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5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形态性状的淫羊藿属(小檗科)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 Linn.)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中国分布有44种,其余种类则分布于东亚、克什米尔、北非和高加索等地。该属植物具有复杂的形态学变异(例如:单叶、一回三出复叶、二回三出复叶,花茎具两叶、三叶或一叶,花瓣无距、有距、距多样式等),导致仅依靠直观判断不能对该属系统进行划分。李超等[1]采用数量分类法对该属55种植物的分类结果多数与Stearn[2]25-26和王悦云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部分种类的分类仍存异议,例如:Sect.  相似文献   
2.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 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 10M_1 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新疆地区的地衣标本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和研究该地衣形态解剖特征、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构建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系统发育树,研究鉴定该地衣标本为蜈蚣衣科(Physciaceae)1个中国新记录属:金奥克衣属[Oxnerella(S.Y.Kondr.,Lo″k?s&Hur)]及中国新记录种双裂金奥克衣[O.safavidiorum(S.Y.Kondr.,Zarei-Darki,Lo″k?s&Hur)],该种含有柔扁枝衣酸,文中提供了该种形态解剖图,并讨论了其与相似物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小五台银莲花(Anemone xiaowutaishanica W.T.WangBing Liu)与银莲花(A.cathayensis Kitag.ex ZimanKadota)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由于银莲花属于银莲花亚组[subsection Omalocarpus(DC.)Tamura],故同时将根据小五台银莲花而建立的小五台银莲花组(section Leptothece W.T.WangBing Liu)处理为银莲花亚组的异名。  相似文献   
5.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6.
安徽黄精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邵建章  张定成  钱枫   《广西植物》1994,14(4):361-368
本文首次报道黄精属PolygonatumMill我国三种特有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安徽黄精P.anhuiense发现两个细胞型:(1)2n=24=4m+6sm+14st;(2)2n=20=4m十6sm+10st;  黄精P.langyaensy2n=18=6m+8sm+4t;距药黄精P.franchetii有三个细胞型:(1)2n=22=8m+8sm(2sc)+6st;(2)2n=20=2m+14sm+4st;(3)2n=18=4m+8sm+4st+2T,全部属3B核型。黄精属植物安徽共有10种,本文对9种黄精的染色体数目、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可划分成三个类群,与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的形态分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木蜂属分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蜜蜂科木蜂亚科木蜂族的木蜂属。其个体较大且粗壮,种类多,世界分布广泛,我国种类丰富。该物种在形态、外貌和采食行为上都与木蜂亚科的其他种类有较大差别。简述了木蜂属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利用木蜂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我国海域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eragallo)的物种多样性, 并澄清其产毒特征, 研究从广东大亚湾海域分离并建立了一株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MC298, 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结合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 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 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 并基拟菱形藻P. decipiens Lundholm & Moestrup。研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 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 还对其ITS2-RNA的特有标志结构进行了阐述。同时,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对该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检测, 结果未检测到DA的存在。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拟菱形藻属的物种多样性, 也可为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PG III定义的基部真双子叶分支(Basal Eudicots)中毛茛目(Ranunculales)小檗科(Berberidaceae)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和26S rDNA),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合已报道的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该科16个属的花粉形态。选择花粉分散单位、极性、形状、大小、萌发孔数目、萌发孔位置、外萌发孔形状、覆盖层上元素、覆盖层纹饰和外壁厚度共10个关键性状,采用简约法推断了该科花粉的祖征、共衍征和演化式样。研究表明:单粒、等极、近球形、中等大小是小檗科花粉的祖征。无极、多萌发孔和周面孔是小檗亚科(Berberidoideae)的共衍征,支持其为一个单系。三萌发孔分别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南天竹亚科(Nandinoideae)各自的共衍征;覆盖层上元素不存在是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的共衍征,将它们与鬼臼亚科区分开来,同时也支持了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之间的姐妹关系。此外,对一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特殊的花粉性状可以用来定义某些属,如Bongardia和兰山草属(Ranzania)。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研究肋果沙棘的谱系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果沙棘亚种subsp.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