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鸟类鸣声地理变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在鸟类的通讯和性选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鸣声地理变异广泛存在于鸟类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近缘种的分类和演化历史.鸣声地理变异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是某一因素起主导、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奠基者效应、鸣声漂变、遗传差异、性选择、生境等.年际间鸣声的稳定性和种群内鸣声的变异性,是鸣声地理变异研究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鸣声学习和扩散机制来研究鸣声地理变异,可能是将来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无尾两栖类的配偶选择依赖声音通讯。为吸引雌性,雄性可通过增加音节数量或鸣声复杂性的方式提升鸣声吸引力。工作记忆是指在进行复杂认知活动时对过去短时间内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的一种记忆程序。目前,大多数无尾两栖类鸣声通讯研究侧重于揭示鸣声信号的功能,但关于工作记忆对雌性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在复杂求偶信号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以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为实验对象,利用趋声性实验测试雌性对不同复杂程度鸣声信号的工作记忆。雄性锯腿原指树蛙的鸣声主要包含A音节("呱"音)和B音节("啾"音),两类音节可以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如简单的广告鸣叫5A、复杂的组合鸣叫5A2B和5A5B。实验过程中为雌蛙播放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刺激对(5A vs. 5A2B及5A vs. 5A5B),然后进行不同时长安静处理(0 s、5 s、10 s、15 s和30 s)。若安静处理后大部分雌蛙仍选择之前播放复杂鸣声的音箱,则认为此次安静处理时长在雌性对复杂鸣声的工作记忆范围内。实验数据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和精确二项分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5A,雌性对组合鸣叫5A2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5 s,对5A5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0 s;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雌性对于5A2B和5A5B的工作记忆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认为复杂鸣声信号会通过工作记忆影响雌性的行为决策,且工作记忆对复杂鸣声信号进化的影响可能具有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一体征参数关系的研究结果不稳定,鸣声可能受个体内部的多种激素调控,并与个体的社会等级有直接关系。雌雄个体鸣声均与繁殖有一定相关性,但双亲鸣声行为策略存在差异。鸣声对繁殖适合度的影响受到其他因素如物种、婚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鸟类鸣声代表的生物学信息是个体身体质量的综合体现,与鸟类个体适合度的关系较为复杂。为解释鸣声所代表的生物学信息,需要从适合度的多个角度(社会等级、身体状况和繁殖情况等)来考虑多种鸣声参数。  相似文献   
4.
灰胸薮鹛鸣声及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5~8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在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dchla omeiensis)的鸣声及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都能记录到的灰胸薮鹛鸣声可分为召唤、应答、觅食、采食、休息、飞行联络、报警叫声14种,仅在繁殖期能记录到的有占区、驱逐、逃避、求偶叫声12种.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叫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本文还对灰胸薮鹛繁殖期占区、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和孵卵前3 d的行为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四川柳莺实为云南柳莺的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柳莺(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是瑞典鸟类学家Alstrom等于1992年在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定名的新种[1].当时,Alstrom等从形态、鸣声、栖息地和繁殖巢址等方面,说明了它是不同于黄腰柳莺(P.proregulus)的新种,并以其发现地四川命名.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白腰雪雀鸣声结构的复杂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SAS Lab鸟类声谱分析软件对采自青藏高原黑马河、玛多与花石峡、沱沱河的白腰雪雀不同地方种群的鸣叫与鸣唱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白腰雪雀的鸣叫相对变化率随着采样量的增加由 0 5 2 2迅速降低到 0 1 2 7和 0 1 1 9,表明其鸣叫声组成中音节类型较少。同时发现其声谱图结构比较简单 ,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并多有谐波的现象。鸣唱结构相对复杂 ,不同鸣唱音节数随鸣唱曲目的增加 ,开始有明显的增加 ,当鸣唱曲目增加到一定值时 ,不同音节数的增加趋于平缓 ,几乎保持稳定 ;野外未发现任何相同的鸣唱型 ,但在不同鸣唱型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音节共享现象。依据雷富民等 (2 0 0 3)对鸟类鸣唱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评述 ,白腰雪雀鸣唱的结构模式符合“多音节序列不稳定变化型” ,其鸣唱曲目中音节的转换形式为“序列鸣唱”。然而 ,鸣唱模式中音节类型的有限性和鸣唱型的高度多样化表明 :白腰雪雀鸣唱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鸣唱型内较丰富的音节组成 ,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鸣唱型间具有多变的音节序列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栖类种群生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两栖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均无法与哺乳类和鸟类的相比。然而与哺乳类和鸟类一样,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空间的减少,两栖类各物种种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濒临灭绝;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两栖类种群生态学研究,探讨两栖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监测和对两栖类种群的保护与利用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此,重点从两栖类的种群结构与动态规律,摄食行为与食性,怕分析与通讯联系,繁殖过程和繁殖习性,越冬准备和冬眠适应,以及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等方面,对中国研究者的工作进行综述,试图阐述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尚待加强研究的方面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黑蝉(C.atrata Fabricius.)鸣声的方向性和第三气门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蝉鸣声的波形结构无明显的方向性.单音节的重复周期和调幅脉冲列的间隔(I_1和I_2)分别为9.787±0.813ms、2.286±0.093ms和1.874±0.063ms.幅值特性有明显的方向性.主峰频率(MPF=5.47±0.11kHz)的幅值,头向和背向分别比尾向下降5.9dB和3.9dB,侧向和腹向分别增高1.1dB和2.3dB.两侧第三气门受阻后鸣声的波形结构和音色都产生明显变化.I_1和I_2分别为0.912±0.156ms和1.099±0.113ms,约为正常值的40—59%.有三个谱带,MPF为5775Hz,两侧谱带的峰值频率为4575Hz和7025Hz,分别下降1.5dB和3.4dB.  相似文献   
9.
白腹锦鸡鸣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1986年1月—8月,12月及翌年1月,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部山区进行白腹锦鸡野外生态观察期间,录制了白腹锦鸡的鸣声。本文就啼叫声、呼唤声、惊叫声、恐惧叫声、威胁叫声及召唤雏鸟声等6种意义比较明确的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探讨各种鸣声与其相应的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圆蟾舌蛙鸣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体型较小的蛙类的鸣声特征,2012年7~8月,采用录音机和指向性话筒,在野外录制51只雄性圆蟾舌蛙(Phrynoglossus martensii)鸣声并对应测量了录音个体的体重、体长及头宽等体征数据。雄性圆蟾舌蛙的体重为(1.26±0.55)g,体长为(21.04±2.57)mm,头宽为(6.76±0.75)mm。该种蛙可发出广告鸣声和争斗鸣声。广告鸣声为单音节鸣叫,主频(3 782.25±167.78)Hz,3 100~4 349 Hz;基频(1 519.69±70.60)Hz,1 057~1 765 Hz。广告鸣声主频和基频均与体重、体长、头宽呈显著负相关,而音节间隔与体重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争斗鸣声主频(3 752.64±174.47)Hz,(3 304~4 081)Hz;基频(1 674.88±79.88)Hz,1 367~1 870 Hz。与广告鸣声相比,争斗鸣声的基频显著增高(t=﹣5.374,df=56,P0.001),音节时长和音节间隔显著降低(P0.05),而主频在两种鸣声类型中无显著差异(t=0.436,df=56,P=0.66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作为体型较小的蛙类,体型影响了圆蟾舌蛙的鸣声结构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