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网报道: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决定乳腺癌是否会扩散及演变成致命性癌症的蛋白。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这种蛋白位于细胞核内,所以作为药靶比较困难且具有潜在的风险。不过监控这种蛋白能帮助患者了解乳腺癌扩散之前的危险性,从而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方案。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健     郝占庆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2008,28(6):2445-2445~2454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 japonica)、糠椴(T.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 mono)和假色槭(A. 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Molecules can enter the nucleus by passive diffusion or active transport mechanisms, depending on their size. Small molecules up to size of 50-60 kDa or less than 10 nm in diameter can diffuse passively through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while most proteins are transported by energy driven transport mechanisms. Active transport of viral proteins is mediated by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 (NLS), which were first identified in Simian Virus 40 large T antigen and had subsequently been identified in a large number of viral proteins. Usually they contain short stretches of lysine or arginine residues. These signals are recognized by the importin super-family (importin α and β) proteins that mediate the transport across the nuclear envelope through Ran-GTP. In contrast, only one class of the leucine-rich 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 on viral proteins is known at present. Chromosome region maintenance 1 (CRM1) protein mediates nuclear export of hundreds of viral proteins through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eucine-rich NES.  相似文献   
4.
<正>来自马里兰大学格林鲍姆癌症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Marlene and Stewart Greenebaum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微触须(Microtentacles),也就是乳腺癌细胞细胞膜的延伸,在癌症的远处转移过程中起了一定作  相似文献   
5.
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滇重楼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了3株滇重楼内生真菌即芬芳镰刀菌、季氏毕赤氏酵母和烟曲霉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以芬芳镰刀菌和季氏毕赤氏酵母菌液提取物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多.同时与打孔药剂扩散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快速分离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街尘是重要的环境介质,其携带的污染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以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饮用水水源河流上游典型小城镇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对街尘、河道沉积物、地表径流以及降雨前后地表水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测定。在对不同粒径街尘中多环芳烃浓度的测定中发现,粒径为< 63、125-63、250-125 和 900-250 μm街尘中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261、5835、4660 和 2909 μg/kg。小粒径的街尘颗粒含有较高的多环芳烃浓度,较小的密度,并且较难清扫,造成了小粒径街尘易被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河网水体。在对两场降雨的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检测发现,颗粒态的多环芳烃分别占总浓度的 95%和 94%。地表径流过程增加了受纳水体中多环芳烃浓度的 43%-62%,其中超过 50%的增加表现为颗粒态。在对不同河段沉积物、地表径流中颗粒物和不同粒径街尘中多环芳烃浓度的风险评价中发现,小粒径街尘和地表径流中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相接近并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城镇段河道沉积物较次之。由于河网地区的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地表径流沉积物在进入河网水体后易原位沉积,造成了河道沉积物城镇段有较高的多环芳烃浓度。  相似文献   
7.
刘阳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08,28(4):1354-1365
扩散是生物个体之间相互远离的单线性运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种群的分布、动态及遗传结构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扩散有出生扩散和繁殖扩散等主要形式.动物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包括:避免近亲繁殖、减少竞争、改变繁殖地点等.近年来,扩散已经成为鸟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评述了鸟类扩散行为的性别差异、体质对于扩散的影响,阐述了扩散的基本过程及栖息地选择、长距离扩散等内容,同时介绍了环志标记、无线电遥测、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鸟类扩散的主要方法.展望了鸟类扩散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成为扩散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未来研究将更加重视对鸟类扩散理论问题的探讨,而对鸟类扩散行为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其中A级32例为轻度肝硬化(记为A组),B级16例、C级12例为中重度肝硬化(记为B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进行DWI检查、CT及MR灌注成像,对比各组ADC值、肝脏动门脉灌注比率[SSr(ct)及SSr(m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ADC值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ADC值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Sr(ct)、SSr(m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Sr(ct)及SSr(mr)较A、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SSr(ct)及SSr(m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SSr(ct)与SSr(mr)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CT以及MR灌注成像均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且二者较DWI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啮齿类取食的物种偏好与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泽昊  唐圆圆  李道兴 《生态学报》2008,28(12):6018-6024
通过强烈消耗土壤种子库,动物取食种子对植物种群更新和群落动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种子被食概率的空间格局取决于种子密度和离母树的距离,而环境(如地形)异质性的影响则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与此相关的机制及其影响程度亦不清楚。研究设计在野外埋放种子以模拟种子扩散后的情形,监测啮齿类对种子的取食,以检验种子取食受埋藏生境、时间及动物对种子种类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a实验,8种落叶阔叶树种子的累计取食概率为0~48.25%,平均值为20%;山顶部位的取食概率大致是其它部位概率的3倍;埋放在凋落物层中的种子被食概率大约为埋放在土壤层中概率的2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种子被食概率变化的45%可以被上述因素解释。其中,物种偏好是影响种子被取食概率的首要因素,其后依次是地形、埋藏时间和深度。啮齿类明显喜好较大的种子;其取食行为在山脊部位明显较其它部位更频繁和剧烈;对埋藏种子的取食从3月份开始加剧,到7月份以后平息下来。种子埋放深度对啮齿类的取食概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溶解性有机碳在红壤水稻土中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应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对DOC的吸附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及pH值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DOC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inear方程.不同土壤对DOC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在相同浓度下,DOC吸附量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最大,第三纪红砂岩风化物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次之,两种高肥力水稻土最小.土壤对DOC的吸附过程分为快、慢两个阶段,0-0.25 h内DOC的吸附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渐小,2-4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描述供试土壤对DOC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一级扩散方程,其次为Elovich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粘粒含量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降低,DOC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