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植被类型,但退化态势较为严峻,严重威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退化高寒草甸的复健是世界性难题,治理效果也因退化状态、恢复措施及气候环境而异。以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及翻耕改建等典型多途径恢复措施下的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系统探讨主要生态要素和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及潜在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恢复措施下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土壤饱和持水量等生态要素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恢复效果与实施年限及恢复措施密切相关。围栏封育和翻耕改建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饱和持水量随恢复年限均表现为对数饱和型的响应特征,退化高寒草甸固碳持水功能的基本恢复年限约为6—10年。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等放牧管理恢复措施应适用于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而翻耕改建则是极度退化高寒草甸的适宜治理措施。由于多途径恢复措施的关注目标不同,今后研究应集中在恢复措施的组合优化和综合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要素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梁璇  王倩 《生态学报》2020,40(11):3851-3865
据虚拟水概念定义虚拟要素,并将其划分为虚拟资源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两类,选取虚拟资源要素中的耕地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中的化肥/农药要素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2002—2016年以粮食贸易为载体的虚拟耕地、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量,构建虚拟要素贸易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2002—2016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总量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约25.51%、8.01%;虚拟耕地要素网络节点入度较大的为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出度较大的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与之相反;地区间节点强度的差异性大,虚拟耕地要素差值最大可达1459.56万hm~2,虚拟化肥/农药要素达61.38万t;二者网络节点度和强度的累积分布均符合幂律分布规律,其尾部的"重尾"现象揭示了节点度和强度的高可变性以及网络结构的脆弱性;虚拟耕地要素的输入区网络同配,输出区网络异配,揭示了地区间耕地要素的流动既呈集聚又有分散的态势,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节点相关性皆为减函数,网络异配,揭示了虚拟化肥/农药要素在八大区域间联通的状况。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为研究网络抗毁性特征和网络的优化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和粮价制定以及各个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50-50,56
壳聚糖(chitosan)是儿丁质(chitin)脱去乙酰基的产物,1894年得以命名叫几丁聚糖(壳聚糖),命名至今已111年了。这种化合物有动物纤维素之称。它不仅址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列6大生命要素之,而且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用于纺织工业,并在医疗保健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壳聚糖带有一个氨基,是弱碱性(可使人体pH值维持7.4弱碱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于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的生产研究正在由化学法逐渐向生物法转变。该文着重介绍了生物法生产1,3-PD的生产菌株和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关键酶的性质特点和基因克隆表达情况,对关键酶晶体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探讨了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和酶分子改造技术来获得新型高性能关键酶的方法,并展望了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前景,从而推动了对1,3-PD生产途径中关键酶的了解及1,3-PD的生产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贯穿有效教学思想,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主要阐述教学设计过程对单元知识进行再组织、再加工、再创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玛曲县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环境要素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覆被变化是气象要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反映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玛曲高寒生态区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具有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厘清该区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玛曲县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鉴于此,以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与人类活动数据,应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玛曲县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详细探讨了气象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玛曲县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015/10a;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中,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山稀疏植被、湿地、沙化草甸、山地疏林地、高寒草甸、亚高山硬叶灌丛、亚高山阔叶灌丛和高寒草原;增加面积占相应地类总面积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高山稀疏植被(75.57%)、山地疏林地(71.45%)、沙化草甸(71.18%)、湿地(70.66%)、高寒草甸(68.15%)、亚高山硬叶灌丛(66.96%)、亚高山阔叶灌丛(66.24%)和高寒草原(66.05%);(2)气象要素中,气温与NDVI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 < 0.05),是影响植被覆被的决定性因子,利于植被的生长与发育;降水与NDVI间相关不显著(P > 0.05),对植被覆被的影响较小;(3)人类活动要素中,与放牧强度密切相关的大牲畜存栏数和羊存栏数是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其中大牲畜存栏数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5),羊存栏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P < 0.05);(4)通径分析发现,气温、大牲畜存栏数和羊存栏数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3005,-0.0563和0.0128,说明气温对NDVI的综合作用强度最高、大牲畜存栏数次之,羊存栏数最低;此外,剩余通径系数为0.53。该数值较大,表明仍有部分对NDVI增加存在影响的环境要素未考虑到,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取1980—2015年7个年份用地演变信息,结合10 km×10 km方格网构建,从总量趋势、分地州市级区域、分用地类型及特殊性全面认知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在县域尺度定量诊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影响程度及各要素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识别其主控要素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比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两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近3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约2.9倍,扩展强度波动增长且以分散小斑块为主,各地州市扩展规模和强度的时空差异性显著,次一级城镇建设用地类型扩展呈现动态变化特征,用地扩展受自然本底胁迫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多重影响有其特殊性;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在县域尺度以低水平扩展与各级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水平的耦合匹配关系为主;综合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模块和交互作用模块的探测结果,判定地形位指数、城镇化率、地形起伏度、二三产业比重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控要素,并探寻各主控要素的作用机理;在重点发展区域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的驱动要素有共性也有明显分异性。该研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因地因城因类的差别化调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其中关键酶的作用决定了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花生减施氮肥的可行性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白沙1016’花生为研究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试验(2018—2019年),设置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4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40、80和120 kg·hm-2,研究雨养条件下施氮对单作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降水时空变异大,2018和2019年分别为干旱年和丰水年。在两种年型下,增加施氮量均未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由于2018年前期水分条件限制,每平米荚数极显著低于2019年(P<0.01)。高氮水平下,单荚粒数减小,2018年显著高于2019年(P<0.01)。两年各施氮处理百粒重无显著差异。缺水的2018年氮肥效应发挥受限,影响叶片生长;2019年生长季水氮协调不佳,各处理下干物质无显著差异;但施氮缩短了花生达最大干物质量及最大生长率的时间;相较2018年,丰水的2019年施氮更有利于茎、叶干物质形成,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该干旱区可选择少施氮(40 kg·hm-2)的施肥方案,既不会因氮胁迫影响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10.
冀北承德地区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和空间分异特征对指导土地利用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生态屏障区组成部分的承德市为研究区,采集1597件土壤样品,运用地统计学、全局Moran′s I指数、克里金插值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承德全域主要土壤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表层土壤生源要素全钾(STK)、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全硫(STS)平均含量分别为21.962 g/kg、18.826 g/kg、1.168 g/kg、0.587 g/kg和0.193 g/kg。垂向分布上STN、SOC和STS含量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STK和STP垂向分异受成土母质控制,高地质背景区STK和STP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SOC和STN含量显著相关,空间耦合程度高,C:S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C:N和C:S空间分布稳定,土壤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主要受SOC含量控制。SOC空间自相关极显著,空间分异受结构性因素控制;STK空间自相关程度较高,分布稳定;STP空间自相关较显著,分布异质性较大;STS空间自相关相对最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明显。SOC和STN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