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对链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链霉素(SM)耳中毒过程中豚鼠耳蜗iNOS表达,以及丹参注射液(DS)的拮抗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 用药10d后,SM组ABR阈值明显升高,DS SM组ABR阈值明显低于SM组,差异显著(P<0.01).光镜及电镜下可见SM组柯蒂氏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损伤严重,DS SM组损伤较轻.SM组iNOS在柯蒂氏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的表达明显高于DS SM组.结论: SM耳中毒时ABR阈值升高,iNOS表达增强.DS能有效的降低SM所致的ABR阈值升高,并抑制iNOS的过量表达,从而减轻SM的耳毒性损伤,提示DS对SM耳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连作对丹参生长的障碍效应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通过对1~4年不同连作年限地块丹参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的连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严重危害丹参生长,主要表现在6~9月,丹参生长期的枯苗率大幅度上升,地上、地下部生长量下降,根系数量、直径和长度减小,产世降低。同时由于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根系外观畸形,造成商品率下降,从而影响丹参质量。通过对土壤pH测定发现.丹参连作障碍可能与土壤酸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丹参酚酸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药典规定的水溶性总酚酸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丹参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6倍水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能超过0.5h,煎煮4次后基本提取完全。另外本文还对水提液的醇沉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50%醇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丹参雄性不育系Sh-B的鉴定与花粉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微水平上对新发现的丹参雄性不育系Sh-B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其花粉活力和结实率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Sh-B不育株分为3个不育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不到正常可育株的1/2,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其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产生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有:花粉囊药室内壁纤维层加厚,影响花药壁开裂;小孢子母细胞周围不产生胼胝质或产生的胼胝质很少;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花粉粒畸形。在其花药发育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形成前期、单核期、双核期均可能产生雄性不育的小孢子或花粉粒。  相似文献   
5.
丹参cDNA为模板,克隆了丹参环阿屯醇合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的cDNA序列(SmCAS),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及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346bp,包含2 271bp开放阅读框,编码756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86.16kD,具有氧化鲨烯环化酶超家族典型的DCTAE结构域和QW结构域。该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参、田七、积雪草、甘草、拟南芥的相似性分别为83%、84%、83%、81%和80%。SmCAS基因在丹参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而且SmCAS基因能够响应ABA、低温和干旱的诱导。  相似文献   
6.
建立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于482 nm处测定丹参提取物中酚酸类的含量。结果表明丹酚酸B在0.0782~1.0166 mg(r=0.997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652%,RSD值为0.81%(n=9)。该提取物中酚酸类含量测定结果为19.636%。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检测丹参中总酚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丹参红叶病株与健康株根区土养分含量及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比较,探索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丹参红叶病株叶片中N、P、K、Mn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株(P<0.05);根区土中速效P与健康株根区土无显著差异,速效N、K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株根区土(P<0.05),表明丹参红叶病害发生与P缺乏有关,但植株缺磷不是由于土壤供磷不足所致.丹参红叶病株根区土细菌数量较健康株减少41.3%,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健康株增加156.6%和189.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丹参红叶病株根表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与根区土—致.在丹参红叶病株根区、根表土壤中,6种优势真菌、4种优势放线菌及2种优势细菌可能为有害微生物.优势真菌为腐皮镰刀菌、露湿漆斑菌、三线镰刀菌、焦曲霉、尖孢镰刀菌及座囊菌;优势放线菌为砖红链霉菌、威威达湖伦茨氏菌、马铃薯疮痂病原链霉菌及山丘链霉菌;优势细菌为阿氏芽孢杆菌及水生细菌.这些优势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引起丹参出现缺磷现象.表明丹参红叶病的发生与丹参根区土和根表土中微生物区系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我国传统中药,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防治心血管病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合成途径由苯丙烷代谢和酪氨酸代谢共同参与而成。转录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前期测序结果显示,SmMyc是一个丹参bHLH类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本研究利用拟南芥miRNA319前体为模板骨架,通过over-lappingPCR技术构建旨在能对SmMYC进行特异性沉默的at-tificalmiRNA(amiRNA)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Cambial302-amiR-SmMYC,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其导入丹参。Real.timePCR结果显示,所得转化阳性株系SmMYC的mRNA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酚酸类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也表现为相应程度的下调;福林酚法检测结果显示,转化株系中总酚酸含量均低于同期的野生型丹参。以上实验结果初步显示丹参SmMYC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酚酸类活性物质的代谢调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SmMYC4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亦琳  潘高  延永  葛颖  王茜 《广西植物》2019,39(4):490-498
该研究采用ESI-Q-TOF-MS直接进样分析法对陕西商州、洛南、大荔、丹凤和铜川等五个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质谱丰度差异评价了不同地区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对不同产地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综合分析选出了最优的丹参种植产地。结果表明:五地丹参均含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丹参酚酮、次丹参醌、丹参醌Ⅱ等9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和丹参素、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原紫草酸、紫草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等9种水溶性化学成分,其中丹参素钠、紫草酸、丹酚酸B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质谱丰度均大于30%。但是,随着种植环境不同,不同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商州产丹参中含有较多具有生物活性的丹参酮类物质,其中丹参酮Ⅰ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四个产地,质谱丰度达到72.6%,而其他地区丹参酮Ⅰ的质谱丰度为1.8%~11.3%。这表明丹参质量按照地区排序为商州>铜川>大荔>洛南>丹凤。该方法为中药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便捷的途径,为药材规格等级的制定提供了新途径,为陕西丹参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张亦琳  潘高  延永  葛颖  王茜 《广西植物》2019,(4):490-498
该研究采用ESI-Q-TOF-MS直接进样分析法对陕西商州、洛南、大荔、丹凤和铜川等五个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质谱丰度差异评价了不同地区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对不同产地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综合分析选出了最优的丹参种植产地。结果表明:五地丹参均含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丹参酚酮、次丹参醌、丹参醌Ⅱ等9种脂溶性化学成分和丹参素、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原紫草酸、紫草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等9种水溶性化学成分,其中丹参素钠、紫草酸、丹酚酸B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质谱丰度均大于30%。但是,随着种植环境不同,不同地区丹参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商州产丹参中含有较多具有生物活性的丹参酮类物质,其中丹参酮Ⅰ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四个产地,质谱丰度达到72.6%,而其他地区丹参酮Ⅰ的质谱丰度为1.8%~11.3%。这表明丹参质量按照地区排序为商州>铜川>大荔>洛南>丹凤。该方法为中药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便捷的途径,为药材规格等级的制定提供了新途径,为陕西丹参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