异系皮肤抗原刺激4~5周后,小鼠记忆T细胞发生稳态增殖,此模型可以稳定的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